◎ 彭浩洋 (四川音樂學院)
在舞蹈基訓課堂中的伴奏音樂通常使用兩拍子,三拍子和復拍子的音樂來進行伴奏,作為鋼琴伴奏教師,怎樣與舞蹈老師配合讓學生能夠熟悉技術技巧的基礎上,聽得懂我們伴奏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舞蹈教師傳授技術技巧給學生,我們作為伴奏教師,需要用我們演奏的音樂來配合學生的各類技術技巧訓練。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理解音樂的不同的各種常用的節(jié)奏類型,無論是古典音樂還是popmusic以及近現(xiàn)代音樂,最重要的就是節(jié)奏,節(jié)奏是音樂的靈魂。本文以基訓課堂中,扶把音樂中常用的二拍子、三拍子和復拍子分別進行舉例和淺析。
(一)在舞蹈基訓課堂中二拍子的伴奏音樂我們大多選用2/4拍的音樂來配合學生訓練。二拍子的節(jié)奏類型的特點可以簡單的描述為“強弱”,并以此為特點規(guī)律變化發(fā)展,多用于小踢腿、小彈腿、大彈腿、踢腿等訓練。該類節(jié)拍的音樂重音通常可以根據(jù)左手伴奏織體中的重音來了解熟悉。在舞蹈課堂中鋼琴彈伴奏時正拍上的伴奏音符一般都會予以強調,而另一聲部的音樂旋律發(fā)展過程中,在彈奏時也會略微的突出正拍上的重音,使音樂豐滿富有彈性。二拍子的伴奏音型多為斷奏,音樂的頓挫感更加明顯,與舞蹈訓練動作中的發(fā)力點相統(tǒng)一。小彈腿的伴奏音樂演奏時我們均可用斷奏的形式,再加上我們彈奏時將正拍上的音加以強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可以比較容易的掌握該節(jié)奏類型,做動作時用腳帶動腿向空中踢起,小彈腿是固定在一個高度,以膝蓋為軸,小腿的快出快回的技術訓練,收回小腿時是吸腿造型,學生需要在準確的節(jié)奏框架內敏捷且有力而迅速地踢出與收回腳,胯部穩(wěn)定。與小彈腿訓練特點不同的是小踢腿訓練時腳尖帶動發(fā)力,以胯根為軸心,出腿時腿始終是直出直回的,所以我們伴奏老師在彈奏時音樂要突出節(jié)奏重音,每小節(jié)正拍上的節(jié)奏重音都要突出的彈奏,這樣學生訓練時可以找準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并且在規(guī)范的節(jié)奏范圍內讓學生們可以準確的訓練腳部通過擦地向外踢出的力量快速踢起的訓練提高腿部的能力與腿部的靈活性,并為大幅度的踢腿動作以及大跳的訓練打好基礎。在舞蹈基訓的伴奏音樂中,小彈腿,小踢腿等伴奏音樂形象大致一致,但在彈奏大彈腿的音樂時,每小節(jié)的正拍音盡可能的都要強調,伴奏時伴奏低音多采用八度和弦,一方面讓學生能夠分辨出整個伴奏音樂都是有規(guī)律的突出“強弱”規(guī)律,使其能夠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特點,另一方面也讓伴奏音樂賦予和小彈腿小踢腿不同的音樂形象,因為大踢腿是腿部超過90度較大幅度的動作。通過大踢腿的練習,可以使腿部肌肉的柔韌性提高和主力腿的意識增強同時還可以增強腰腹的控制能力。
(二)三拍子的音樂多用于扶把訓練中的蹲和單腿蹲,部分的踢腿也會使用三拍子的伴奏音樂。在舞蹈伴奏中一般選用3/4,3/8,6/8拍的音樂。三拍子的節(jié)奏類型相對容易掌握,如果我們把二拍子的節(jié)奏類型歸納為“強弱”,那3拍子的節(jié)奏類型,我們可以理解為:“強弱弱”。此類節(jié)奏中最為著名的音樂有斯特勞斯家族寫的圓舞曲、波爾卡等;柴可夫斯基寫的芭蕾舞劇音樂等,他們的作品絕大多數(shù)都運用了三拍子的節(jié)奏類型。在課堂的伴奏中,彈奏三拍子的音樂盡可能突出正拍上的重音,并且建議舞蹈學生多觀看和多聆聽斯特勞斯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柴可夫斯基的芭蕾音樂等,有助于學生更容易的理解三拍子節(jié)奏類型的特點。課堂中伴奏老師在伴奏蹲和單腿蹲時,伴奏聲部需要突出每一拍的節(jié)奏重音,彈奏旋律部分時盡可能使用連奏,保持音樂線條的流暢連貫性與歌唱性。建議在基訓課堂上盡可能的給學生選用帶中國風的流行音樂,學生對音樂越熟悉,就越容易掌握該訓練音樂的節(jié)奏類型與特點,從而更好的在音樂節(jié)奏規(guī)范的框架內訓練舞蹈技術技巧,我們拿《西湖印象雨》的音樂來舉例,該片段音樂可以作為單腿蹲的伴奏音樂,該曲音樂婉轉柔和,作為一首極具傳唱的流行音樂,在伴奏時我們需要注意左手的伴奏音型使用分解琶音,來體現(xiàn)該曲目所表達的煙雨朦朧連綿不斷的意境,而右手的旋律聲部既要富有歌唱性,又需要伴奏時在每一拍的節(jié)奏重音上進行略微的停頓與強調,類似“氣口”的呼吸有助于配合舞蹈學生的訓練。在節(jié)奏中動力腿膝蓋向正旁打開兩腿在同等外開的基礎上同時彎曲、同時伸直,伴奏時要注意句子間氣口的空隙,學生伸直的動力腿要有無限延伸之感,動作過程中要細致而緩慢。蹲的音樂有些用復拍子的節(jié)奏類型,也可選用三拍子的節(jié)奏類型,根據(jù)舞蹈老師對技術技巧編排的不同,一個完整的蹲的練習一般在兩小節(jié)或者四小節(jié)的音樂內完成對該動作的練習,訓練時要求舞蹈學生音樂的節(jié)奏內做動作,并且做動作時在一位的基礎上兩膝對準腳尖,身體垂直地、連貫地往下蹲,以不臺腳跟,蹲到最大限度為半蹲。繼續(xù)往下蹲,迫使腳跟微抬起,臀部接近腿跟時為全蹲,全蹲直起時,邊起邊壓腳跟至半蹲,全腳著雙腿伸直。這個是以雙腳為重心上完成的。三拍子的踢腿大多運用到u踢腿上,在彈奏該類型的伴奏音樂時,每小節(jié)的“強弱弱”節(jié)奏特點需要特別明確,并在每一拍的節(jié)奏重音上予以強調,該類型的踢腿音樂均使用斷奏的演奏方式,需要強調突出音樂節(jié)奏的頓挫感,來配合舞蹈學生技術技巧的訓練動作。
(三)在舞蹈伴奏中,復拍子的節(jié)奏類型一般選用為6/8拍,4/4拍。6/8拍在伴奏類型中可以理解為兩個三拍子組合而成,此類伴奏音樂多運用為單腿蹲與蹲,這里不在贅述。而對于4/4拍的伴奏音樂在基訓扶把動作中多用于活動、擦地、腰、控制等訓練單元。這些伴奏音樂歌唱性強,旋律優(yōu)美,連綿不絕。4/4拍的節(jié)奏類型可以理解為“強-弱-次強-弱”,伴奏的織體類型多選用于分解琶音,在伴奏音樂的選擇上,可以編配一些帶有“中國風”的流行音樂,以及輕音樂的伴奏加以使用。因為學生對于流行歌曲更為熟悉,加上傳唱度較高的流行音樂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的節(jié)奏類型。另一方面,學生對伴奏音樂越熟悉,越有助于將舞蹈動作技巧準確的在音樂中去表現(xiàn)。“活動”訓練單元是舞蹈基本功訓練單元的第一個動作,在選用該類音樂時我們需要使用音樂旋律線條平緩的,富有歌唱性且抒情性的音樂來進行伴奏,在舞蹈課堂伴奏時,我們需要將該活動音樂的節(jié)奏重音與舞蹈學生技術技巧的訓練重拍相吻合,同時伴奏音樂“氣口”的呼吸要與學生訓練鏈接動作的“呼吸”相吻合?!盎顒印卑樽嘁魳返倪x用上避旋律起伏較大的流行歌曲,“活動”訓練多為平緩的技術技巧動作,伴奏教師在音樂的選用上應予以匹配該訓練動作符合的音樂。《甄嬛傳》插曲《菩薩蠻》就比較適用于“活動”或“擦地”的訓練,《菩薩蠻》的詞選自唐代大文學家溫庭筠的代表作品《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該詞描述的是女子起床梳洗時的姿態(tài),再加上劉歡老師的作曲,該曲旋律流暢平穩(wěn),沒有“大起大落”的旋律起伏,用于“活動”與“擦地”訓練動作較為合適?!安恋亍钡陌樽嘁魳芬部蛇x用4/4拍的音樂,有些“快擦地”的訓練亦可以選用二拍子的伴奏音樂。伴奏教師可以根據(jù)舞蹈教師編排的技術技巧訓練的動作長短層度來選用與編配,“擦地”的伴奏音樂長度多為完整的16小節(jié)或它的倍數(shù)長度,有些該動作的訓練結尾會多幾個小節(jié)作為該訓練動作的音樂收句。“擦地”訓練動作一般與伴奏音樂一個句子的長短相符合匹配,通俗的講就是伴奏音樂的一個樂句或者兩個樂句完成一個完整的“擦地”訓練動作,以此類推進行下一個“擦地”動作的訓練。在伴奏音樂中通常每一樂句的第一拍的重拍與舞蹈動作“擦出去”相吻合,所以在伴奏時還需要注意每一個樂句演奏完后的“氣口”要與舞蹈學生訓練該動作時做完一練動作后鏈接下一個動作的空隙相吻合相統(tǒng)一,讓學生有時間去調整。我們伴奏教師在伴奏時要和學生的舞動訓練動作的節(jié)奏與“呼吸”相統(tǒng)一,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做該訓練動作時,既了解該動作的節(jié)奏特點,又能從容的在伴奏音樂正確的節(jié)奏框架內進行舞蹈動作訓練。接下來我們以《大魚海棠》的主題曲《大魚》來舉例,此曲可以作為腰的音樂或者控制的音樂使用于教學課堂。該曲旋律線條悠遠綿長,畫面感豐富動人,副歌部分空靈而遼闊,略帶中國古典傳統(tǒng)中的韻味。學生對該曲目非常熟悉,她們在做動作時就不會因為在音樂節(jié)奏中“卡點”不準而造成訓練動作的不規(guī)范,不會被該訓練動作的伴奏音樂所束縛。反而這首廣為流傳的作品可以使學生在訓練時做動作結合她們自己對音樂的認識,學生們更容易一邊做動作一邊想象音樂形象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我們再以《西游記》的插曲《女兒情》來舉例,這首作品可以拿來當控制訓練的音樂,該曲的音樂婉轉而悠揚,旋律富有較高的歌唱性,前幾年影視作品《女兒國》中也出現(xiàn)了該曲,所以該曲目現(xiàn)階段學生應該較為熟悉,我們伴奏教師可以引導舞蹈學生們在訓練時一邊做訓練技術技巧動作,一邊自己哼唱該曲,在聯(lián)想到該曲目該影視作品的畫面感,三者相結合,這樣有助于學生在音樂內更好的去完整的體現(xiàn)動作延展性以及延伸感。
以上三點是筆者作為伴奏教師對于基訓課堂中扶把動作音樂節(jié)奏的音樂類型選用淺析與心得體會,對于伴奏教師而言,音樂的選用與編配要與舞蹈動作技術技巧以及舞蹈訓練的形象內容相符合相統(tǒng)一,只有讓學生充分的理解各個訓練動作中音樂的結構特點,讓舞蹈學生在掌握了各音樂的節(jié)奏類型與特點同時,學生們在聽到熟悉的音樂節(jié)奏時,能使她們快速的知道該伴奏音樂的風格類型,引導她們在舞蹈當中更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舞蹈動作的形象化和生動化。而且在熟悉的音樂下做出更符合節(jié)拍力度和速度要求的動作以及情感傳遞而完整地表現(xiàn)出音樂的藝術情感與風格特征。若學生們遇上不熟悉的節(jié)奏和音樂時,訓練動作達不到良好的效果,還有可能讓學生跟不上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從而做錯訓練的技術技巧動作。所以讓學生們了解每條音樂的節(jié)奏要領,伴奏教師使用傳唱度較高的中國風的流行音樂,并在日常上課中反復訓練,在伴奏時引導學生一邊做自己的訓練動作時,一邊小聲的唱該訓練音樂或訓練音樂的節(jié)奏,這樣使得學生既訓練了舞蹈的技術技巧動作,又通過“唱”自己的伴奏音樂,在訓練動作的基礎上去加深該伴奏音樂的認識,日復一日這樣潛移默化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盡可能的全面的掌握各種伴奏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有助于學生深刻的去理解在音樂節(jié)奏規(guī)范正確的范圍內去訓練自己的舞蹈技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