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鳎釋㈡?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翻譯】
道,通常看起來無所作為的樣子,實際上沒有一件事物不是他成就的。王侯若能持守他,就一任萬物自己變化。變化中有私欲發(fā)作,我便用那無以名狀的本原來鎮(zhèn)住。在這個無以名狀的本原里,欲望將斷絕。欲望斷絕,人心平靜了,天下自然便安穩(wěn)了。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翻譯】
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誡命來自律,因為他內心自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需要恪守道德誡命,因為他內心沒有道德。
道德高尚的人是無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為了實現(xiàn)什么。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有大仁愛的人,是在追求仁愛,不是刻意實現(xiàn)某種目的。有大正義的人,是在追求正義,而且其正義是為了實現(xiàn)某種目的。
有大禮法的人,是在追求禮法,卻沒有人響應,就掄起胳膊去強迫人了。
所以,喪失了大道,這才強調道德;喪失了道德,這才強調仁愛;喪失了仁愛,這才強調正義;喪失了正義,這才強調禮法。所謂禮法,不過表明了忠信的淺薄缺乏,其實是禍亂的端倪了。
所謂人的先見之明,不過采摘了大道的一點虛華,是愚昧的開始。所以,大丈夫立身于豐滿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淺薄的禮法上;立身于大道的樸實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虛華上。據(jù)此而取舍。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翻譯】
古人所得的,是一(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天空得一而清虛,大地得一而安穩(wěn),神只得一而顯靈,江河得一而流水,萬物得一而生長,王侯得一而天下歸正。
推而言之:天空若不清虛,恐怕要裂開了;大地若不安穩(wěn),恐怕要塌陷了;神若不顯靈,恐怕要消失了;江河若不流水,恐怕要干枯了;萬物若不生長,恐怕要滅絕了;王侯不能使天下歸正,恐怕要跌倒了。
貴是以賤為本體的,高是以低為基礎的。所以王侯都自稱孤家、寡人、不善。這不正是以賤為本體嗎?不是嗎?所以最高的榮譽恰恰沒有榮譽。所以不要追求晶瑩如美玉,堅硬如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