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 汪 影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語氣副詞“反正”的語義分析①
林海燕汪影
(長春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反正”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用法比較復雜的漢語語氣副詞,是漢語學習者語氣副詞習得的難點。本文以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等語料庫中“反正”句為研究對象,在語料分析的基礎上,從語義分析的多個角度對“反正”和“反正”句進行研究,以期提高對外漢語教學質量,提高漢語學習者的交際能力。
漢語;第二外語;反正;語義分析
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反正”的教學和習得是一個難點,是漢語學習者使用頻率和偏誤率都比較高的反義復合語氣副詞,學習者常常出現(xiàn)偏誤,甚至直接回避不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漢語水平的提高。本文以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CCL語料庫)、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BCC語料庫)中相關語料為研究對象,對“反正”進行多角度的語義分析,希望幫助漢語學習者理解進該詞而更好地學習和運用該詞。
“反正”作為反義復合語氣副詞中的典型代表,最早的意思是“回歸正道,復歸正義”。如:
天之見異,所以敕戒人君,欲令覺悟反正,推誠行善。(CCL語料庫)
2)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撥亂反正,拯其將墜,造我區(qū)夏。(CCL語料庫)
在例1)、例2)中,反正”是動賓式的詞語,“反”是動詞,“正”是名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然保留這一意思,但也只存在于“撥亂反正”中。
當語境為戰(zhàn)爭時,“反正”可引申為“敵方的軍隊或人員投向正義一方”。如:
3)既反正,首獻方物,帝甚倚之。(CCL語料庫)
“反正”還有一個義項只存留于古漢語之中,在封建社會瓦解之后,該義項漸漸被棄用,即“恢復皇位”。如:
4)惠帝反正,蕤得釋出,聞冏至洛陽,往迎路旁。(CCL語料庫)
到清朝時,“反正”的意義已完全虛化,表示無條件肯定的語氣。如:
5)我要場房子,離著村兒遠一點兒,也別跟倆哥哥在一塊,反正我也過不成好。(CCL語料庫)
到了現(xiàn)代漢語中,部分辭書中對“反正”的解釋如下:
表1 “反正”的辭書釋義
所謂“語氣”就是說話者對所述事件的態(tài)度,屬于主觀范疇?!爸饔^性”是語氣副詞的典型特征。語氣副詞“反正”同樣也具備這樣的語義特征。
語氣副詞“反正”能用于表達說話人對所述內容主觀定的態(tài)度,具有情態(tài)功能。但凡一個句子帶有“反正”,都會含有說話人的主觀情感和態(tài)度,體現(xiàn)說話人主觀上認為自己所知、所想的真實性。如:
6)不管我知不知道,你反正都不說。(CCL語料庫)
7)但無論大騙、小騙,反正都是騙。(CCL語料庫)
8)不論是誰發(fā)現(xiàn)的,反正是說明了兇手逃走的路徑。(CCL語料庫)
9)有的工人看到完不成定額,拿不到獎金,干脆多請幾天病假,反正工資分為不少。(BCC語料庫)
這幾個例句中,“反正”的意義基本相同,都兼有“反正”的兩個義項,既可理解為“雖情況、條件不同,但結果、結論不變”,也可理解為“肯定、確認的語氣”。但是,推敲例句,例6)、例7)、例8)更接近于“雖情況、條件不同,但結果、結論不變”,概念義更明顯;而例9)則突出了“反正”的情態(tài)義,解釋為“肯定、確認的語氣”比較貼切。
綜上可見,一般情況下,語氣副詞“反正”是同時兼有概念義和主觀情態(tài)義的?!胺凑钡母拍盍x常會有條件項、并列項或選擇項,或用“無論”“不論”“不管”引出,或暗含選擇或總結義;但要是沒有能夠總結的內容,僅用“反正”表達說話者的主觀確定性,此時“反正”的主觀情態(tài)義則更明顯。
語氣副詞能表達說話人對所說內容的斷言、釋因、推測和總結。總結是對現(xiàn)實情況的概括,可分為推斷性和排他性兩類,顯然,“反正”是排他性總結。如:
10)更讓董先生一頭霧水的是,問了幾家保險公司,每家公司報價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家公司的業(yè)務員,也各報各的價,為拉住客戶,還允諾給保費打折,反正“一切好商量”。(BCC語料庫)
11)你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反正我買定了。(CCL語料庫)
例10)中,“反正‘一切好商量’”是對前面內容的總結,總結的內容得出并非是推斷性的,而是當事者鑒于“每家公司報價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家公司的業(yè)務員,也各報各的價,為拉住客戶,還允諾給保費打折”總結出的確定不變的結論。同理,在例11)中,“反正,買定了”也是對前面的一種排他性的總結,出去被買這種結果,不會再有其他結果了。
“反正”在表示主觀情態(tài)義、總結義的同時,還可以表篇章義,起到關聯(lián)語篇的作用。如:
12)知道整個餐廳里就我一個人??梢哉f我是下午結束時最后的一名顧客,也可以說是晚上開始前的頭一位食者。反正,不管怎么說,這餐廳好像是特意為我一個人空出來,讓我獨自享受一會兒寧靜的。(BCC語料庫)
13)下車時我才明白,她說忘帶錢了。我只好損她幾句,不能為此而吵起來,這樣會耽誤我下一筆生意。反正,樹林子大,什么鳥都有。(BCC語料庫)
通常,“反正”在句中的語義是:雖情況、條件不同,但結果、結論不變。但在例13)中,這種情態(tài)義、總結義卻不明顯,凸顯的是“反正”語篇關聯(lián)的功能。但情態(tài)義和總結義不明顯并不代表一點沒有,篇章義的實現(xiàn)還是要以它們?yōu)榛A?!胺凑北砥铝x時,多位于位置靠后分句的句首,有時用逗號隔開。
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知道,“反正”不同的語義特征對應著不同的語言形式特征。當“反正”的主觀情態(tài)義占主要地位時,“反正”句中缺少可供總結的內容;當“反正”的總結義占主要地位時,“反正”句中,位置靠前的分句常又“不管”“無論”等詞,位置靠后的分句是確定不變的結果;當“反正”的“篇章義”占主要地位時,“反正”多位于位置靠后分句的句首,有時用逗號隔開。有時“反正”的這三個語義特征并非涇渭分明,我們要知道,“主觀情態(tài)義”常常是和其他兩個同時出現(xiàn),這與語氣副詞“反正”的主觀性不無關系。
語義關系是語言內容之間的關系,它和語法關系是一對一或多對一的關系。根據前文的論述可以知道,“反正”句主要是為了說明相關的情況,換句話說,“反正”句就是不同情況進行說明總結的復句。在復句中,把位置靠前的“反正”句稱為“始發(fā)句”,把位置靠后的叫做“后續(xù)句”。
1.因果關系
14)反正也沒有對象,想去酒吧聽聽歌,看看能不能碰上個艷遇。(BCC語料庫)
15)反正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為這些上節(jié)目孩子們的前途擔憂。(BCC語料庫)
例14)中,“沒有對象”和“去酒吧聽聽歌,看看能不能碰上個艷遇”之間是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同樣的,例15)中,“我”擔憂“孩子們前途”的原因是“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當作為“始發(fā)句”和后面小句構成因果關系是,常帶有無可奈何的情緒。
2.條件關系
當“反正”句做始發(fā)句和其后面小句形成條件關系時,主要是充足條件和無條件兩種。
當前后句為充足關系時,表示滿足條件即可。如:
反正只要多給錢,事就能辦成。(CCL語料庫)
“反正”句做始發(fā)句和其后面小句形成的條件關系,以無條件居多,這種句子的關聯(lián)詞須成對使用,“始發(fā)句”表示任何條件下結果不變,后面小句是排除所有條件。如:
17)反正都得改,不管你愿不愿意。(CCL語料庫)
1.因果關系
18)“生命蛋”上不了市,就內部消化,反正產量也不大。(CCL語料庫)
19)我做飯還可以,反正能讓人吃得下去。(CCL語料庫)
例18)中“‘生命蛋’,上不了市,就內部消化”的原因是“產量不大”。例19)中“我”覺得自己做飯還可以的原因是“能讓人吃得下去”。
2.條件關系
20)我想試試寫作,反正一支筆就夠了。
“反正”句做后續(xù)句,與前面小句多形成充足條件關系。例26)表示在具備“一支筆”這樣的條件下,就能產生“寫作”這種結果。在“反正”后接“只要”,充足條件關系仍然成立。如:
21)我想試試寫作,反正只要一支筆就夠了。(CCL語料庫)
3.解說關系
22)整個呼啦圈熱也是呼啦而來呼啦而去。至于到底流行了多長時間,有人說是半年,有人說是幾月,反正好景不長。(CCL語料庫)
23)罵自己不是人,說自己的行為怎么怎么不好,反正就是自己罵自己。(CCL語料庫)
例22)中“反正”前后的“有人說是半年,有人說是幾月”和“好景不長”是解說關系。“反正”后部分,是對前面部分的補充說明。同理,例23)中,“自己罵自己”是對“罵自己不是人,說自己的行為怎么怎么不好”的精確表述。
4.轉折關系
轉折分為重轉、輕轉和弱轉?!胺凑本渥龊罄m(xù)句與前面小句的轉折關系屬于重轉,轉折語氣重,相反意味濃。如:
24)不過不用急,反正他有的是時間。(CCL語料庫)
25)這種作息雖然古怪,反正也沒有妨礙到教學。(CCL語料庫)
在轉折關系中,前面的小句或是具有否定性,如例34),或是具有讓步性,如例35);后續(xù)句帶有積極意義和肯定語氣。
總之,對語義的充分了解是正確使用一個詞匯的前提,本文對漢語語氣副詞“反正”的主觀情態(tài)義、總結義、篇章義以及它所連接的小句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希望能使外國學生對“反正”的語義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進而提高漢語語氣副詞的運用水平。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3]郭彤.語氣副詞“反正”的語篇功能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4(1):27-29.
[4]黃曉紅.語氣副詞“反正”的使用環(huán)境及其教學問題研究[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5(1):23-31.
2020—05—23
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課題《“互聯(lián)網+”背景下基于翻轉課堂的漢語教學改革研究》(JGJX2018D380)及長春大學教研課題《留學生模塊化教學模式構建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林海燕(1979—),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汪影(1997—),女,安徽合肥人,長春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G642.0
A
1673-4564(2020)05-01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