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云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畎橋中心小學,浙江湖州 313000)
近年來,教育資源獲取渠道越來越多,資源也是各式各樣,不僅學生挑選學習資源困難,教師在選擇教學資源時也比較恐懼,似乎忘記最平凡也是最實用的書本資源——插圖。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已經有很多教師意識到回歸書本資源的重要性與便利性,接下來就和筆者一起用匠心來領略插圖的魅力吧。
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近兩年有幸通過理論學習、觀摩閱讀課教學以及自身課堂實踐,發(fā)現了插圖的神奇之處。插圖,一種直觀的教學媒體和視覺信息,是教材內容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幾乎每個語篇都配有或多或少的精美插圖。它們生動活潑,色彩鮮明,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1]。同時,插圖對語篇起著解釋、補充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閱讀課堂的語篇文本對小學生而言不容易達到相關的要求,而生動的圖片能夠彌補文字的抽象,實現圖文互補??茖W有效地運用插圖,能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如何提高插圖的使用率,發(fā)揮插圖的最大優(yōu)勢,利用插圖提高語篇教學效率呢?筆者以PEP Book 8 Unit 3Where did you go?Part B Read and Write 這一語篇課堂教學為例,談談插圖在語篇教學中的運用。
(1)利用插圖,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導入語篇主題。目前,除采用唱歌、做游戲、談話活動等導入方式外,借助插圖,同樣能高效地導入語篇話題,讓課堂教學跨出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利用插圖導入,除圖片能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外,教師要善于借助課文插圖設計導讀問題,以此引發(fā)閱讀期待[2]。閱讀期待是指學生閱讀文本之前就已經存在追求知識的愿望。學生一旦對課文內容有了閱讀期待,就會對文本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在pre-reading 環(huán)節(jié),尚未進入文本時,首先展示前一課的插圖進行詞組復習,然后請學生找找四幅圖的共同點:都有一只狗。進而為文本鋪墊背景:和這只狗有關的事情。教師提問:How did they meet? 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簡單講述相遇過程,引出這節(jié)課的主題:bad but also good。
(2)利用插圖,展開想象與猜測,預測語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進入語篇學習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利用插圖對課文提供直觀線索的作用,對文本內容進行預測或推測,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和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展示三幅圖片,讓學生look and predict:What happened on that day? 首先,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若是走馬觀花式地瀏覽,只能給學生帶來一時的新鮮感,因此需要將插圖轉換成文字表達出來進行預測,使大部分學生能根據圖片說出本文發(fā)生的事情。
(1)巧用插圖,突破語篇重難點。突破重點和難點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針對不同的教學設施、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內容等,突破重難點的方式很多。其中,巧妙利用插圖突破重難點,會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然而,一些教師對教材語篇中的插圖置之不理,想方設法找很多課外的圖片,其結果雖然引發(fā)了學生的新鮮感,卻降低了學生對語篇內容的關注,沒有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該課教學中,重點是了解旅行中發(fā)生的事情,但事情有很多,學生尋找、表達與記憶都有所困難,這時提前展示三幅圖片,讓學生初讀課文,對圖片進行排序,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利用圖片,逐步展示旅行中的事情。
文本中有些詞組對學生比較陌生,如sat in a basket, played the part of the dog,若在插圖中標注就能非常順利地突破難點。這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
(2)利用細節(jié),延伸情感。一幅圖包含的內容有很多,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教師可以深入挖掘進行延伸的情感教育。例如,該課中呈現了三幅圖中的第一幅。
T:How did dad and Yifan feel?
T:If you were Yifan, what would you do?
S:I would...
很多學生能表達出為媽媽所做的事情,這也為文本的理解降低了難度,因為有些回答和文本中的是一樣的。
(1)利用插圖,進行語篇復述。復述是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它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或背誦,而是經過大腦語言中樞的加工,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已知語言材料。對于缺乏一定英語語言知識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在讓學生復述前,一定要給予他們足夠的信息提示。筆者發(fā)現,教材中提供的部分圖片就能直接體現文本的重要信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提取文本中的關鍵信息,用它為文本轉述構建支架,進行文本轉述[3]。
該課post-reading 環(huán)節(jié)中,提供了順序排列正確的三幅圖片,結合簡單的詞組板書提示,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復述。大部分學生能簡單復述發(fā)生的事情。
(2)利用插圖,引導學生總結主題。文本所蘊含的內涵、人物形象、主旨等似乎脫離語言知識本身,變得抽象。一般學生難以接受和理解這種由直觀到抽象的跨越,因為它是教師的總結、概括和提升,卻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認識局限和語言體驗。憑借插圖中的問題引導學生來總結語篇內容,升華文本主題,提升語篇價值,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該課post-reading 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插圖中笑臉、哭臉的對比,引導學生思考:bad but also good,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深刻領悟文本教學價值,隨之展現英文小諺語:bad luck often brings good luck.
總之,插圖在英語語篇教學里的作用還有很多。插圖雖小,但每幅圖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利用價值。教師要好好利用這一教學資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重視課堂教學的生成,靈活調整教學設計,讓插圖走進教師,走進學生,走進課堂,把插圖的功用發(fā)揮到極致,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