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市第一中學 張自力
仔細研讀新課標高考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命題對知識掌握的要求越來越趨向于基礎性,對知識識記要求的難度降低。因此,學生看到試題后并沒有太多的陌生感,似乎題干知識都接觸過,但若讓學生具體表述,卻又表達得不那么準確。事實上,高考試題涉及的知識點、信息材料等大都來自教材,或取自生活,學生之所以不能準確地表述,源于不重視教材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多是一知半解。因此,高中教學,尤其是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準確把握新課標的要求,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熟悉并很好地理解、分析教材知識內容,能夠準確表述教材知識點,并使之條理化。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教材的時候應注意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看教材內容?,F(xiàn)行高中教材所涉及的所有內容都是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學科知識,都是高考命題可選的材料,沒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指導學生看書的時候,務必讓學生認真仔細地閱讀教材的全部內容(包括知識拓展、課外閱讀、知識延伸等內容)。
第二,看知識結構。對教材內容,先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形成框架。準確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特點,把握大標題與小標題之間的結構關系,掌握知識點的結構層次,形成適合自己理解的知識樹或知識框架。
第三,看知識間的聯(lián)系。這一點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思考知識與知識、知識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思路,做到學習知識有條理性。無論是新課改,還是新高考的命題,思路都是源于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和選拔的需要。社會需要的是會學習、會思考、有思路、善創(chuàng)新的人才。這種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與學科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學習與做事統(tǒng)一起來,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學習品質。
如現(xiàn)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該模塊的標題是:分子與細胞。統(tǒng)觀教材目錄發(fā)現(xiàn),該模塊是圍繞著與細胞相關的知識來進行設置的。教材內容的設置是按照人類認識細胞的過程:第一章標題為“走近細胞”,在生物圈范圍,即從外圍了解、認識細胞,最終形成細胞學說,從而將所有的動植物統(tǒng)一起來,即他們都有的系統(tǒng)結構基礎——細胞。而從第二章開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走進細胞,直到第六章,也就是說這一冊教材都是圍繞細胞展開介紹的。該模塊教材依次介紹了:細胞的成分—結構—功能(物質代謝、能量代謝)—生命歷程等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結構,并指導學生找到知識結構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達到真正理解教材知識結構、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的目的。
學習能力就是學習的方法與技巧,有了方法與技巧,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形成各自專業(yè)知識的過程。學習如何執(zhí)行方法與技巧就是形成各自執(zhí)行能力的過程。學習能力是其他所有能力的基礎。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指標一般有:學習專注力、學習成就感、自信心、思維靈活度、獨立性和反思力等。
現(xiàn)在的高考命題方向、思路與社會對人才的選拔、需要緊密相連,即社會需要有思想、會做事的人才,需要能夠獨立思考、高效完成任務的人才,更需要既會高效率學習和工作,又會高質量生活的人才。也就是說,高考考察的是學生的知識、能力與方法等素質的綜合表現(xiàn)。高考重點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體現(xiàn)了對學生潛力的考察與對能力的區(qū)分。
因此,關注學生學習,指導學生自主高效學習,除了儲備基礎知識外,還應重點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與方法指導。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重點指導學生如何思考問題、怎樣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學科知識,讓學生嘗試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分析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通過分析各問題信息、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及各知識點之間、知識點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找出命題者設置問題的動機與意圖,明確問題的考察方向與思路,經(jīng)分析后得出問題的最佳答案。
在分析、理解問題情景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是必須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具體的語言文字,逐步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學會理解文字的內涵,準確把握具體語言反映的真正含義。當前,正處在讀圖時代,學生接觸到的材料大都是以圖代文的,用以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學生既要關注題干圖表信息,又要領會題干文字信息,學會將題干問題簡單化、信息條理化。在理解題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好用60%以上的精力分析、理解題干信息,并將它們快速轉變?yōu)樽约旱睦斫?,使信息條理化、層次化,這一過程盡可能做到使復雜問題簡單化。這樣,再去解答問題時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答案其實就在自己對題干的分析、理解之中,準確得出結論就比較輕松了。
準確而全面獲取題干信息是需要長期鍛煉和培養(yǎng)的一項重要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實例指導學生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全面、具體地獲取題干(文字、圖表等)信息,使其條理化。其次,要結合具體的題干所涉及的知識點,思考題干信息與各知識點和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最后,借助于條理化的思路及知識點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科學合理地得出問題的答案。
高考的對象是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各自對問題的理解和思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作為高中教師和備考的考生都應明白這一點,對教材上的所有知識點都應熟練理解與掌握,多思考教材中的科學性語言,平時要做有針對性的訓練,進而培養(yǎng)科學思考問題、準確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新課標教材在內容安排與問題設置上都考慮到了學生能力培養(yǎng)與訓練。一些科目的高中教材每一章節(jié)后的拓展題,既能考察學生理解、掌握教材知識的程度,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高中生物新課標教材必修1 中有這樣一道拓展題:在順濃度梯度的情況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通過協(xié)助擴散進入細胞。當細胞外葡萄糖或氨基酸的濃度低于細胞內時,細胞還能吸收這些物質嗎?這道題的題干信息有: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順濃度梯度,協(xié)助擴散。問題是:逆濃度梯度細胞還能吸收這些物質嗎?該題所涉及的知識點有物質跨膜運輸?shù)奶攸c,即協(xié)助擴散需要的條件是載體和順濃度梯度;而逆濃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載體協(xié)助。顯然,當細胞外葡萄糖或氨基酸的濃度低于細胞內時,細胞可以通過主動運輸?shù)姆绞轿者@些物質。該題給我們的信息就是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既可以通過協(xié)助擴散的方式順濃度梯度通過生物膜,又可以通過主動運輸?shù)姆绞侥鏉舛忍荻韧ㄟ^生物膜。
因此,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教材時,一定要把教材知識結構及聯(lián)系理解透徹,不可只做習題,而拋開教材。那將是舍本求末,往往會事倍功半,達不到較理想的效果。
在分析理解教材知識的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認識,這是正?,F(xiàn)象。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往往都是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修正、補充、完善和提高的。如何高效地解決問題,得出準確的結論,正確對待錯誤至關重要。
學習過程中的錯題尤其應正確對待。解決、處理好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或錯誤,分析錯誤出現(xiàn)的原因是更好地理解知識,準確把握知識的最好途徑。一旦出現(xiàn)錯題,就要仔細分析,找出問題涉及的知識點,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分析知識點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找出錯誤的產(chǎn)生原因是思路,還是知識點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找到,又或者是信息分析不到位、信息獲取不完整等。學會從題干中準確獲取信息,并使之條理化,問題的答案自然就得出來了。
學習如同人們走路,不可不加思考一直往前走,而是走一段需要停一停,回頭看看前面是否走彎路了,有哪些經(jīng)驗或教訓,思考一下,總結一下,以利于下一步走得更快、更好、更穩(wěn)當。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增加自信心。
如果盲目地做題,缺少思考和總結,很難做到心中有數(shù)。往往會出現(xiàn)自己也不明白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內容沒有掌握,導致重復無效的勞動,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好,甚至會失去自信心。因此,正確對待學習中的錯誤,學會思考和總結,是高效學習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調整好心態(tài)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學習更是如此。學習的過程,是需要靜下心來有條理思考的過程。學習的重要過程是思和悟的過程,只有真正領悟了知識的內涵,理解了知識的來龍去脈,才能達到真正的掌握與理解。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良好的心態(tài)是做事成功與否的前提。在學習過程中應學會調整心態(tài),這是保持良好狀態(tài)的關鍵?,F(xiàn)代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各種信息的干擾,使得人們做事不易靜下心來,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受電腦、電視、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的影響,每天有大量的信息沖刺著他們的頭腦,要想做到心靜的確不易,更談不上專注。
經(jīng)過長期觀察和實踐,我認為較理想的做法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事,即在做事過程中教他們學會思考問題,將注意力放在研究事情上,學會研究問題、探究問題。這樣就會減少對外界干擾的關注,逐漸培養(yǎng)專注做事的習慣,以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將學習與做事有機結合起來,逐漸改善學習狀態(tài),改進學習方式,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學習狀態(tài)自然也會得到改善,進而達到專注高效。
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成人的方法指導和思維點撥。當教師教給學生做事的方式方法的時候,尤其是結合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常見事情,往往會發(fā)現(xiàn),學生是比較專注的,他們對做事的技術、技能是比較感興趣的。經(jīng)過學生自己長期堅持訓練,逐步形成專注做事的品質。
學習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學會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思維開闊,不可對一些細節(jié)問題糾纏不清,否則會導致事倍功半。同時,學習與做事具有相同的道理,務必做到有條理,凡事先思考,厘清思路,盡可能將事情程序化,這樣可以做到高效、有序。
總而言之,教師應準確把握新課改的特點,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與學習特點,盡可能滿足他們的成長需求,及時傳授切實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做事的技能技巧。將學習與做事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科學學習、有效提升,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