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冠豸中學 陳小紅
反思性教學在關注教師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全新的課程改革體系下,團隊意識與協(xié)作能力成為學生的培養(yǎng)重點,借助師生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學生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此過程中,師生的主觀能動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教師學會了更深層次的教學,學生學會了更全面化的學習,這也直接促進了師生的共同成長。
反思性教學來源于實際教學中的各類問題,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一種研究活動。教師作為研究活動的主體,必須從自身實際教學出發(fā),結合自身經驗以及相關理論知識,反思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各類問題。行動研究可以幫助教師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完美融合,將教學理論及研究成果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從而使反思和改進發(fā)揮更大的效用。與簡單的認知活動相比,反思性教學更加注重教師和學生通過什么樣的行動來改變教學和學習,重點在于實際作用,因而具有極強的行動性。
反思性教學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優(yōu)化教師教學效果為目標,具有極強的實際教學針對性。反思性教學始于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這也直接決定了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反思性教學以實際教學為對象,對其進行分析、設計、調節(jié)、評價和改進。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教學情況的研究、改進和創(chuàng)新,優(yōu)化實際教學,提升實踐的合理性,最終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
一方面,學校應重點關注教師反思性思想的培養(yǎng)。首先,各中學領導應樹立堅定的反思意識,積極推行反思性教學,努力提升各中學教學的整體質量。對此,各中學領導應充分發(fā)揮帶頭作用,努力為教師營造濃厚的反思、研究、學習的氛圍,借助各類教研活動、集體會議等形式,為教師提供更多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同時,還要強化反思性教學的意義,引導教師形成強烈的反思意識,鼓勵教師時刻關注學校的學習情況,并根據(jù)實際教學效果和教學需求隨時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其次,在遇到實際教學問題時,學校應組織教師進行討論,同時還要賦予每名教師提出個人看法的機會和權利,并由相關負責人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以及教師意見進行具體分析,從而得出最終答案。作為學校的領頭人,校長應做好樹立反思性意識的榜樣,不僅要綜合全體教師的思想,還應為教師建立暢所欲言的平臺,從而在教師心中形成開放性思想。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進而有效提升學校反思性教學的效果。
另一方面,學校應努力為教師營造濃郁的反思氛圍。中學校園文化形成于學校內部文化,能夠直接影響學校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和道德觀念。雖然校園文化是一種觀念形態(tài),但它作為學校發(fā)展的精神支柱,直接影響師生的教學和學習行動。由此可見,濃郁的反思氛圍有利于教師反思習慣的養(yǎng)成。對此,各中學校在教師管理方面,不僅要重視教師思想和意識上的變化,還應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物質等方面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反思氛圍。具體舉措可分為以下四點:(1)學校應積極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師管理體制,科學管理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合理分配教學任務,定期組織聽課、評課、課程討論等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反思時間和空間的同時,為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自覺反思氛圍,從而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2)學校應努力為教師構建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努力構建團結、互助的師生氛圍,使教師能夠擁有輕松的工作心態(tài),有效提升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促進學校反思性教學的發(fā)展;(3)學校應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教研活動,教研活動是中學教師反思自身教學行為的重要方式之一,對此,學校應以推動自身教育發(fā)展為核心,加強對實際教學問題研究的力度,促進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和互相討論,同時還要定期聘請教育專家為教師進行針對性指導;(4)學校應積極建立教師發(fā)展評價機制,將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有機結合,深入挖掘、透徹研究教學活動中的各類不足,為教師提供針對性的意見和指導,這樣才能幫助教師明確改進和努力的方向。
首先,各中學應努力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作為一種以學校為基礎的本地化研究,校本教研能夠有效推動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對此,各中學領導應提高自身對校本教研的重視程度,始終堅持以教師為研究主體,努力建立由教師反思、教師交流、專業(yè)支持等板塊組成的教研制度。在此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各中學校不僅要注重教師教學能力、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為教師間的相互協(xié)作、互相討論創(chuàng)設有機條件,這樣才能推動教師的綜合發(fā)展。與此同時,針對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少有多余時間和精力參與教研的問題。各中學??梢詫⑿1狙行薨才旁诤?、暑兩個假期,結合各學科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師參與各類培訓和學習,分享實際教學的經驗,共同解決實踐中的各類問題,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除此之外,各學校還應在平時工作中滲透校本研究,幫助教師養(yǎng)成勤學好問、自我反思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其次,各中學應努力建立和完善反思性教學評價制度。作為實施反思性教學的關鍵所在,反思性評價機制不僅能夠考量反思性教學的實時開展情況,還能對反思性教學的改進方式加以強調。因此,在中學音樂教師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學校還應借助相應的制度,組織相關人員對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成果進行評價,推動教師的自我發(fā)展。多方參與的他人評價模式不但能夠提升教師反思性教學的客觀性,還能激發(fā)教師的干勁,從而推動教師快速成長。與此同時,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不足存在獨到的看法,所以學生評價也應成為教師反思性評價的重要內容。對此,各中學應將學生評價引入教師反思性評價制度中,使教師明確學生對其教學活動的內心需求,這樣更有利于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此可見,反思性教學評價是教師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完善自我的過程。最終目的在于推動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使教師認識到自身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之處,不斷完善自我。
反思性學習是指教師對自身行為及思想進行研究的學習活動。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同時也扮演著學生反思性學習推動者的角色。對此,教師首先應對自身教學活動進行深刻反思,努力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自身教學過程,從而實現(xiàn)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主動反思,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我反思條件,還應鼓勵同學間的交流、研究與學習,加深學生對反思的理解,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和教學效果。
在新課標的推動下,師生相互信任、共同發(fā)展成為維系師生關系的關鍵所在。從目的層面來講,反思性教學可分為學習和教學兩個方面,前者針對學生,后者針對教師,兩者之間并不矛盾。教學的目的在于推動學生的成長,而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反思也取得了相應的進步。對于學生而言,自律學習與自我評價是他們自主學習的前提;對于教師而言,堅持不懈追求教學目標是他們不斷進取的力量。教師會始終將教學目標銘刻在心,結合每個階段的教學情況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滿足學生成長需要。
總之,在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營造相互交流、互相討論的氛圍,也可以借助小組學習、辯論等方式提升音樂學習的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反思意識。學生在發(fā)現(xiàn)、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實現(xiàn)自身反思能力的提升,教師應重視這一過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努力為學生營造民主、互動、開放的課堂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身疑惑和見解。這樣不僅能夠使教師深入、充分地了解學生的需求,還能建立和諧的師生反思關系,進而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有方向地對學生反思性學習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正確把握學習方向的同時,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深入反思。事實證明,反思性學習的全面開展不僅能夠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還能全面調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推動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