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江
摘?要:小學是學生樹立三觀的重要階段,新時期背景下,我國教育理念也在更新,核心素養(yǎng)成為小學教育的根本目標。本文將結合在小學體育課程中滲透德育的意義,討論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遵循學生年齡特點、樹立團隊意識、培養(yǎng)競爭精神等德育策略,為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塑造健康全面的人格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體育?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10-0-01
引言
“新課改”落實后,小學體育教育也開始改變自身教育形式與教育理念,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視為小學體育教育的主要目標。體育教師也開始重視德育工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課堂的積極性,開展必要的德育活動,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塑造學生堅強勇敢、不屈不撓、樂于助人等優(yōu)秀品格。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體育德育意義
我國教育部門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提道“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并指出“要堅持德育為先,在國民教育的全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主要任務,而體育課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主要來源于“體育品德、健康行為、運動能力”三個方面。其中體育品德是三者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核心素質培養(yǎng)強調“德育為先”,所以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時,應增加德育知識的比重。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不僅體育成績會有所提高,同時自己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受益。另外,通過體育訓練還可以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并在增強個人運動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個人身心的全方面發(fā)展。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如果能建立充足的自信心,也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chǎn)生幫助。
二、在小學體育中滲透德育的有效路徑
1.創(chuàng)設合理學習情境
很多小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前,沒有集體生活的經(jīng)驗,對于外界事物的感知與學習大部分來自實際生活,因此其往往對枯燥的理論知識并不感興趣,反而對生活化、趣味化的游戲十分熱衷。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出生活中存在的教學素材,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各式各樣的學習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進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體育課堂的魅力,增加與教師之間的黏性。例如,在學習前滾翻時,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害怕受傷,所以不敢去做或者動作不夠舒展標準。這時,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讓學生參考“刺猬”的形態(tài),并提問“刺猬如果遇到危險,應該怎樣保護自己呢?”,這時很多學生會回答“將身體蜷縮起來”。在得到這一答案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模仿“刺猬”的動作,這樣就完成了“前滾翻”的動作練習。教師在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時,要注意到學生才是課堂的根本,要了解他們的內心與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原則,才能夠將德育工作開展下去。
2.遵循學生年齡特點
小學生的普遍年齡在6~12歲,年齡跨度相對較大,一、二年級的學生往往思維方式還比較稚嫩,但是四、五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已經(jīng)形成了學習習慣,并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所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也不能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而不斷調整。滿足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認識水平的發(fā)展需求。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可以游戲為主,在課堂中加入基礎的動作練習;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就可以提升到團隊競賽層面,并在課堂上增加運動技巧的訓練。
3.樹立團隊合作意識
體育課程具有開放性、動態(tài)化等特點,這也賦予了體育課堂獨特的德育優(yōu)勢,無論是教師對課程的設計與安排,還是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和熱情度,都為德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很多體育活動都以團隊為單位進行,所以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師可以將班級同學按照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接受能力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小組的綜合水平應趨近相同,這樣有利于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以免在活動過程中因為實力的差異而產(chǎn)生挫敗感,影響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更多的團隊活動,增加團體類游戲的比重,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并自動自發(fā)地維護集體。例如,可以組織5V5籃球賽、兩人三足等活動,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除了能滿足自己的運動需求,還能互幫互助,加深友情。這些體驗都是在傳統(tǒng)課堂上體會不到的,而團隊精神的養(yǎng)成也能夠為學生日后成長提供更加深遠的影響。
4.培養(yǎng)正確競爭精神
大部分學生在參與帶有競爭性活動時,都具備好勝心,而培養(yǎng)競爭精神也是小學體育課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如果一個人長期缺乏好勝心、競爭意識,就會導致其對課堂的參與性、積極性、熱情大幅度降低,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跑步、籃球、足球等競賽類體育項目對于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競賽的過程中,學生的求勝心會被充分激發(fā)出來。教師要在這時引導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競爭精神,尊重運動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開性。因為體育比賽中也包含著充分的教育價值和倫理價值,想要贏得一場比賽,不能僅靠高超的運動技巧,還離不開團隊的配合、裁判的公平裁決、各種監(jiān)督機制、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等等。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追求勝利,客觀看待失敗”的思想意識。不能因為害怕失敗就選擇投機取巧,做出一些有悖體育精神的行為。傳遞“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競爭精神,并在競爭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課堂上開展德育教育也是落實小學核心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策略。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與領航人,需要認識到自身職能,在體育課上,除了要教給學生基礎的體育技巧和體育知識,還要將德育思想融入課堂中,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調動其對課堂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雪燕.少年強則國強——試析如何構建小學體育核心素養(yǎng)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3):182.
[2]鄒美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與探索[J].體育師友,2018,41(0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