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東睿(咸陽師范學院)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國一帶一路沿線省市得到了巨大的經濟發(fā)展機會和經濟效益,重點省市的旅游業(yè)受到了越來越多外國游客的青睞。考慮到西方國家游客旅游的需要,很多景點都用中英文雙語進行標示,但是在英語翻譯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要對景點翻譯中其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改進的策略。
絲路沿線有些景點翻譯不符合英語語言使用規(guī)范,比如英語單詞的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等,這些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旅游景點翻譯中比較常見。首先是單詞的拼寫錯誤,單詞拼寫錯誤會讓游客感到誤解或者費解,也會對景區(qū)整個的品質和形象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在一處景區(qū)把雕塑statue拼寫成了status,status的意思是地位和身份的意思,與雕塑沒有任何關系,這種情況就會讓游客感到不解和困惑,造成旅游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其次是翻譯中的語法錯誤,英語的語法比較復雜,不但有單數,復數的之分,還有時態(tài)的變化,而中文就沒有這些。如果在翻譯中出現一些語法錯誤,就無法給游客正確的指引,游客會認為景區(qū)品質不高,甚至會影響沿線城市的國際形象。
這種錯誤忽視了翻譯的受眾面不同,采用的是逐字硬翻的方式,有的甚至直接在漢字上標上拼音,這種翻譯面對的是英語使用者,加注漢語拼音對于西方游客沒有任何意義,比如有公園草坪上寫的是“綠茵晨暉”,被翻譯成了“Green Chenhui”這種翻譯讓人啼笑皆非,外國游客沒有人可以看懂。因此而在一帶一路沿線景區(qū)出現這種錯誤會對城市形象造成影響。
一帶一路絲路沿線景區(qū)公示翻譯雖然符合英語語言的規(guī)范,但是沒有考慮到語言使用的情景和文化差異,造成了譯文在文化氛圍中存在一定的沖突。有時在旅游景點中的翻譯并沒有深入對原文的意思進行了解,也沒有真正反映出語言本身的意思。因此,在景區(qū)的翻譯當中要逐字逐句進行斟酌,表現出原文背后的文化意識,傳遞給外國游客,比如景區(qū)中的“茶藝人家”被翻譯成“Tea Processing factory”,但是在英語語言中factory一詞會讓人聯(lián)想到工廠,因此雖然該翻譯表達出來原文的意思,但是與茶園文化的風格格格不入,如果翻譯成“tea house”就能更好的體現出溫馨的感覺,更符合景區(qū)休閑的旅游環(huán)境。
景區(qū)公示語翻譯的錯誤會對外國游客的出行造成一定的困擾,也會對城市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首先是與翻譯者本身的水平和能力有關系,同時也體現出來翻譯人員責任心不強的問題,與政府部門的監(jiān)督缺失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應該從翻譯人員和政府兩個方面入手。旅游景點翻譯政府要給予高度的重視,要加強相關部門的監(jiān)管。政府要有專門的景區(qū)翻譯監(jiān)督機構進行定期的檢查,成立專家委員會定期開展景區(qū)翻譯主題研討會,為景點的正確翻譯提供基礎支撐。其實要公開景區(qū)公示語翻譯錯誤的修正渠道,廣開思路,集思廣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qū)景點眾多,個別翻譯出現問題在所難免,要開設公共監(jiān)督平臺,讓人民群眾能夠及時發(fā)現翻譯中存在的錯誤在平臺上上報,專家研討小組也要對景點翻譯修正后的結果進行公示,在全社會構建規(guī)范。其次要從翻譯人員的角度治理旅游景點存在的問題,翻譯者是翻譯錯誤最主要的責任人,一帶一路景區(qū)的翻譯是否出現失誤,往往與翻譯者的翻譯水平、責任心和工作態(tài)度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必須推動翻譯水平的提升。翻譯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同時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特點和風俗習慣,翻譯的語言要符合游客的認知習慣,要充分了解中文和英文之間的化差異,積極主動和專家學者進行翻譯方面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要做好與標語印刷部門的定期核對和檢查工作。
景點翻譯是一帶一路沿線地區(qū)向世界各國展示自己的窗口,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中國的大國形象需要注重每一個細節(jié),尤其是絲路沿線地帶景點翻譯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真正的提升我國的旅游形象。(本文系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陜西民俗文化旅游景區(qū)的推廣與翻譯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為19JK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