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強
摘?要:本文通過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方面內容,深入闡述了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應對策略,根據(jù)實際教學案例分析了滲透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做法,充分體現(xiàn)了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提升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為使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工作落實到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的首要工作是準確理解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并進一步把握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屬性、內涵特點及內在聯(lián)系。下面本人就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從三個方面結合教學設計進行論述,以期促進高中化學老師對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進一步認識。
一、關注宏微結合,啟迪學生深度思考
宏微結合旨在引導學生站在宏觀和微觀的高度去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元素、原子、分子,化學鍵、晶體空間結構的角度去分析物質的結構和性質,得出“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當你認識一種新物質的時候,能夠帶著好奇的心理,用化學的思維方式對其進行研究性學習:什么組成?什么結構?什么性質?什么作用?怎么生產(chǎn)?我們的教學設計可以從生活中引入,研究清楚物質的結構和性質后,再引導學生回到社會中去應用,以提升學生對自然界的認識水平。例如在《氯化鈉》的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核心素養(yǎng)結合宏微進行設計。具體如下:
據(jù)《唐書·食貨志》載:“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鹽監(jiān)院。”“肅宗乾元年(公元758年),變鹽法,……劉宴上鹽法……置永嘉等十監(jiān)?!边@說明由于屏山襟海的地域優(yōu)勢,在唐代永嘉鹽場就已成為全國十大鹽場之一。如今的溫州市龍灣區(qū)永中一帶俗稱永強,便是從永嘉鹽場、永嘉場等名稱沿革而來。永嘉鹽場是怎么嗮鹽的呢?從大家都熟悉的,看得見摸的著的食鹽引入課題。再從食鹽的獲取、精制過程中引入化學知識。
為了進一步研究氯化鈉的性質,可以通過實驗進行探究。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產(chǎn)生耀眼的黃色火焰,并伴有白色煙(固體)出現(xiàn)。Na在Cl2中燃燒,為什么是固體小顆粒?每個固體小顆粒中大約含有多少“原子”?這么多原子是怎樣聚集的呢?為什么不能形成更大的固體顆粒?
化學研究者從宏觀的現(xiàn)象深入研究物質的本源,從古至今一直都在努力。將宏微進行更為有效的結合,能夠取得更多的成就,能更深入地揭示物質的本源。
二、深化模型認知,構建學生知識體系
中學生的“模型認知”能力是指能夠運用模型描述化學研究對象、解釋化學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預測可能的結果,并能夠建構模型展示自己對化學事實的理解和解釋的能力1。通過模型認知,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統(tǒng)攝思維能力,提升學習的品質。例如我們在設計《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限度》這一節(jié)課時,就采用模型認知的策略讓學生自己去構建知識體系。我們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化學反應為什么能夠自發(fā)進行?放熱反應為什么需要點燃或加熱?活化能的作用是什么?吸熱反應在常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嗎?從而引出焓判據(jù)與熵判據(jù)與反應的自發(fā)性,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構建屬于自己的認知模型。我們提供給學生的知識點為反應的方向判據(jù),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出了化學反應的方向判據(jù)模型圖。雖然是針對同一個知識點,學生內化吸收后就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模型圖,各具特點、將本質聯(lián)系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生的思維世界我們真的不懂,所以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學,這樣才能學得更精彩,學得更有效。如下圖就是部分學生自行構建的反應方向判據(jù)模型圖,讓人不得不驚嘆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認知科學實驗證明,結構化的知識便于學生記憶、概括和理解?;瘜W模型這一認知工具恰好把化學問題或知識高度濃縮,使知識或問題以結構或形象表達的形式存在于人腦中。2
三、開展問題導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
胡適先生曾經(jīng)說過:“問題是一切知識學問的來源”,有“問題”的課堂才可能是高質量的課堂?!皢栴}導學”課堂是以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生成、問題解決為主線,從而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例如我們在設計《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這節(jié)課時,就是以4個主問題為核心,貫穿整節(jié)課。讓學生在不斷探究問題的同時,發(fā)現(xiàn)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情景引入電影《摔跤吧,爸爸》片段!人在劇烈運動后,會感到肌肉酸痛,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問題1.乳酸是強酸還是弱酸?
信息提示:實驗測得常溫下0.001mol/L乳酸溶液的PH為3.50。由此可見,乳酸和醋酸一樣是一種一元弱酸。同學們熟悉的弱電解質還有哪些呢?
問題2.乳酸和醋酸哪個酸性強?
請同學們繼續(xù)計算乳酸的電離度。
問題3.將純凈的乳酸溶于一定量的水中,請在下圖中畫出C(H+)隨時間變化曲線圖。
為什么到一定的時間,濃度都不再發(fā)生變化?
電離達到平衡狀態(tài),還有哪些特征呢?
電離度變大,為什么C(H+)反而減少?
問題4.將PH值都為3.5的鹽酸溶液、醋酸溶液、乳酸溶液分別加水稀釋到原來體積的10倍,請在圖中畫出過程中PH變化。
A點KW與B點KW比較?
B點溶液導電能力與C點溶液導電能力比較?
從PH變化曲線上可以看到,鹽酸和乳酸在稀釋過程中PH變化程度不同,因為弱電解質在稀釋過程中促進電離,PH上升的程度小。這正是強弱電解質的區(qū)別。
參考文獻:
[1]楊玉琴,化學核心素養(yǎng)之“模型認知”能力的測評研究,化學教學,2017,(7):9-14
[2]謝祥林等. 原型范疇理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