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師林
摘 要: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也給中國帶來了深遠影響,嚴重沖擊著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作為高校育人主陣地,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培育歷來是思政課教學工作的核心目標,如何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提升思政課愛國主義精神培育效果,是高校教育工作面臨的又一難題。
關鍵詞:愛國主義;思政課;新冠肺炎疫情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對思政課教學非常重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chuàng)新中提高,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不斷改善課堂教學狀況,防止形式化、表面化”,這就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提出了不斷創(chuàng)新和與時俱進的要求,必須緊緊結合中國發(fā)展各階段的實際情況,不斷提升思政課育人效果。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又進一步強調,“辦好思政課,要放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對結合國情和主要任務展開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各項工作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自今年1月份以來,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球,深刻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沖擊著我們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實現(xiàn),改變著世界發(fā)展的政治經濟格局。在這樣風云變幻的背景下,進一步培育當代中國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刻不容緩,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必須在新的形勢下承擔起這一時代賦予的重大政治任務。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思政課的沖擊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世紀以來在國際范圍內影響最大的一次病毒災害,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所面臨的最嚴重瘟疫病毒。它的蔓延和持續(xù)傳播,給高校思政課帶來了多方面沖擊。
(一)線上教學替代傳統(tǒng)教學。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形勢影響,為避免疫情傳播,全國范圍內幾乎所有高校都未組織學生返校,傳統(tǒng)的教室授課為主的思政課教學模式被線上教學所取代。但是由于過去大部分高校和絕大部分思政課教師對云課堂比較陌生,使思政課教學效果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一方面是因為對線上操作不夠熟練。教師和學生一部分精力用在解決連接媒體設備、保持信號通暢和視頻頁面不卡頓等問題上,而對教學內容卻顧及不足;另一方面,線上教學對課堂組織效果欠佳。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一部分學生只是出于應付心理,上線簽到卻不聽講,造成課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線上組織思政課教學從實際效果來看并不令人十分滿意。
(二)疫情蔓延影響教學形式的拓展。在思政課教學形式上,除了比較常見的課堂講授外,一定學時的實踐活動、參觀學習和名師講座也必不可少。但是由于疫情的影響,雖然今年下半年全國高校已經正常開學,但是大多處于封校隔離狀態(tài),使參觀見學,實地考察,志愿服務等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的教學形式暫時不能展開,限制了思政課堂的教學方式。
(三)疫情背景下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局勢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這不僅僅是一場公共衛(wèi)生災害,更是一場“黑天鵝”事件。半年多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首先,從國際范圍來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不斷推卸責任,將本國疫情蔓延責任“甩鍋”中國,特別是以特朗普、蓬佩奧為代表的美國政客,已經撕下道德面具,在國際上不斷攻訐、污蔑中國,并對中國展開全面圍堵和極端打壓;其次,從國內來看,香港暴亂事件雖然在“香港國安法”出臺后逐漸穩(wěn)定,但是臺灣島內臺獨勢力又開始不斷抬頭,以蔡英文為首的臺獨分子今年以來“挾洋自重”、“以疫謀獨”,多次接受美國“對臺軍售”,不僅在經濟上和祖國大陸一步步分離,也給兩岸同胞造成嚴重的情感創(chuàng)傷。除此之外,印度不斷騷擾我國西南邊界、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復雜的局勢也對青年學生尚不成熟的價值觀造成沖擊,必須通過思政課教學幫助其明辨是非,培養(yǎng)其高度的愛國主義情感,堅定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愛國主義精神培育效果的路徑
當前,無論從思政課教學形式的展開上,還是從思政課教學任務的艱巨性上來看,我們都應該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斷改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手段,不斷用新時代偉大的抗疫精神強化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一)以制度優(yōu)勢強固愛國自信心
偉大的時代孕育了偉大的精神。中國之所以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最先控制住疫情,就是因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舉國同心、命運與共。而我們之所以能夠將全國上下這14億顆愛國心組織和動員起來,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正是因為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夠有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不惜一切代價果斷按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暫停鍵的決心;正是因為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夠迅速組織起大規(guī)模的醫(yī)療衛(wèi)生團隊深入疫情一線展開救援,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建成方艙醫(yī)院;正是因為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夠動員起全國上下的黨員干部走上前線,聯(lián)系群眾,嚴密組織排查、實施隔離。思政課教學要緊緊圍繞我們抗疫的實際過程和實際效果來不斷感染大學生,使他們不斷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增強其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深化其對祖國的情感。
(二)以先進事跡感召愛國責任感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人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中,涌現(xiàn)除了一大批“舍小家為大家”,奮戰(zhàn)在一線的人民英雄和先進代表。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來自全國的先進代表接受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掌聲。他們中的最杰出代表包括,80多歲高齡第一時間趕赴重災區(qū)指導抗疫的鐘南山院士,堅守中醫(yī)藥陣地指導抗疫的張伯禮院士,聞令而動、埋頭攻關,研制出疫苗的陳薇院士,以病體身軀堅持奮戰(zhàn)在一線指揮的“漸凍癥人”張定宇院長。這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是我們在新冠肺炎背景下不斷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生動素材,思政課必須要以先進事跡來不斷感召青年學生的民族責任感,使青年學生從思想和行動上不斷向先進看齊。
(三)以形式創(chuàng)新增強課堂感染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將線上教學推到高校教師面前,思政課教師要不斷與時俱進,提高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和各種線上平臺展開教學、管理課堂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應該從疫情防控長期化的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拓展和豐富思政課教學實施的形式和方法。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實踐中,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排除萬難,形成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緊緊圍繞這一當前現(xiàn)實,抓住抗疫精神的核心,提升教學水平和能力,增強思政課對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育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