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升
【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對教師有了新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針對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更加高效的課堂環(huán)境下學習,最終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展開分析。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措施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一直以來都是學生課程學習的重點,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更加科學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并學習數學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尊重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注重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統(tǒng)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優(yōu)化和調整。
一、立足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具體教學情境,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教學情境是一種符合學生實際、滿足新課程改革工作具體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將教學情境化,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并學習知識,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混合運算》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構建超市購物情境,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配合相應的視頻、音頻、課件來營造相應的教學氛圍。教師再選擇三名學生擔任顧客,分別購買不同數額的物品,請一名學生擔任超市收銀員。通過面對面互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混合運算,最終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必要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到教學情境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用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來引導學生,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幫助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
二、合理設置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習
數學教學中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教學問題作為教師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合理設置教學問題,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習。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中《圓柱與圓錐》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設置三個教學問題,分別是“圓柱是什么”“圓錐是什么”“圓柱和圓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讓學生按照問題順序,帶著問題去進行思考學習。通過問題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當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后,就會產生相應的自信心,也有助于進行接下來的學習,不斷思考,不斷解決問題,最終既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也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又如,在復習“百分數”時,筆者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了圖表,隨機抽取學生上臺將思維導圖進行完善。有的學生善于運用“直線+方框”的形式,將每一個知識分支嚴謹而對稱地進行表述;有的學生則不同,以“曲線+顏色+圓圈”的形式進行繪制;還有的學生理解知識點較深,可將各知識點進行“串并聯”,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且不易遺漏知識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仔細思考,積極嘗試描繪思維導圖,從而加深復習印象,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把握能力。
三、合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合作交流中促進學生成長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合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合作交流中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中《因數與倍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小組長合理分配任務,讓一部分組員去深入學習因數的相關知識,另一部分組員去學習倍數的相關知識,然后小組成員集中討論,互相幫助,快速掌握這一部分課程知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又能夠在不同思維的碰撞下解放學生的學習壓力,最終促進全體學生的成長。又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數學好玩”知識點時,筆者為學生設置了“繪制學校平面圖”的小組作業(y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5名成員,小組內部自由安排。在一周內,各小組成員可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做準備及繪圖,包括準備所需的測量、記錄、繪圖工具,選定校園內的主要建筑物,選擇合適的比例尺,統(tǒng)計測量數據,完成繪圖,書寫心得體會等等??茖W設置合作學習內容,讓學生以多元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在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的同時,切實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學工作者,需要科學地設置數學合作學習內容,讓合作學習充滿趣味性和豐富性,寓教于樂,讓學生自主地走進數學,發(fā)現數學。
傳統(tǒng)教學已經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逐漸被社會所淘汰,而小學數學教師如果不思進取,仍固守傳統(tǒng)教育思想,那么將不僅影響教育工作的發(fā)展,更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成長。因此,教師要學習更為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立足學生發(fā)展實際和社會發(fā)展需求,對課程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優(yōu)化,努力打造更加高效化、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小學數學學習課堂。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來教育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最終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促進小學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林迪.小學數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探索——以“一課比較”教研形式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9(36).
[2]劉代娣.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當代教研論叢,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