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第四小學 張玲玲
小學屬于九年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學生的年紀還比較小,思維發(fā)展以及意識形成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是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良好時機。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重要科目,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價值,老師要結合相對應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知識點,不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自身的心理問題,在困境中尋找出路。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從而造成了一些小學生有自私、任性甚至懶惰等不良習慣,這些不良習慣會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除此之外,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不了解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心理會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復雜的問題,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滲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了解心理健康知識之后,學生才能自覺地改正原有的壞習慣,今后才能健康成長,才能進一步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近年來,小學生犯罪或者是自殺的比例不斷上升,這與小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心理變化,成為了學校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義務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錯誤觀念,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是由很多教育學家精挑細出來的,其中包含了很多優(yōu)秀的文章,這里的優(yōu)秀不單單是指內(nèi)容豐富,文中的人物形象也值得學生學習。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挖掘以及利用書本上的積極因素,然后再滲透一些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內(nèi)在修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文中出現(xiàn)的積極因素為學生樹立榜樣,例如在《一只貝》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明白內(nèi)心修養(yǎng)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心靈美才是真的美”這一道理,這樣有利于改變學生原有的錯誤思維,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要加入一些生活化的情境,這樣有利于營造一個比較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會比較容易放松身心,從而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有利于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然后教師進一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讓學生不斷意識到自身觀念存在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素質(zhì)??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一新型的做法,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zhì)量,還能夠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zhì)。但值得說明的是,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小學生有某些不太好的表現(xiàn),不能夠置之不理,必須要馬上告知學生并讓其改正,但切記要耐心對待學生,不能夠一味地批評。在語文課堂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以及道德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健康成長。
由于目前的小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大部分都深受家人的寵愛,導致其在學習上或者是生活上都比較害怕遇到困難、遇到失敗,這樣是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健康心理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適當增加一些挫折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挫折和失敗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逃避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zhì)以及毅力。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時,可以選擇一些主人公敢于直面困難并解決困難的書籍。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艱難的選擇》等這一類書籍,學生在閱讀這些書籍的時候,可以深入體會主人公敢于克服困難、擁有頑強毅力等優(yōu)秀品質(zhì)。在潛移默化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將主人公作為自己的榜樣,從而不斷培養(yǎng)自己不怕困難、敢于挑戰(zhàn)困難的精神,最終擁有良好的品質(zhì)??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滲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心理,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綜上所述,在當今社會,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之外,還需要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因此,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在課堂中有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