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敦
摘 要: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和信息流通的加速,文化的更新和轉(zhuǎn)型日益加快,在多元文化和價值觀并行的背景下,強化大學生黨員忠誠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其主要內(nèi)容是在大學生黨員中開展黨的信仰教育、宗旨教育、身份教育、黨史教育等,不同增強與黨和人民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責任認同。
關鍵詞:忠誠教育;大學生黨員;多元文化;環(huán)境
一、“忠誠”的豐富內(nèi)涵
(一)含義?!爸摇?,《說文解字》中述“敬也,盡心曰忠”?!爸摇北还湃艘暈樽钪匾牡赖乱?guī)范??鬃釉唬骸爸宜《选?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罢\”,是約定俗成的社會交往準則。《禮記·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队薰粕健罚旱鄹衅湔\,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二)重要性。忠誠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壯大起了奠基石作用。第一,忠誠是人類社會普遍共通的價值認知,是與生俱來的道德和義務。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需要忠誠。作為公民,有忠誠祖國的義務;作為家庭成員,有忠誠家庭的責任。第二,忠誠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鄧小平曾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绷暯秸f:“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敝艺\是一種信念,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偉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祖國和人民忠誠情感的自然表達。第三,忠誠是共產(chǎn)黨人的立身之本。古人云“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忠誠,那么就失去了人們最根本的信任,同時也失去了在社會上立足的根基。切實做到忠誠的知行合一,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黨性的充分體現(xiàn)。
二、忠誠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在大學,忠誠是校園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大學生黨員而言,忠誠教育從遞交入黨申請書起始,就一直貫穿于整個過程。
(一)黨的信仰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chǎn)黨人經(jīng)受住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币粋€民族沒有信仰,就如同一盤散沙,經(jīng)不住風吹雨打;一名共產(chǎn)黨員如果迷失了信仰,就如同大廈少了頂梁柱,搖搖晃晃。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種觀念和價值并生著,考驗著每一個大學生黨員的價值選擇和取向。加上西方文化滲透的加劇,近年來,大學生出現(xiàn)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上的偏差,在網(wǎng)絡上多次出現(xiàn)一些大學生黨員發(fā)表不當言論的案例,引發(fā)了廣大網(wǎng)友的憤怒與譴責。這表明,在大學生黨員中加強忠誠教育刻不容緩。
(二)黨的宗旨教育。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弊鳛橐幻伯a(chǎn)黨員,要忠誠于人民,踐行群眾路線,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和利益觀,把為人民服務擺在最高的位置。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學生,要切實增強對群眾的感情,時刻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頭,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滿腔熱情為民幫困,誠心誠意為民解難,真心誠意為民辦事。
(三)黨員身份教育。從訪談結果來看,大學生黨員對自己的身份存在認識模糊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身份意識不強、政治身份虛化,行為身份缺失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無論在哪個方面、哪個部門、哪個地方工作的黨員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chǎn)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第一目標是為民謀利?!睂τ诖髮W生黨員而言,從思想、政治、組織、行為等方面明確其身份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四)黨史教育。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必須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每一名大學生黨員必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絲毫不能動搖,加強黨史教育。
三、忠誠教育的主要路徑
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黨員的忠誠思想,強化大學生黨員的忠誠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diào),既要從正面開展典型教育,又要立足現(xiàn)實組織實踐教育;既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又要從個人成長角度出發(fā),使之主動自覺接受教育。在大學生黨員中開展忠誠教育,不能脫離學校教育大背景,要將其融入到思想、情感、責任、行為等價值教育之中,雙管齊下。
(一)強化思想認同。思想引領實踐,思想上認同組織,是強化忠誠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在大學生黨員中強化對黨忠誠,一是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思想認識上,對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同,不斷提高忠誠度;二是要用最新的理論武裝頭腦,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自覺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三是要警惕和抵制錯誤思想影響,切實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使自己的思想脈搏與黨組織同心同向、同頻共振?!敖M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要不斷加深對黨的認識,增強自己的黨性,始終以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僅從組織上入黨,更重要的是從思想上入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強化情感認同。情感是品德形成的動力,情感認同是一種肯定、滿意的態(tài)度。人類的情感體驗依賴于需要本身以及滿足需要的方式的價值評價。在大學生黨員中開展忠誠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情感價值教育,其主體內(nèi)容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黨員對忠誠價值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內(nèi)化為自身的思想和價值觀。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考驗著全黨和全國人民。在這場戰(zhàn)“疫”中,醫(yī)護人員奮不顧身投身一線,黨員同志舍“小我”為“大我”,老百姓響應號召居家不外出,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勝利。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生動展現(xiàn)出的愛國者的感人事跡和榜樣力量,激發(fā)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情感共鳴。在這個認同的過程中,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要不斷選擇、吸納忠誠的價值,強化個人與祖國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激發(fā)強烈的自信心、榮譽感和自豪感,進而強化其對祖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三)強化責任認同。十九大報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時代呼喚擔當,青年是新時代的生力軍,是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青年大學生黨員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職、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是否真正體現(xiàn)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作為大學生中的精英,不能躲進象牙塔,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要與時代同頻共振,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切實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在大學校園中,忠誠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口號里,要外化為具體的行動之中。在就業(yè)崗位的選擇上,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之中,扎根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yè)、奉獻青春。
參考文獻
[1] 寧曼榮,袁錦.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大學生黨員政治忠誠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10)
[2] 劉啟春.政治忠誠:共產(chǎn)黨人的基本政治倫理[J].求實.2010(08)
[3] 劉曉哲,何彥霏.論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忠誠[J].理論探索.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