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峻
(貴州省湄潭縣中等職業(yè)學校 貴州 湄潭 564100)
應用信息技術是當今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正在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無論是在不久的將來要步入社會,參加工作,還是進入更好一級的學府深造,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中職學校學好信息技術,為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好基礎,是中職學生的重要任務。
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都比較差,學習習慣不好。這些學生的學習沒有目標,對自己的人生發(fā)展也沒有規(guī)劃,對于每天的生活持有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在中職學校,也沒有比較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們的自制力較差。對于這些的現(xiàn)實狀況,使得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充滿了挑戰(zhàn)性。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學生雖然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比較感興趣,但是他們對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并沒有較大的興趣。這也使得他們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同樣不認真聽講,不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這也使得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學生的成績較差。甚至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中,故意擾亂課堂秩序,故意給教師提出奇奇怪怪的問題,通過給教師搗亂而引起大家的注意,刷存在感。
在中職學校中學習的學生,都是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生,而且在初中階段是教師和學生眼中的落后學生,常常受到家長和教師的批評,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也使得他們在學習中越發(fā)看不到希望,在平時學習中,也就越不用心,成績也就越來越差,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時間久了,他們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同時這些學生也非常敏感,對教師的言語、神情非常敏感,他們也非常自卑,自己感覺自己的哪些方面都很差,優(yōu)點很少,但是也不愿意接受批評和教導。在中職學校學習,以前的思想同樣存在,以往的自卑、敏感伴隨著他們。因此,中職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這些現(xiàn)實狀況,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合理的教學措施。首先,教師要充分尊重這些學生,多和他們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詞,態(tài)度,教師要謙恭,和藹,可親。使學生對教師放下芥蒂的心理。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愛護。教師要走下講臺,和學生多談心,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平等的對待,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想法,使他們感受到如今的教師也與以往的教師明顯不同,教師不再一味的否定他們的想法和做法,教師開始尊重他們,對于一些問題,教師要以商量的口吻,爭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充分滿足他們的自尊心。這樣學生就能夠感到教師對自己足夠重視,自己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們會自覺的產(chǎn)生學習的信心。
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獨有的特殊的作用。只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產(chǎn)生了學習興趣,他們就能夠自覺的改掉以前不好的、不利于學習的習慣和行為。他們就能夠積極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使學習效率有更大的提高。其實,中職學生對信息技術是有較大興趣的,只是他們對課程學習的內(nèi)容沒有興趣而已。這就需要教師應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對于教學內(nèi)容可以稍微做些調(diào)整,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學習一些他們感興趣的知識,畫畫、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讓學生可以對班級的某一次考試成績進行分析,計算出每一名學生總分,按照總分排名等等,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雖然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各不相同,但是進入中職學校以后,由于每一位學生的思想變化各不相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狀況,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對他們也做出不同的要求。否則,在課堂教學中,如果統(tǒng)一要求,制定相同的教學計劃,就會使基礎好些的學生浪費了時間,學習變得毫無意義,如果教學任務難些,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又不公平,因此,教師就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情況,實施分層教學,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層教學可以解決學生基礎不同出現(xiàn)的問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布置不同深度的作業(yè),同時在實施分層教學時,可以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安排一名成績較好的學生作為他們“小老師”,在平時學習中,及時解答他們的問題,這樣使他們相互幫助,即能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也能夠使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教師的教學負擔,因此,這是一項非常實用的教學策略。
總之,構建中職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是需要信息技術教師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和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深入理解課堂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教學實際,分析教學中存在問題和不足,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以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更快的提高,確保教學質(zhì)量穩(wěn)步上升,為社會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中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