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龍
(安徽省濉溪中學 安徽 淮北 235100)
唯物史觀是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首,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要求學生要掌握和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與方法,明確唯物史觀是科學的歷史觀,對人類發(fā)展的趨勢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能夠在歷史的實際學習與探索過程中良好的運用唯物史觀的知識概念,在實際問題的審視和解決過程中能夠將唯物史觀作為主導思想,只有了解了事件發(fā)展的過程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高中的歷史課教學,由于受到師資力量的嚴重影響,而學校現(xiàn)有的師資隊伍中,大多數(shù)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都并不是很高,教育的理念也比較陳舊,并且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以及學生對于歷史這門課程的關注度不是很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并不是十分積極,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重視。雖然他們已經經歷了初中三年的歷史學習,但是學生腦海中儲存的歷史知識還是十分匱乏的,知識面也表現(xiàn)的十分狹窄,查閱資料的能力更是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問題,這就是當下高中歷史學科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新課標中也有明確的指示: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歷史教學應該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注重對唯物史觀的培養(yǎng)。高中歷史教學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分別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高中學校的辦學觀念受到了社會、經濟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在辦學過程中,片面的追求學生的升學率,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即使歷史學科的成績較高,但是在歷史與知識的科學運用方面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的。盡管教育部門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但是大部分高中學校一味注重升學率的這個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改變。甚至有的人認為教學的好壞并不會影響到學生的升學率,也不會影響到學校的社會地位,但是升學率卻是會對學校的聲譽造成極大的影響,這種畸形的教育觀念,極大的影響了唯物史觀培養(yǎng)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地位。
2.1 采用多媒體進行構建教學情境。伴隨著如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也逐漸的應用進多媒體技術,而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可以提高多元化教學的作用凸顯力度。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網絡查找和課時相關的圖片、動態(tài)圖、視頻等,讓學生可以直觀的看到學習內容,尤其是一些比較難懂的知識點,當教師在將圖片展現(xiàn)出來后,學生就會恍然大悟,明白其中道理,打開學生的思維。并且,在多媒體教學下,學生的積極性會被提起來,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悅化,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不但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增長,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比如在講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背景”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構建這樣的教學情境,首先運用多媒體播放幾組與二戰(zhàn)相關的圖片,或者是有關的短視頻,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到二戰(zhàn)的慘烈,以及德國與日本的軍事發(fā)展歷史等,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的原因進行探討分析,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認識事件發(fā)展的普遍性,明確歷史學習應該;聯(lián)系事件發(fā)展的實際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史觀。
2.2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角色演繹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教授完歷史知識后,采用角色演繹的方法,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演繹歷史事件。通過這種具體的演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史觀。比如說,在學完“太平天國運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太平天國的農民清政府的官員、帝國主義的執(zhí)政者三方的角色。角色演繹.活動具體可以分為這幾個步驟:第一,要求學生揣摩自已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活動以及當前面臨的形勢;第二,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面臨這種情況會采取什么行動;第三,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采取這種行動。扮演太平天國農民的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能了解到在天災不斷以及帝國主義和清政府不斷壓迫下農民那種不反抗唯有等死的現(xiàn)狀,感受到反抗的農民絕望中帶著斗爭的情緒,從斗爭的失敗中了解到農民階級的斗爭性和局限性等等。
結束語:隨著新時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歷史這門課程的教學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歷史是一門以人文地理相關的學科,并且也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必學的一門學科歷史這門學科教學的好壞對學生今后發(fā)展有著直接影響。目前在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大力推動之下,歷史這門課程的教學歷史也作出了一些改變,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歷史這門課程的教學應該進行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以往單一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解脫出來,注重對學生唯物史觀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夠達到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