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屯村實驗小學 任菲菲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漢語拼音的學習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拼音,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這一要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頗有難度。剛剛踏入一年級的學生就遇上了拼音這座難以翻越的高山,使得學習熱情很快被撲滅。如何讓一年級學生較為輕松熟料地掌握拼音,成了低年級語文老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漢語拼音中,有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而韻母又細分為單韻母、復韻母、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低年級學生初識單韻母時,大部分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認讀,但沒多久就遇到了四聲的難題。很多學生不能熟練認讀四聲,常常需要經過一番思考后認讀,熟練程度不夠,認讀困難由此產生。而聲母中較為相近的字母也容易出現混淆,如“b,p,d,q”和“f,t”等,給學生的認讀帶來第二重困難。復韻母、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un,ün”“an,ang”“ei,ie”“iu,ui”“in,ing”……都是學生易混淆的地方。
一年級的部分學生發(fā)音仍不夠清晰,加之地方口音的影響,不少學生在學習翹舌音、平舌音,前鼻韻母、后鼻韻母時出現了發(fā)音不準的現象,這些學生在出現發(fā)音不準的問題后,老師使用了多種方法教學,但往往很難糾正,結果不盡如人意。
除了字母認讀困難、發(fā)音不準之外,學習拼音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要數拼讀問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他們的閱讀量、語感等因素制約著他們的拼讀認知能力,部分一年級學生在兩拼音節(jié)的拼讀方面尚有困難,更別說三拼音節(jié)的拼讀。
一年級學生漢字認識不多,拼音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在學生認識漢字的過程中起著不小的幫助作用。
在教學完拼音之后,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我們可以請學生嘗試拼讀,學生很快就能讀出這個生字,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在漢語拼音的幫助下認識不少的漢字。借助漢語拼音,我們還能在一年級學生中開展拼讀漢字比賽,看誰拼讀的漢字又多又準,從而讓學生認識不少漢字。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面,而低年級的學生要開展閱讀,除了老師講故事、家長親子閱讀之外,通過拼音這根拐杖也幫助這些低年級學生去嘗試閱讀,更是拓展閱讀面的重要手段。
當學生學完漢語拼音之后,我們可以請他們嘗試閱讀兒童詩等簡短淺顯的書籍,慢慢過渡到短故事,學生在這樣慢速的過渡中很快就能掌握閱讀方法,漸漸地就能自己嘗試閱讀了。
在拼音教學中引入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兒歌可以化難為易,激發(fā)孩子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這類兒歌有些來自教參,有些來自網絡。盡管兒歌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助于學生拼音的認讀與記憶,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兒歌本身難于記憶,要通過這些難以記憶的兒歌幫助學生識記拼音,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
就筆者的教學實踐而言,我們在拼音教學中通常會運用到四種兒歌,一種兒歌通常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也涉及幫助認讀的功能,但這類兒歌通常比較長。如在教學“y w”時,用兒歌:“秋風起,天氣涼,媽媽為我加衣裳。老烏鴉,叫嘎嘎,捉條蟲子喂娃娃?!边@樣的兒歌往往能給學生帶來學習興趣,但也有部分學生一下子記不住這么長的兒歌。第二種兒歌單純指向拼音字母的讀音,如“廣播廣播b b b,哪吒鬧海n n n”等。第三種兒歌純指向拼音字母的字形,如“大公雞,o o 啼;一根小棒l l l”等。這兩種兒歌我們通常會結合使用。第四種兒歌音形結合,如上所述“古人衣領y y y”“房子屋頂w w w”,這類兒歌更簡短易學,既指向音,又指向形,給學生學習拼音帶來了最大的便捷。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過兒歌輔助教學,更要巧用兒歌輔助教學。如“b p d q”是學生容易搞混的四個聲母,兒歌分別為“帆板沖浪b b b”“小猴推車p p p”“鬧鐘筆筒d d d”“打氣筒q q q”。利用有針對性的兒歌,再結合圖片,學生在這樣形象的教學中很快就分辨出了這四個形近字母。
在拼音教學中,我們常常通過朗讀的形式鞏固學生對拼音的認識并嘗試拼讀。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課堂上的有效學習時間有限,長時間的朗讀很快就讓一年級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讓拼音認讀變得事倍功半,拼讀環(huán)節(jié)更是錯誤百出。
其實,我們只要給拼讀加上一個“包裝”——比著讀,學生往往會非常起勁,如小組比拼、個人比拼、反應速度比拼。筆者常用反應速度比拼——“跳起來”,即當老師出示一個音節(jié),學生會讀之后就可以立刻自己跳起來,看誰拼得又快又準。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比比看:你能把自己的名字拼出來嗎?你能拼讀同學的名字嗎?當你會拼一個同學的名字,該同學就可以在你的書上打一顆五角星,比一比誰會拼的名字多,看誰收集的星星多。通過比一比趣味拼讀的形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拼讀,更樂意拼讀。而老師們常用的小組讀、男女生讀等形式,我們也可以告訴學生是小組比讀、男女生比讀,往往效果更佳。
例如當我們教學翹舌音“zh,ch,sh”和“平舌音z,c,s”時,很多孩子發(fā)音不準并且很難糾正。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就應該將這一發(fā)音融入生活中,請學生看看教室里有什么,學生會說教室里有窗(chuāng)戶、桌(zhuō)子等。在這樣聯(lián)系生活的情境中反復練習,我們會發(fā)現,變刻意的教學為生活化的語境后,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反而把這個音讀準了,把帶有這個音的句子說準了。
拼音教學是面向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更是低年級學生輔助學習的重要手段,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嘗試用更有趣味的方式去學習,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反復操練,學生會受益良多。學生一旦對某種知識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學習,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對于小學生學習語文拼音而言,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