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張浦鎮(zhèn)第二小學 顧文霞
問題設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它有利于教師教學的順利進行,同時還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學習興趣,學生在回答教師所提問題時也有利于進行進一步思考,這樣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采用提問式教學來推進課堂進行已經(jīng)成為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提問式教學不僅沒有達到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目標,相反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恐懼心理和厭煩心理,這種問題的產(chǎn)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教師所提問的問題過于敷衍,很多教師設置的問題是讓學生單純回答“是”或“不是”,這類不用思考的問題會讓學生覺得課堂只是一種形式化,這樣久而久之,學生也不愿意再回答。其次,教師所提問的問題中心不明確,問題設置不合理,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能及時準確地領會問題所要表達的意思,這樣所導致的結果是學生會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懷疑,學生的自信心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另外,經(jīng)過研究表明,一些教師在問題設置上并沒有出現(xiàn)大的問題,但是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態(tài)度卻有很大的錯誤,許多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沒有給予及時準確的回應,甚至對一些回答問題較差的學生給予嚴厲的批評,這樣學生也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xiàn)如今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的提問式教學仍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我們及時進行改正分析。
要想達到運用問題設置來推進課堂進行的目標,教師就需要充分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置問題應當與所學內(nèi)容密切聯(lián)系。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考慮:首先,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當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我閱讀并進行小組討論,之后小組共同提出問題,教師將學生所提問題進行匯總和,分析篩選出有效的問題。此外,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針對一些學生不能提出的較為深層次的問題,教師要牢牢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閱讀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提出更為合理的問題。教師對于深層次的問題設置,可以從文章的主要情感、寫作目的、表達方式等許多方面入手。
教師在課堂中設置問題時應有量的把握,在數(shù)量上既不能過于繁多,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也不能數(shù)量太少,起不到推進課堂進行的作用。一般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來說,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入,通過向?qū)W生提供一些基本的文學常識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深入課堂。在課堂進行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以及課堂所講授的主要內(nèi)容提出合理性問題,在提問時應當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盡可能調(diào)動所有同學的思維。在課堂講授快要結束之時,教師可以提一些精神升華方面的問題,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學習文章之后的感受以及想法,從而為學生之后的閱讀奠定一定的基礎。
在板塊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問題的提出起主要的作用,由于在板塊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索,并且能夠認真思考,所以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是非常真實的且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意義。采用板塊教學推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融入課堂,在課堂中有所收獲。教師在設置板塊學習時應當注重由淺入深、逐漸遞進,使學生便于接受,同時,這樣的教學也具有更強的邏輯性。其次,教師應該考慮到各個板塊之間的活動內(nèi)容應當符合教學要求,教師在設置板塊內(nèi)容時應當做到具體而有深度,在讓學生進行板塊學習時可以設置小組,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運用板塊推進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以前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的教學方式往往是一成不變的,一些教師認為一種教學方式能夠完全滿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這種想法實際上是非常錯誤的。事實證明,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基礎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教師也應當針對學生的不同而設置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并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工作。在小學語文閱讀課本中收錄了很多不同類別的閱讀文章,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也不應該一成不變,而要針對所教學的文本設置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閱讀不同題材的文章應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不斷提高。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設置教學問題是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的,它需要每一個學生和教師不斷付出努力并不斷進行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整理出一套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當結合所學內(nèi)容提出合理有效的教學問題,在教學問題設置方面應做到數(shù)量適當,問題表達清晰明確。此外,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時應給予學生及時的回應和夸贊,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