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香麗 岳素云 劉 楠
(1.上蔡縣華陂鎮(zhèn)韓莊小學 河南 上蔡 463800)(2.上蔡縣華陂鎮(zhèn)趙莊小學 河南 上蔡 463800)
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過程;是組織學生活動和交往統(tǒng)一各教育影響過程;是長期、反復、逐步提高的過程;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共同發(fā)揮作用的綜合過程??墒怯行┙處熢谶M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忽視了品德形成是個長期反復過程,是知情意行統(tǒng)一過程,只重講授不重內化,只重形式不重實效,培養(yǎng)了些“純道德”的學生。那如何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呢?
新的教材觀指出:教科書不只是傳遞知識信息的載體,更重要的功能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借的話題、范例。教材是教師引發(fā)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材是開放的,給教學留下空間,使教師能夠聯(lián)系當?shù)睾蛯W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凇捌返屡囵B(yǎng)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的基本理念,教學前我往往會先對學生進行調研,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教科書的內容就要有所取舍。
素質教育要求努力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才能從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個人的發(fā)展,構建起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修煉出屬于他們自己的健康人格。
2.1 激發(fā)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老師”。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等于激發(fā)了學生自覺行動意向,使他們產生強大內驅力,自覺興致勃勃地去進行行為實驗去主動加深道德認識、推動道德行為、堅定道德意志,也就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主動性、學習主體性??斩吹卣f教,不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社會適應能力。而活動由于生動有趣、參與性強,深得學生的喜愛,更有利于興趣的激發(fā)。
2.2 增強互動。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對于一些道德理念,他不去考慮學生能接受、愿不愿意接受,把學生當作是接受知識機器,因此學生學習有著被動性,不利于學生品德形成。而交流互動卻是依據(jù)學生認識過程特點,把學生看作學習主人,在交流中感悟。在教學中,有時我會借鑒“人生AB劇”的模式,根據(jù)教學目標假設一個故事情節(jié)(沒有結局),設定兩種做法,讓學生選擇,并談談自己的看法。在選擇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思考,在闡述理由時,各人的觀點、看法、疑問在交流中相互補充,在辯論中更正。俗語說:“理不辯不明,法越辯越清”在學生的相互交流中,道德觀念才會自然流露,是非善惡才會清楚明了,學生在思維火花碰撞中增強了辨別是非能力。我相信這種道德觀念形成留給學生印象才會更深刻、更持久。
2.3 重視實踐。在品德課中,曉之以理是品德課的靈魂,動之以情是品德課的催化劑,導之以行是品德課出發(fā)點、落腳點。為讓學生的道德落到實處,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在道德觀念指引下,用行動去認識、驗證、加深道德理念。實踐不只是在聯(lián)系實際上指導行為,更重要是把導行確確實實落在學生身上。在我們學校就特別注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品德養(yǎng)成的作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真正讓學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
一個人的道德素質的高低,體現(xiàn)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沒有離開生活的“純道德”,家庭更能反映學生的原始狀態(tài)。所以,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配合和支持下才會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因此,我們學校積極開辦家長學校,定期開展家長會、教學開放日等活動,邀請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培訓,拓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途徑。我們的班主任為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除了通過傳統(tǒng)的家訪對家長進行教育的指導外,還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實時指導家教工作。我校許多老師建立了班級微信群,約定一個時間,共同上線,談困惑,聊想法,實現(xiàn)了與家長的實時互動、現(xiàn)場指導,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
學生品德形成只有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才能使品德形成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蓮娭谱兂勺杂X,最終使道德行為落到實處。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在社會實踐體驗中探究和解決問題,進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