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軍
(新疆瑪納斯縣第一中學 新疆 瑪納斯 832200)
高中語文不單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與語言能力為目標,還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語文陶冶學生、塑造學生的學科優(yōu)勢,落實“關注人”的理念。高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以文化知識為基礎,繼而引導學生更加關注和熱愛人生、生活、社會、國家,培養(yǎng)一種以人文關懷為基礎的責任感,并在這種責任感的幫助下,更好的融入社會,發(fā)展自身。高中語文教學以眾多優(yōu)秀文化為載體,并不斷的探索、挖掘,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
高中學生處于巨大的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學習課本知識上,關注點也集中在學科學習上,對于自身思想素質、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相對減少,而責任教育是在學科的教學中,經由一定的教育內容、方法,將學生的目光一定程度上從書本知識中轉移,使其更加關注集體、關注自身綜合素質發(fā)展。學生作為責任主體,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和責任素質,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教育,在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科教學與責任教育的結合下,明白自己是與社會不可分割、融為一體的,也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下,培養(yǎng)熱愛中華文明和獻身社會發(fā)展事業(yè)的責任精神品質,形成健康美好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具備人文性和工具性雙重屬性?!肮ぞ咝浴笔侵刚Z文學科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語言能力和應用技巧的性質,而“人文性”更多的體現(xiàn)在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對于學生思想素質和情感道德培養(yǎng)的文化功能,新課改對于語文學科的要求是要在語文教學中重點向學生滲透人文情懷和高尚情操,也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與思想素質。而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同樣是現(xiàn)今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教學與社會責任感的聯(lián)系在于,語文以眾多優(yōu)秀的經典文本為載體,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文化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和責任感的作用,讓學生在語文教材中接受責任教育和德育,不斷提高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因此,了解分析語文教學與社會責任感兩者的關系,利于做出具體的教學安排和教育活動。
3.1 從課本資源出發(fā),挖掘文本思想意義。語文課本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優(yōu)秀文化的載體,語文課本中一篇篇具有人文關懷和深刻思想意義的文本,無疑是引導和挖掘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資源,學生能在學習經典文化作品的過程中,提高責任意識和道德素質。例如,語文學科中老生常談的“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以及論語等具體的文本資源;墨家“兼愛非攻”的博大情懷和社會意識;以及經典作品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飽含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都無一不體現(xiàn)著社會責任感驅動下,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注與關懷。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從語文課本出發(f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責任精神和深刻思想,讓學生在書本知識中受到社會責任感引導下的精神熏陶。
3.2 從教師行為出發(fā),發(fā)揮言傳身教作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為根,生為本。我們知道,在學校的運行體系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不可缺一的兩大主體。而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核心,教師無疑在學生們的學習和成長中扮演著多面的角色,如教學目標的設計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成長的陪伴者等等。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因而為人師表的教師,首要前提即是克己自律,以良好的師德形象感染學生。教師的教學行為與高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教師為人師表要求下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也處處體現(xiàn)了教師的社會責任感。高中學生作為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擁有良好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對身邊的人、事、物都具有敏感的認知,教師作為知識傳播的主體,從教學活動的點點滴滴,都應符合為人師表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發(fā)揮言傳身教的作用,用切身的經驗為學生提供模范和榜樣,促進高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3 從社會實踐出發(fā),貫徹責任教育理念。語文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能局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要在社會實踐中完成對學生的責任教育,要讓優(yōu)秀文化對學生的浸染回歸現(xiàn)實生活中,作用于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學工作中,還要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豐富教學手段和形式,讓學生在相關責任教育實踐活動中,學會關注集體、熱愛集體,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對活動任務與集體負責,從而在這個實踐過程中探索責任精神,培養(yǎng)責任意識。
總的來說,高中語文通過眾多經典作品、優(yōu)秀文化的教學,使學生在以語文課本為載體的德育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從課本資源、教師行為、實踐活動這主要的三方面出發(f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對自己、他人、社會、國家富有責任心,不斷規(guī)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形成健康人格,促進學生長遠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