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鋒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三江縣三江中學
近年來,國家對高中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呈直線上升趨勢。教育改革中,也明確指出了高中體育學科未來發(fā)展的方向。高中體育訓練朝著“層次化”方向轉型,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所謂“分層訓練”,就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興趣偏好及接受水平等多方面的情況,根據現有教學資源,為學生制定出適合他們的體育教學和學習計劃,進行分層次培養(yǎng)。這種訓練模式改變了以往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的教學思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體育學科的教學工作,一直以來都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分層訓練,便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高中體育訓練“分層訓練”,就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興趣偏好及接受水平等多方面的情況,根據現有教學資源,為學生制定出適合他們的體育教學和學習計劃,進行分層次培養(yǎng)。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的教學思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分層訓練法的概念是近幾年才被提出的。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和學者對其的認識還是十分片面的??v觀現狀,一些老師誤將“高中體育分層訓練教學”概念與“運動員體育專項化訓練”概念相提并論。這樣一來,不少老師都曲解了體育分層訓練的目標。如果考察一部分高中學校的體育分層訓練進程不難發(fā)現,有八成的學校都準備了5—7個不同類型的體育項目,但這在真實的教學過程中卻形同虛設。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老師并沒有全方位地認識高中體育分層訓練的內涵所在,誤把體育項目分類作為分層訓練的唯一標準。
從大多數高中學校的教學實踐來看,最大的問題莫過于缺乏值得參考的理論依據。于是,整個改革過程變得空洞,效果也達不到預期。至今為止,我國對于高中分層體育訓練的標準都沒有形成一套權威性的文件,這就致使高中體育老師只能憑借自己的理解來開展訓練活動,各校的教學進度始終處于參差不齊的狀態(tài)。
此外,關于高中體育分層訓練的評價制度,也還存在一定的漏洞。大部分學校會將體育專項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作為判斷教學改革效果的主要依據。但實際上,分層訓練的整體質量以及學生對于各項技能的真實感受也是評價制度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多數高中學校的體育訓練仍按照傳統(tǒng)的模式開展。這種固化的訓練模式,使得課堂缺乏趣味性,以至于一部分學生對體育喪失了興趣。就現狀而言,主要面臨訓練過程和指導手段兩方面的困境。
從訓練過程方面來看,大多數高中體育教師只會嚴格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來進行訓練活動的規(guī)劃,一整節(jié)體育課被安排得滿滿的。有些老師,將一節(jié)課的時間安排得十分緊湊:第一項——集體慢跑八百米,用時5分鐘以內;第二項——集體熱身運用,用時10分鐘以內;第三項——太極拳學習,用時15分鐘內;第四項——太極拳課堂考核,用時10分鐘以內。這樣的一節(jié)課帶給學生們的真實體驗就是又累又無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次訓練幾乎是無效的。其實,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設置分層次的體育活動,應該多思考學生的喜好所在,適當地為學生提供一些自主訓練的時間。
從指導手段方面來看,目前高中體育課程教學的主要手段有兩種:一種是理論上的要領和技巧描述;另一種是老師演示。這樣的指導手段,實際上是片面的。因為老師的能力有限,他們幾乎不可能規(guī)范所有學生的動作。如果只憑學生自己領悟,無疑會錯誤百出。
幾乎所有高中學校的體育訓練考核內容都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最終訓練成績;另一個是平時訓練成績。通常情況下,都是以“最終訓練成績?yōu)橹?,平時訓練成績?yōu)檩o”的形式來開展考核活動。
但實際上,不同學生因性別和選課類型的差別,所以,他們的最終考試項目也是不一樣的。同時,在考核的過程中也會出現諸多不確定因素。學生當天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tài)等因素,都會影響其正常發(fā)揮。
體育訓練成績是判斷學生學期訓練效果的重要依據。部分學生會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喪失了信心。因此,這樣的考核形式、評價方式是單一的,不能反映出學生的綜合體育訓練能力。
(1)注重自我效能的理論
自我效能,是指一個人本身具備的自我效能感直接決定著其在成功環(huán)境下所表現出的行為動機。如果學生本身具備較高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就會自愿且積極地投入到體育訓練之中,并且為了達到某種目標而自發(fā)采取一部分應對措施。反之,如果學生處于較低的自我效能感之中,在他們面對一些消極因素干擾的時候,自然而然地選擇徘徊于自己的舒適圈,甚至出現知難而退的行為。
在高中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自我效能感的把控程度,會對他們的訓練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當高中體育教學中滲透了分層訓練法,學生們在體育訓練方面有了更為自由的空間,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和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訓練模式。此時,學生的自我效能也得到了提升,體育訓練轉化為了一種主觀驅動的行為。
(2)注重社會心理學的理論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與人之間需要廣泛地溝通和交流,這個過程是人們學習表達和接納的機會。在神奇且復雜的人際關系之中,人們大多偏好志同道合的同伴,認為志趣是他們之間情感的粘合劑。
這對于學生來說亦是如此。分層訓練法在高中體育訓練中的合理應用可以為那些有著同樣體育喜好、運動水平不分高低的學生搭建一座堅固的橋梁,幫助他們在訓練過程中互相溝通,做到取長補短。另外,分層訓練法不僅能夠彌合學生之間的關系,還能優(yōu)化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這些關聯性一旦建立起來,良好的訓練動機就在無形中產生,體育訓練在輕松又不失緊迫感的環(huán)境中得到了升華。
(3)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就是探索教育主體的地位,改革將矛頭指向了學生,認為教育要圍繞學生展開,并且要針對學生的個性選用施教手段。
如果將這一理論觀點搬至高中體育訓練方面,那便是要注重學生的運動水平和身體素質,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在分層訓練的過程中尋找到自身的價值,發(fā)現體育訓練中的樂趣,同時幫一些自卑的同學重拾信心??偟膩碚f,分層訓練法要求老師將目光轉向學生的個體性和共同性,焦點放于差異性,打造不同層次的訓練模式,在保證學生自尊心的同時,極力貼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和改革宗旨。
(1)從力量角度劃分訓練層次
一些體育項目是需要爆發(fā)力的,這些體育項目在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訓練層次,以保證整個訓練過程的科學高效。
譬如,力量是足球運動員必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之一,是人體肌肉組織在工作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抵抗阻力的能力。實際上,足球中的力量訓練大多是動力性訓練,也就是說,主要注重上身、腰部以及退步的力量。
第一層次是上身的力量,詳細來說是指頸部、上肢以及肩背的力量。對這些部分實施力量訓練通常采取俯臥撐和引體向上的形式。為達到理想化的效果,我們有必要設定科學的訓練計劃。不僅要關注訓練量,更重要的是關注運動員的訓練動作是否標準、規(guī)范。
第二層次是腰部力量。腰部力量的針對性訓練舉措包括:仰臥起坐、仰臥抬腿、側臥體前屈等。從人體構造的角度來看,腰部屬于中樞關節(jié),位置十分的敏感且重要。因此,在進行腰部力量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度,避免運動員在長期訓練過程中出現腰肌勞損的病癥。
第三層次是腿部力量。它決定著足球運動員在賽場的發(fā)揮,是訓練的核心部分。一個足球運動員專業(yè)與否,取決于其腿部力量的發(fā)達程度。實踐過程中發(fā)現,蛙跳、立定跳遠、多級跳等訓練形式的效果甚佳。但在科學規(guī)劃腿部力量訓練時,也可以適當地進行內容的疊加,以期獲得更趨向于預期的效果。具體的訓練量需要結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不能盲目地加量,以免出現運動損傷的狀況。
(2)從興趣愛好角度劃分層次
高中體育訓練可選擇的項目非常多,每個項目的訓練方案也各不相同。老師可以在訓練開始前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偏好,選擇想要堅持的訓練項目,并以此作為依據劃分不同的訓練小組。每一個小組中的組員都是具有相同運動喜好的同學,他們可交流和學習的話題數不勝數。運動水平較高的學生在小組中充當組長的角色,他們既要指導水平較低的同學,還要鼓勵小組的成員積極投入到日常的訓練中去。這樣一來,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區(qū)域內發(fā)揮各自的價值,重新點燃他們對于體育訓練的熱情。
總的來說,分層訓練法為高中體育訓練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它將體育訓練的焦點轉向了學生,打破了機械化訓練的怪圈,為學生營造良好且積極的訓練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