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寧 高無恙 劉 娟
黑河學院
教學實踐能力是師范生培養(yǎng)的重要方面。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欠缺是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在校內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很難提升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雖然教育實習活動可以大幅度提升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能力,但學生不一定有足夠的上課機會。所以我們與學校附屬小學共同構建校本課程,實現(xiàn)教育資源對接,為師范生搭建提升教學實踐能力的平臺。
承擔附屬小學校本課程授課任務的師范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教育大二、大三的學生,他們熱愛教育,專業(yè)基本功扎實,具有人文精神,為附屬小學校本課程教學提供優(yōu)良的師資。
剛剛走上講臺的師范生,還多少有些懵懂、緊張,雖然課下準備比較充分,但面對講臺下小學生們期待的眼神,也在為初為人師積極努力著。從低年級的《三字經》《千字文》,到高年級的唐詩、宋詞和文言文,也能講得聲情并茂、深入淺出、生動有趣。上課氣氛認真活潑,課間活動打成一片,久居課堂的師范生們通過教學活動明白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理解了愛與被愛、責任與堅守的意義。通過參與校本課程的教學活動,師范生們對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那就是必須要有愛,愛教育,愛學生,沒有愛就不會有教育。很多師范生在后來的頂崗支教、教育實習中表現(xiàn)都極為優(yōu)秀,多人被評為頂崗支教先進個人、優(yōu)秀實習生,這些師范生畢業(yè)后也多選擇從教。
教學技能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為了快速提高師范生的教學技能,一是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對學生從專業(yè)角度進行培訓,有高校語文教學法教師,也有小學語文教師;二是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督促師范生快速成長,教學比賽豐富多彩,有粉筆字比賽、教案設計比賽、說課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教育教學技能競賽,還鼓勵師范生參加語文知識競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全國冰心文學大賽、全國語文規(guī)范化大賽等,通過認真?zhèn)滟悓W生收獲很多,進步很快。
師范生們也努力尋找提升個人教學實踐能力的途徑,一是集體備課。校本課程授課時間為每周三下午,學生們會提前利用周末晚上的時間集體備課。講授同年級課程的學生為一組,學生們仔細研讀教材、分析學情,互相聽評課。這種備課方式,比較適合這些初登講臺的“小老師們”。通過資料共享,知識共享,更能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更便于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們教學水平的提高,還培植了交流合作的學術氣氛;二是自主學習。在高校,他們是受教者;在小學,他們是施教者。角色的不斷轉換,讓他們更深切地理解了為人師的責任,更深入地體會到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不易,也促使他們以一種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這項教學工作。進而學習動機更加明確,學習也就變得有趣多了,學生們開始愿意學習,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善于學習,學會學習。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yè)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都非常重視。師范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都會與授課班學生進行交流,接受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受到了小學生們的歡迎,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師范生們在課下也會思考一些問題,比如在書寫板書時出現(xiàn)的錯誤會不會對他們有長遠的影響;批改作業(yè)時是不是在指出錯誤的問題后應該寫上一些勉勵的話語;面對基礎差的學生時出現(xiàn)的急躁情緒是不是讓學生心里不舒服,等等。
針對附屬小學校本課程的特點,主要采用兩種反思方式:第一種是個人反思。每個師范生授課結束后都要撰寫教學后記,反思自己是否按照教學準備進行授課,授課中遇到的問題是否都已經解決等。師范生每堂課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及時總結思考對他們非常重要。第二種是集體反思。個人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質、觀察視角、知識與經驗、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反思內容及程度有時會不高。校本課程因為同年級授課內容相同,課前一起備課,課后一起反思,合作學習有利于共同提高。在總結反思會上,每位師范生都客觀地分析自己的教學實踐,將教學中的困惑與同學一起研討。其他同學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有時也會邀請指導教師參加,提出的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可以促使師范生們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經歷也升華為經驗知識。
附屬小學的教學經歷是師范生走上教學生涯前的初步嘗試,教育教學理論與基礎教學實踐有效融合,教學實踐能力快速提升,既堅定了師范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信心,又為將來能更快適應教學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