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娜
寧晉縣教育科學研究所
語文誦讀的獨特之處就是在于它沒有明確的知識點和精準的得分點,也不需要考查知識點和詞匯量,這是一個需要學生長期積累的過程。無論是文言文的誦讀,還是現(xiàn)代文詩歌的誦讀,都需要一點一點的積累,從而在誦讀中領略文章的美妙。同時在教學中,誦讀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章欣賞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這里筆者將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來討論一下如何進行誦讀教學方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完成理解與學習中高難度的課文,則需要多次閱讀課文,但囫圇吞棗的閱讀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多次朗讀直至誦讀。教師可以示范如何誦讀,為同學示范如何正確誦讀,引起學生對誦讀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光未然《黃河頌》時,詩歌的新穎形式,與現(xiàn)在學生所學語言的語感與語調(diào)大不相同,因此老師可首先示范誦讀,飽含熱情地為學生示范如何誦讀這篇詩歌,為學生奠定激昂,熱血的基調(diào)。教師應該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目光,吸引學生誦讀興趣,以此來帶動學生們的誦讀的興趣。[1]之后,再采取小組比賽或展示,讓同學們開始練習,但教師們也應當在此過程中對學生們進行一定的指導,教師應該基于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對學生誦讀的節(jié)奏、停頓、發(fā)音等一些技巧方面的情況進行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熟讀成誦,最后達到在誦讀的過程中分析出并誦讀出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有感染力,而且在反復誦讀中學生就可以自己劃分詩歌節(jié)奏,進而欣賞詩歌語言簡練傳神,豐富自己的語言詞語,并且可以整體讀懂詩歌的意思,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最后,同學們可通過反復誦讀,自然而然地就可以理解《黃河頌》里作者對黃河的贊美與熱愛,而同時學生學習了詩歌,感受了詩歌的韻律,把握了詩歌的意象,提高了自己的詩歌鑒賞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語文課文理解力。老師應該對學生的誦讀進行相應的鼓勵和指點,以此鼓勵更多的同學勇敢誦讀,積極踴躍地主動誦讀,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誦讀興趣。
由于時代社會背景的不同和有些課文創(chuàng)作年代久遠,學生們對于課文的背景與情感理解與掌握略有偏差,很難建立正確的誦讀情境,這時,教師就應該采取多媒體教學來幫助學生加深課文理解,建立正確的誦讀情境,有利于學生們理解誦讀。
比如,教師在要求誦讀《木蘭詩》時,像這篇涉及為國而戰(zhàn)的、有關戰(zhàn)亂與和平的課文,生活在和平社會的學生很難與其產(chǎn)生共鳴。這時,老師的示范誦讀也可能無法使學生有充分的代入感,教師就可以利用輔助教學措施如多媒體教學,來播放相關視頻或照片,并播放相關激昂的背景音樂,幫助同學們將靜態(tài)的語言轉(zhuǎn)變?yōu)閯討B(tài)的聲音和建立生動的誦讀場景,拉近學生和課文的距離,激發(fā)同學誦讀情感,解決同學們的閱讀難題,讓同學們在觀看的同時,感受詩人的情緒,充分了解詩文背景,讀懂人物性格,從而觸發(fā)誦讀靈感。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誦讀時用正確的感情和語氣,語調(diào),如臨其境。這樣視聽結(jié)合的方法,可以為同學們提供更直觀的誦讀的情境,營造誦讀的氛圍,讓同學們更勇于表達自己的情感,更勇于抒發(fā)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同學們誦讀的信心和誦讀能力。
中外有很多的經(jīng)典讀物,從這些名家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們都具有很高的語文功底,這是因為他們在小時候上學的時候,有大量的記、誦來作為寫作的基礎,因此,要想學生們達到誦讀的教學目標,就需要進行經(jīng)典讀物誦讀打卡,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誦讀習慣。[2]
比如,語文課文經(jīng)典作家魯迅先生的文章,可以明顯看出魯迅先生的文言文功底,因此在理解和學習現(xiàn)代散文的要求下,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們的基礎與積累進行要求。如果同學們能夠反復誦讀朱自清的《春》和魯迅先生的《孔乙己》,那么學生們對文章的思想情感,情感基調(diào)和藝術手法就有了基礎的了解,再加上老師的講解,同學們就可以掌握了課文。再如,如果同學們可以誦讀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那么學生就可以領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并傳承中華民族美德。再比如,如果學生能反復誦讀契訶夫的《變色龍》,就可以把握小說的人物形象,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學會欣賞小說。再者。教師可讓學生進行摘抄誦讀打卡時的佳句或者是自己能產(chǎn)生共鳴的句子,久而久之培養(yǎng)學生愛誦讀,主動誦讀的習慣。這種口、腦、手結(jié)合的方法,相互合作,夯實學生的語文功底,為以后的作文或文章創(chuàng)作奠定良好基礎。
在當下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并做適當調(diào)整來進行誦讀教學實踐,同時教師應對誦讀教育有著客觀理解,要知道誦讀并不意味著是語文教學的一切。教師注意合理利用誦讀教學的作用,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誦讀教育,來有效地提高同學們的語文成績,使得學生能夠在朗讀的過程當中提升對于語言運用能力和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而使得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