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娥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不應只關注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會的文字理解能力。初中階段開展課外閱讀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收獲是有限的。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使學生對課外讀物有更加全面地了解,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大有裨益。
在語文課文的教學當中,思維導圖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教師應針對學生閱讀的內容,給予學生相應的提示,使學生能夠自主應用思維導圖對讀物的結構進行提煉。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故事梗概或者章節(jié)題目對讀物大體結構有粗略了解,進而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完成初步的思維導圖,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繪制對讀物的內容有更為全面地認識。教師應讓學生利用多種形式的思維導圖,將閱讀內容形成圖形的形式,能夠使學生對閱讀內容有更深的印象。教師引導學生繪制不同層級的圖形,可以讓學生對閱讀作品中的遞進關系有直觀理解。初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直接通過閱讀對作品有全面地掌握,應用思維導圖可以突出作品重點,對結構有深層理解。[1]
例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閱讀余華的《活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使用空白的作業(yè)紙,將作品中主人公富貴的經歷進行梳理。學生可以通過應用層級遞進的方法,對作品中的人物關系更加明確,同時可以學習到作品中應用事件烘托人物內心的表現(xiàn)形式。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完成的思維導圖進行規(guī)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應用思維導圖總結作品結構的方法。學生還可以根據(jù)作品的不同理解形式,應用人物關系圖的方式對作品的結構進行理解。學生可以通過使用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使作品展現(xiàn)出不同的閱讀價值,學生可以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語文相關知識。經過多種思維導圖的演繹,學生對作品的記憶也更加深刻,從而可以熟練掌握文章的結構。
應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夠使文章的結構凸顯出來,同時能夠使文章的主題變得更加明顯。教師還應將思維導圖的內容進行細化,將思維導圖當中涉及的描寫方法進行總結,能夠將作品中各個結構的關系進行描述。學生通過對思維導圖的進一步整理,可以使作品內容的關聯(lián)性有充分了解,從而可以對作品的內涵進行解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關系進行解讀,從而可以使學生理解作品結構設計的原理,學生將人物關系和人物感情進行梳理,能夠對作品中抒發(fā)的情感表現(xiàn)在思維導圖當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提升,進而可以獨立完成對課外閱讀作品的解讀。[2]
例如學生在閱讀塞林格的作品《麥田里的守望者》時,可以應用細化思維導圖的方式,對主人公的心路歷程有更明確的理解。主人公從一個普通的男孩逐漸叛逆的過程,也是男孩逐漸接受社會現(xiàn)實的過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思維導圖當中的重點事件進行標注,通過摘錄等方式突出不同結構表達的方式,從而可以使作品中的內涵表現(xiàn)得更為直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進一步理解作品,學生可以認清作品中的人物發(fā)展脈絡,對主人公的選擇與作品試圖表達的思想內涵相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在作品中學習語文知識。
初中階段學生處在思維水平的發(fā)展時期,教師應著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能夠應用創(chuàng)新的思想理解語文課外閱讀內容。教師進行思維導圖教學時應采用多種形式,使學生能夠根據(jù)不同的閱讀內容選用不同的思維導圖繪畫方法。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應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將閱讀內容重新組合,使課外閱讀作品的結構展現(xiàn)出全新的敘述形式,學生可以與原有作品的結構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例如教師在對余華的作品《在細雨中呼喊》的思維導圖繪制中,可以引導學生將故事當中原有的時間順序進行還原,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更明確的理解作品故事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的思維導圖繪制,對作品敘述的形式有更多地了解。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應用恰當?shù)臄⑹鍪址ǎ_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創(chuàng)新畫法鍛煉邏輯能力,能夠應用發(fā)散的思維理解作品信息,進而實現(xiàn)對原有作品的創(chuàng)新理解。
初中語文教師將課外閱讀與思維導圖相結合,能夠使學生理解作品深層內涵,同時能夠在自主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鍛煉綜合能力,學生對課外閱讀作品的理解也更為全面。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對閱讀內容有更深刻的記憶,同時能夠產生更好的閱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