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梅/云南師范大學
中泰兩國自古以來在經(jīng)濟、政治還是文化上都有著密切聯(lián)系,而在兩國的交往中,也出現(xiàn)了文化的摩擦、碰撞和相互影響。語言作為人類交際的工具,自然也成為兩國之間交流的重要媒體。而潮州人進入泰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在泰國的大城時期(阿育坨耶王朝1350-1767 年),就已經(jīng)開始有潮州人到泰國。到了18 世紀初期,潮州人開始大量移民到泰國;18 世紀下半葉,緬甸軍隊打敗了大城王朝,占領了泰國,而來自潮州的鄭信率兵幫助泰國人打敗了緬甸軍隊,并建立了泰國歷史上的第三個王朝——吞武里王朝。同時激勵了遠在中國的潮州人,“紅頭船”再次從潮州揚帆起航,奔赴暹羅;而潮州人移居泰國的第二次高潮是在19 世紀末至新中國成立之前 。兩次的潮州人向泰國遷移大浪潮,把潮州的語言、文化帶到泰國,并融入到當?shù)厝嗣竦纳町斨小r至今日,泰語中的潮州話借詞在泰語詞匯中依然占很大比例,而泰語詞匯也有少量被借入到潮州話中。語言和文化是共存的,語言的借用也拉開了中泰文化交往的序幕。
薩丕爾先生說過:“借用外國詞往往引起他們的語音改變。的確有些外國聲音和重讀特點不適合本國的語音習慣。于是就把這些外國語音改變,使他們盡可能地不違反本國的語音習慣”。因此,雖然泰語中的潮州話借詞很多,但是由于泰國人需要使其適應泰國人的講話方式,便對這些借詞的音、意做了相應的改變。在泰語潮州話借詞中,音譯詞是主要部分。有飲食類、器物類、稱謂類、職業(yè)類、商業(yè)類、服飾類以及行為動作類等,這些詞類涵括了單音節(jié)詞、雙音節(jié)詞、三音節(jié)詞和多音節(jié)詞。隨著這些詞進入泰國,豐富了泰語詞匯,與此同時,也帶來多彩的潮州文化,涵蓋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這也促進了中國文化在泰國的傳播,為后來中泰關系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語言在交往過程中是相互的,與此同時泰語也有少量詞匯被借用的潮州話中,由于在泰國,主要的民族是泰族,官方語言是泰語,為了方便生活和商業(yè)來往,潮人就不得不學習泰語,因此就會從泰語中借入一部分詞匯到潮州話中。同時把泰國文化帶到當?shù)兀c優(yōu)秀本土文化相融合。
從上述所講到的泰語借用潮州話和泰國潮州話也存在借用泰語詞匯的現(xiàn)象,可以看出:潮州人過藩到暹羅對傳播中華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正是因為他們到暹羅,帶去了中國的飲食、商業(yè)、風俗等文化,同時帶動了泰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了中泰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從潮州人過藩到暹羅,并從暹羅帶回泰國的飲食、商業(yè)、風俗等文化到潮州本土,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中泰文化交往的一個歷史,并傳播了兩國的文化,潮州人也算是早期的中泰文化交流使者。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也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紐帶。語言當之無愧地成為潮州人在泰國生活的最大障礙,只有克服語言障礙,潮州人才能在泰國開始生活、進行貿(mào)易活動。而語言也存在強勢和弱勢之分,當潮州人融入到泰國人的生活當中,泰語就是一門強勢型的語言,潮州人必須學泰語,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就把不少泰語詞匯帶入到潮州話中,慢慢地形成今日的泰國潮州話。從潮州人在泰國的生活可以看出,中泰之間的交往語言是最大的障礙,也是促進兩國人民溝通最好的工具。在泰國的圖書館或書店都會看到泰譯本的中國文學作品,比如:《三國》《水滸傳》《說唐演義》等等,同時中國的電視劇也會譯成泰文在泰國播放,比如:《三國演義》《還珠格格》《甄嬛傳》《延禧攻略》等。而這些文學作品和影視劇在泰國都很受歡迎,特別是泰華人群中,同時這些作品對中華文化的傳播也起到了促進作用。與此同時,泰國的電視劇也在中國同步播出,也有中文譯文相對應,受到很多中國人的喜愛,這對于泰國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梢钥闯?,中泰文化的交往,不僅僅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貿(mào)易上,還體現(xiàn)在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上。
雖然中泰文化交往的過程中,促進了中泰文化的相互傳播,也加強了兩國的友誼,但是文化交往過程中也存在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之分。當潮州人剛進入泰國之時,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必須學習泰語和泰國文化,才能融入到泰國人中,而此時潮州話就處于弱勢文化,必然被強勢文化所影響。而隨著時代變遷,潮州人日益發(fā)展,帶動了泰國的經(jīng)濟,同時中國也日益發(fā)展成大國,此時潮州話就占優(yōu)勢,特別是泰國潮州話,已成為在泰國的華人群體普遍使用的語言,與此同時泰語中也就慢慢借入潮州話借詞。在中泰文化的交往中也一樣,隨著中國的日益發(fā)展,泰國受中國的文化影響,開始在學校里開設中文課程,讓學生學習中文,而中國也在培養(yǎng)和輸出漢語志愿者教師到泰國教授中文,傳播中華文化。
即使文化交往有不平衡性,但是為了兩國的共同發(fā)展,中泰兩國都在相互包容和幫助中不斷發(fā)展,為了雙方的共同利益,更是為了兩國人民的互信互通而不斷努力。
語言和文化也是相互作用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發(fā)展的基石。泰語和泰國潮州話的借詞不僅豐富了各自的語言,也豐富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化。在中泰文化的交往中,語言的摩擦會越來越強烈,由于語言的交流和相互影響,使得兩國的文化傳播得更真實、更廣泛,同時也使得本民族的文化更加多元化。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中泰文化交往的領域?qū)鼜V泛,這更需要兩國文化的包容性、開放性,不斷吸收他國的優(yōu)秀文化,來完善和豐富本民族的文化。同時,在深入的交流中,利用語言這一工具促進兩國人民的互信互通,實現(xiàn)中泰兩國的共同利益,響應共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號召。
注釋:
①林倫倫.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園[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