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舒/吉林大學經濟學院
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黨建工作屬于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相關的人員需要對黨建工作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與完善,這樣才能對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進行滿足。在新媒體出現的情況下,為高校的黨建工作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數據資源與機會,通過將互聯(lián)網+和黨建工作結合的方式,不光為高校黨建網絡化發(fā)展提供了基礎,而且也提升了實際的工作效率。在信息化的時代中,數據流通的非??欤覍W生獲取數據與信息的方式非常簡單,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形成受到了多方文化的洗禮,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角度來講,對于開展高校黨建工作而言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而且還能對傳統(tǒng)的黨建工作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高校在建立網絡化黨建工作模式時,需要將互聯(lián)網+作為模型構建的基礎,并且結合當代實際的需求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才能確保黨建工作的質量。
高校黨建工作開展的實際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維、思想發(fā)展環(huán)境。高校黨建工作開展的具體內容是,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與指導下,開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以及統(tǒng)一性的黨務工作,還需要根據實際的社會需求與學生特點進行教育,從而確保滿足社會需求,同時學生也得到了全方面的發(fā)展。在如今的社會中,高校中的學生屬于高等教育人群,所以具備一定的知識文化水平與很強的主體意識,這也是所有大學生都具有統(tǒng)一特點,所以在實際開展黨建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會的需求和特點進行完善,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確保黨建工作最終的效益性。在高校黨建工作的模式結構方面來講,高校黨建工作屬于階層級的管理方式,其中還涵蓋了基層黨組織與黨支部,基層黨組織屬于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的基礎。
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背景下,數據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共享性?;ヂ?lián)網+更是為信息和資源的傳輸提供了良好基礎,也確保了數據傳輸的穩(wěn)定性和效益性?;ヂ?lián)網+具有的開放性讓數據資源更加的豐富多彩,互聯(lián)網+具有的共享性讓信息傳輸的更加快速,雖然互聯(lián)網為多個行業(yè)帶來了機會,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考驗,由于互聯(lián)網具有的互通性,其傳遞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在對數據的真假性進行辨認時具有一定的困難。對于數據量非常大的信息海洋而言,青少年在分析和數據處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而且學生的思想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反動思想和言論會在網絡中快速傳播,對學生正確的三觀養(yǎng)成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迷失自我,其思想政治意識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在互聯(lián)網+的基礎上,學生接受的教育形式具有一定的多樣化,并且在思考形式上也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所以高校開展的黨建工作也不應該一直使用傳統(tǒng)的模式,應該對相關方案進行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完成黨建工作與互利網技術進行有效的結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于黨建工作更加的了解,而且還能有效解決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問題。但是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在接受黨建教育的過程中,基本都是使用批判或者懷疑的態(tài)度進行的,所以嚴重削弱了學生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對其主動參與和作為的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使得學生更加被動地接受黨建教育,降低了主動學習能力,對于高校黨建工作的落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進行引領,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整體的提升,在日常開展黨建的過程中,管理人員具有的角色認同感很強,而且還擁有非常強大的話語權。在互聯(lián)網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對學生和黨建工作人員之間限制進行解除,而且還要對管理人員的控制權、話語權進行弱化。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黨建工作很容易受到大量數據和新觀念的沖擊,而且教育人員使用的教學觀念也很容易遭受到學生的質疑與挑戰(zhàn),所以應該對這種情況進行有效解決,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有效降低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具有的角色認同感。
黨建工作屬于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體,在開展高校黨建的過程中主要針對的就是學生黨員,但是在實際的角度來講,黨建工作進行過程中雙方的地位都比較被動,所以對于黨建的工作的思維創(chuàng)新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提升,對于黨建工作開展的質量也無法進行保障。在互聯(lián)網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下,信息化黨建模式可以解除角色固化的現象,而且教育人員和學生也能在固定的條件下進行合理轉換,從而嚴重影響了黨建工作中的思維差異和行為差異,所以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調動黨建工作中的主觀性。
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背景下,大量的數據信息為黨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和基礎?;ヂ?lián)網+在宏觀的角度來講具有一定的思維創(chuàng)新性,而且還能為黨建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良好的思路,通過互聯(lián)網+黨建創(chuàng)新的模式,賦予了黨建工作新的概念與特點。新時代,高校網絡黨建工作的重點任務,就是在互聯(lián)網“信息海洋”中開辟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牧場”,為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培養(yǎng)可靠的高素質人才。
在基層黨支部傳統(tǒng)與組織生活中,存在形式單調與內容不完善等情況,而且在進行相關的組織工作時嚴重缺少相應的號召力,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少一定的吸引力?;ヂ?lián)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同時也為黨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渠道,在高校黨建工作中出現了新的時代光芒,這也是未來的重要發(fā)展方向。特別是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中,高校黨建工作由最開始的傳統(tǒng)模式逐漸轉向了網絡模式,通過這種方式的延伸與拓展,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和途徑,所以高校一定要抓住這個全新的機遇,這樣才能對黨建工作網絡方面的建設提供全新途徑。
高校需要將傳統(tǒng)的黨建模式與新媒體進行有效結合,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提升宣傳力度,對工作模式與方法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確保黨建工作的質量。高校還需要建立“大黨建”的工作觀念,并且在工作人員上崗之前對其進行綜合素質培訓,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將共產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揮出來,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需要對實際的情況和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對互聯(lián)網+黨建工作的重要性進行認識。在開展高校黨建工作宣傳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微信、QQ 以及微博等社交軟件,提升宣傳工作具有的靈動性,同時也能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融合,全面展示新媒體具有的優(yōu)勢,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樹立良好的黨建觀念,同時要通過對學生定期開展黨建教育和時政學習教育,使其保持高度的政治思想理念,牢固樹立“大黨建”理念,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思想理念層面的保障。
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下,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面臨著一定的考驗與挑戰(zhàn),所以高校需要積極利用創(chuàng)新的工作模式,創(chuàng)建網絡黨建工作平臺,整合網絡教育資源,豐富思想文化作品,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要重視強化網絡政治引領,搶占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聯(lián)網陣地,牢牢把握住黨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控制權,努力使黨的主張成為新時代網絡空間最強音,打贏互聯(lián)網時代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同時,要對各類網絡文化產品進行“過濾”和“篩選”,使其能夠保持先進性,真正服務于互聯(lián)網+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
目前,在如今的網絡環(huán)境中,出現網絡入侵、觀念對立的情況比較常見,面對這種非常嚴峻的考驗,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網絡輿情進行有效的控制,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提升黨建工作的日常建設與管理。高校還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建設一支紅色軍團,通過這種方式才能針對網絡輿情進行治理。還需要在黨員骨干中培育一批“意見領袖”,加強對網絡輿論的積極引導,及時糾正一些錯誤的輿論,將其排除在學生黨建工作之外,充分凈化網絡環(huán)境;在工作隊伍中錘煉一位“思想大咖”,加強對網絡黨建工作的思想指引,使得學生能夠樹立統(tǒng)一的黨建思想,減小不良輿論的影響,創(chuàng)建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
在傳統(tǒng)工作模式的角度來講,高校教育中黨建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權威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不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確保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始終處于正確的狀態(tài)。高校應該充分借助大數據和互聯(lián)網+等信息技術,融合黨建工作需求,搭建黨建工作網絡化信息平臺,并實現各類信息數據的共享,確保平臺的穩(wěn)步運行。另外,構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信息平臺需要培養(yǎng)一支既有較高政治水平,又有嫻熟網絡管理技術的黨建工作隊伍。而高校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學生黨建專職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都可以作為學術黨建指導老師。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校應該對網絡技術的重要性進行認識,對黨建工作模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目前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時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學生入黨存在目的性、將現實與理論無法進行有效的結合,對于這種情況,高校需要樹立正確理念,對工作方法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確保高校黨建工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