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怡靜/鄭州輕工業(yè)大學
紅色音樂主要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在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音樂文化,其中蘊含偉大革命精神和厚重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紅色音樂內容涵蓋紅色歌曲、器樂作品、歌劇、舞劇、影視配樂等多種形式。其中,具有直觀性、民族性、群眾性、時代性、先進性的紅歌傳唱最為廣泛,影響力度最大。紅色音樂孕育于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時俱進的不竭動力,具有民族性、大眾性、時代性的特征,在思想教育中同時具有藝術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優(yōu)勢。鄭州輕工業(yè)大學有效利用紅色音樂的這些特征,每年開展紀念“一二·九”運動合唱比賽,組織全校學生參加合唱比賽,通過潛移默化的實踐鍛煉,將紅色音樂的內在育人功能有效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有效路徑。
紅色音樂中的內容包含廣泛有宣傳革命、鼓舞軍民,如《游擊隊歌》《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唱祖國、巧美黨群,如《歌唱祖國》《在祖國和平的主地上》《我的祖國》《祖國頌》等;傳揚正道、憧憬未來,如《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奉獻》《大海航行靠能手》《少年中國夢》。鄭州輕工業(yè)大學每年的開展的紀念“一二·九”運動合唱比賽中,每個學院選唱兩首作品,其中必選曲目150首中的作品全部是紅色音樂。
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紅色音樂所包含的重要內容。在黨的發(fā)展歷史中,從最初的幾十個黨員發(fā)展壯大到9000多萬黨員,帶領著中國人民從支離破碎、一窮二白舊社會,走進繁榮昌盛、國富民強的新社會,沒有黨和人民的艱苦奮斗,就沒有如今的新生活。紅色音樂的創(chuàng)作與黨和人民艱苦奮斗的革命歷史、創(chuàng)業(yè)歷史息息相關,如《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作品內容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進行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贊頌了紅軍不怕困難、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艱苦卓絕、英勇奮戰(zhàn)的英雄氣概。歌曲中蘊藏著為了理想而艱苦奮斗的偉大長征精神,非常具有感染力,至今聽起來仍讓人熱淚盈眶、熱血沸騰。每年的紀念“一二·九”運動合唱比賽中,這類紅色經典音樂曲目被學生學唱和傳唱,在此過程中產生共鳴,使大學生形象地了解那一段偉大革命歷程,感受英雄的革命精神與民族精神,在參與到歌曲演唱和欣賞中產生心靈撞擊,振奮精神、增強自信,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潛移默化的增強學生自身理想信念。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撐,紅色音樂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愛國主義。在五四運動時期,教育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五四紀念愛國歌》;抗戰(zhàn)時期教育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的《義勇軍進行曲》;新時代創(chuàng)作的教育群眾要有民族團結意識的《愛我中華》等紅色經典音樂作品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是感受思想力量、民族情懷、偉大歷史、激發(fā)愛國情懷的生動教育體裁。傳唱這樣的作品,無論是歌唱者還是欣賞者都可以讓學生直觀的感受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奮勇保家衛(wèi)國的精神,讓學生產生激烈的情感共鳴,在情感共鳴中調動學生觀察社會、參與實踐、思考發(fā)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傳承革命精神,接受思想洗禮。
情感教育是通過豐富和滿足人們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人們的精神力和行動力的教育。在語言己經窮盡的地方,音樂才開始它起作用的領域。那些無法用言語告訴人的東西,可以音樂的旋律來訴說,因為音樂是直接表現人的情緒和內也感受的。在這方面應當注意到,音樂是對年輕的也靈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當代大學生在剛步入大學校門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未完全成型,面對互聯(lián)網上快速的信息推送,容易感到困惑迷茫。紅色音樂蘊含豐富的情感,音樂中的節(jié)奏、旋律、歌詞可以有效感染學生,音樂中表達出的正能量可以引導青年大學生精神振奮、意志堅強、積極進取,提髙自己的道德情操,進而主動地轉化為道德執(zhí)行為。
對于以工科為主的鄭州輕工業(yè)大學這一類高校,想要通過音樂來發(fā)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抓住校園文化建設重要陣地是十分有效的途徑之一。高校的校園文化屬于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區(qū)別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助紅色音樂,實現校園文化的有效建設。紅色音樂中歌曲的傳唱與欣賞,更能直觀的感染學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愛國情懷。例如:鄭州輕工業(yè)大學每年在12月份開展紀念“一二·九”運動合唱比賽,組織全校學生參與到紅色歌曲大合唱活動,從學習到登臺演出這個過程使得學生對于音樂本身的了解,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和傳達出的精神有了充分的了解,每一年的看展,使得紅色音樂在鄭州輕工業(yè)大學的大學生群體之間實現普及,此項活動很好的激勵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勇?lián)聲r代青年應肩負的歷史使命與責任,用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青春風采。
高校思政教育課堂融合紅色音樂,通過以其走進教學課堂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設置安排紅色音樂環(huán)節(jié),烘托課堂氣氛,增加思政課的渲染力,實現課堂效果的增加。如,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在講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相關內容時,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黃河大合唱》這組合唱套曲,讓學生通過聆聽歌曲的內容、氣勢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廣大人民是如何奮起反抗的,這樣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使趣味性較少的傳統(tǒng)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豐富,更具層次性和感染性,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帶著疑問參與到課堂知識內容的學習,增強思政課堂教學效果。
紅色音樂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路徑之一,在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紅色音樂,實現音樂中感染促進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激發(fā)學習興趣,使思政教育質量具有保障。例如,開展紅色音樂系列微黨課,黨課內容圍繞黨史、新中國史,以每個歷史發(fā)展重要時期的紅色音樂作品為載體,音樂生動地展現出那個時代黨和國家人民的精神風貌,講述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以一種新的形式和視角來講述歷史,以加深學生對黨史、新中國史的印象與理解,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思想理論知識。
紅色音樂作為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藝術財富,要在繼承中發(fā)揚,并對其存在的功能和價值進行深入的現代性、多樣性、創(chuàng)造性挖掘。紅色音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從事思政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紅色音樂知識儲備,同時要重視其作用與意義。在具體思政教育工作中,采取有效的辦法將紅色音樂內容融入課堂教學活動、校園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中去,實現將紅色音樂有機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為大學生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