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促進家庭、學校教育的協調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學校需著力開展家校合育工作的研究。家校合育工作應堅持“知行合一”的原則,立足校情,從家長、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以問題為導向,緊扣主要問題進行研究,穩(wěn)步推進,才能不斷提升教育合力,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校合育 問題導向
學校的家校合育工作,只有堅定地行走在知行合一的路上,才能開出美麗的教育之花。面對不同的家長群體,該如何開展家校合育工作?須立足校情,從家長、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以問題為導向,緊扣主要問題,扎實研究,穩(wěn)步推進。下面就五個常見問題談談應該采取的策略。
問題一:家校合育工作零散,實效不強怎么辦?——目標引領,整體規(guī)劃,課程建設
1.目標引領,具體細化
學校首先要確立家校協同育人的總體目標,然后將總目標進一步分解細化。南徐小學的家校合育工作就提出“1234”具體目標,即啟動一項工程:六年影響一生——好習慣培育工程;搭建兩個平臺:線下現場培訓與交流平臺,線上E家校學習與交流平臺;建立三項制度:家校合育的信息互通制度、措施共商制度、效果共評制度;實現四項成果,研制一本《六年影響一生——好習慣培育指導手冊》,編印一本家校合育案例集,表彰一批優(yōu)秀家長,表彰一批先進教師。
學校希望通過具體目標的逐步達成,最終形成“家校共建,合作共贏”的育人氛圍和工作局面,培養(yǎng)具有學校印跡的優(yōu)秀學子。
2.整體規(guī)劃,統(tǒng)籌安排
為了實現目標,學校需要統(tǒng)籌謀劃,整體架構。首先要成立專門的共育領導小組,通過商議制定出詳細的共育工作方案。方案就學校與家長如何有效合作提出具體舉措,作出明確安排。
3.課程建設,穩(wěn)步推進
開展家校共育的課程建設,可使合育工作更具系統(tǒng)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學校需制訂以家長、教師、學生為對象的課程目標,編寫學習材料,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對教師、家長開展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系統(tǒng)化的家校共育課程的培訓指導活動。
問題二:教師家校合育素養(yǎng)難以勝任工作,怎么辦?——隊伍建設,智慧培訓,課題研究
1.專業(yè)隊伍培育,提升合育能力
學校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培訓、研討,力爭打造一支校領導班子帶頭、家教專家專業(yè)支撐、全體教師參與、部分家長自愿參加的家庭教育講師團,來具體實施家校共育活動。講師團通過分層分級的系列培訓,使“無證上崗”的“自然型家長”成長為“持證上崗”的“專業(yè)型家長”。
2.智慧課程培訓,個案研究提實效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因此學校要對教師開展教育智慧課程培訓,引導教師對存在問題的典型學生和特殊家庭進行個案研究。各班教育團隊共同牽手兩名特殊學生和兩個特殊家庭。教師將“智慧課程”所學運用到個案研究上,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育人水平,更能促使特殊學生和家庭發(fā)生積極變化。
3.課題研究導實踐,提升共育科學性
學校可以申報像《親子同窗:家校合育新模式探究》這樣的課題,力求以課題研究來指導實踐,不斷反思總結家校共育的途徑、策略與規(guī)律,從而提升家校共育的科學性。
問題三:家校溝通不暢,怎么辦?——先進影響,開放交流,暖心家訪
1.建好兩支隊伍,促其發(fā)揮先進影響作用
其一,借家委會之力促規(guī)范辦學。學校著力加強家委會建設:民主、規(guī)范選舉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委會成員;制定家委會工作章程,明確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解決成員“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問題。
其二,借家長志愿者之力協助管理。家長志愿者實行自愿報名、按需輪崗,定時協助學校、班級管理。學校還可招賢納士,邀請有專長的家長走進校園,給學生上“特色課”。家委會、家長志愿者這兩支隊伍的建設,可充分發(fā)揮家長的先進示范作用。這些家長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其他家長,從而促使更多的家長支持配合并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
2.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搭建溝通的平臺
每個年級一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屆時邀請家長進班觀課,參加家長學校的專題培訓,與孩子一起開展親子活動……學校不斷豐富家長開放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可吸引家長走進學校了解教學情況,見證孩子的成長歷程,增進與學校、老師的溝通。
3.“雙周集體家訪”,促進家校及時溝通
學校設立每月兩次的集體家訪日,班級教育團隊集體進行家訪。教師帶去真誠:積極聽取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帶去方法:把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傳遞給家長;帶去溫暖:一次次家訪,可溫暖家長、孩子的心,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問題四:家長家庭教育知識匱乏,怎么辦?——同窗共學,立體溝通,親子互動
1.樹立“親子同窗”的觀念,促進共同成長
為了促使家長樹立“親子同窗,共學共成長”的觀念,學校要鼓勵家長主動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進餐廳,走進課間,走進操場……與孩子共同開啟同窗之旅:共同參觀一次校園,共同上好一節(jié)課,共同讀好一本書,共同做一次小實驗,共同開展一次志愿服務,共同參加一次研學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家長逐步認識到只有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實踐,共同體驗,才能共同收獲,共同成長!
2.構建“線上線下”立體溝通模式,拓寬交流空間
線上:借助學校網站、班級群,定時推送家庭教育文章、視頻,供家長、學生學習;開辟“校長熱線”,就家長、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面對面”對話。
線下:線下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親子閱讀、家長同讀一本書、班級學習心得交流會等。思維碰撞帶來的是正能量的傳遞和知識的分享。
3.開展繽紛的實踐活動,增進親子情感
學校為家長、學生搭建豐富多彩的溝通交流平臺。如,邀請家長參加孩子的入學、成長、畢業(yè)等儀式;邀請家長參與校園主題文化節(jié),既可欣賞孩子的表現,也可與孩子同臺“演出”;讓家長與孩子相約大學校園、海洋世界、科技館,開啟研學之旅。系列實踐課程,親子相融相親,可共同“秀”出生命活力,融洽親子關系。
問題五:如何成就彼此,努力做到“更好”?——記錄成長,孩子參評,特色評比
1.建立“家有學子”成長袋,成就更好的自己
每個家庭都試著建立“學有學子”成長袋,孩子和家長都參加建設。成長袋可“記錄”家長、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讓他們共同品味成長的滋味,成就更好的自己。
2.進行“心中的好父母”評選,成就更好的父母
先讓孩子制定“好父母”的標準,再讓家長進行競選“好父母”演講,最后讓孩子進行投票選舉……以孩子的眼光和需求來評選“好父母”,可以促進家長發(fā)自內心地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努力,努力成為彼此心中的“最好”。
3.組織特色家庭評比,成就更好的家庭
“書香家庭”“和睦家庭”“科學之家”“藝術之家”等特色家庭評選,可促使每個家庭都有努力的目標。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共同努力讓自己的家庭更溫馨,更和諧,孩子能茁壯成長。
總之,家校合育最終、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他們的成長進步是家校合育成果最好的見證。我們只有堅定地躬耕于行知路,與家長攜手共同努力,孩子們人生的幸福之花才會燦然開放。讓我們靜待花開!
參考文獻:
[1] 華莉、凌荷仙《對話家長》,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年。
[2] 洪明《合育論》,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
[3] 姜書勤《家長必讀》,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年。
[4] 黃細立《小學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新課程研究》2019年第3期。
(凌荷仙,小學高級教師,鎮(zhèn)江市語文學科帶頭人,鎮(zhèn)江市“十佳教師”,鎮(zhèn)江市德育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