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蕾
當我踏著鈴聲來到教室,大部分同學坐在座位上安靜地讀書,只有幾個同學圍在一起在欣賞著什么東西,看到我后,便迅速地散開,在我面前擺著的是一件紙質的玩具。
我憤怒地拿起來,本想撕破它,但后來一想孩子做個玩具不容易,就握在手里了。可能我生氣的表情還是讓做這個玩具的同學A心里產生了誤解,他以為我要給他撕毀了。他朝我大喊大叫,那個眼神很可怕,我一動沒動,冷靜地看著他。其實我的內心還是很想笑的,孩子真可愛,不會偽裝,對于自己的勞動成果那么珍惜。我就那么平靜地看著他。他看到我沒有進一步表示,就生氣地把筆朝我身上拋來,聲音更大地朝我喊。我還是靜靜地沒有動,繼續(xù)看著他。這好像更加激怒了他,他生氣地把桌子朝我推過來,我就站在那兒,沒有躲,桌子在我的身邊倒下,我還是什么也沒說,什么也沒做。他一邊大聲哭著,一邊狠狠地踹桌子。我看著他發(fā)狂,就這樣靜靜地看著。直到他的聲音不是很大的時候,我才走過去,把他抱在懷里,輕輕地拍打著他的后背,告訴他:“好了,別哭了,老師根本沒打算毀壞你的玩具,老師也知道你做這個玩具不容易?!迸牧撕芫茫业囊路急凰难蹨I弄濕了,他終于安靜下來。
其實我了解這個孩子,很聰明的孩子,但是上課從不能坐好,總是不認真聽講,總是趴在座位上玩。
發(fā)生這件事的下午,我找他談話。我握著他的手,開始他有點不好意思,后來他就主動握緊了我的手。我說:“老師尊重了你的勞動成果,可是你尊重我了嗎?你看我上課講課那么累,你還不聽,你是不是不尊重我的勞動成果了呢?既然今天老師都能做到尊重了你的勞動成果,那么以后上課你也要做到認真聽講,行嗎?”他點了頭,我知道他在心里明白了這個道理。
后來上課的時候,他能坐好了,上課也能認真地聽一會兒,我知道,他能做到這樣也不容易,所以也沒逼他。我想對于這樣一個孩子,我所能做的就是讓他明白與人相處時應該做到的就是尊重別人。
我想,給孩子一個真心的擁抱在必要的時候是作用很大的。記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海拉?卡斯博士表示,人體腦下垂體后葉會分泌一種被稱為“黏合荷爾蒙”的物質,這種動作也會刺激體內修復細胞分泌一種抗壓抑的激素。我想當我抱住他那一刻,他在內心里覺得自己是安全的了。“黏合荷爾蒙”分泌得越多,抗壓抑的激素會分泌越多,撫摸和擁抱在70%~95%的時候都會產生作用,抑郁、焦慮都可以通過撫摸和擁抱來消除。
在教學工作中,很多場合都能用到擁抱,尤其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例如,當學生受了委屈時,當學生被欺負時,當學生生病時,內心都是脆弱的,當我們適時地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可能他們心里的焦慮與委屈、對疾病的恐懼就會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