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得錄
【關鍵詞】院前急救治療;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39-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重型顱腦外傷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患者腦組織損傷比較嚴重,產生腦出血及腦水腫等癥狀。倘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導致顱內壓升高,從而增加了致殘率和死亡率。有關研究表明,通過院前急救治療,可縮短現(xiàn)場逗留時間,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本文擇取2016年09月至2019年11月的70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患者,觀察院前急救治療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效果,現(xiàn)有以下內容。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本院于2016年09月至2019年11月接收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符合研究內容者共計70例,對其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開展院前急救治療,其中對照組:女14例、男21例;患者年齡最小值為35歲,年齡最大值為62歲,平均年齡值(45.96±4.25)歲。觀察組:女11例、男24例;患者年齡最小值為36歲,年齡最大值為63歲,平均年齡值(45.63±4.24)歲。兩組相比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患者未經院前急救,直接送至醫(yī)院進行治療。
觀察組開展院前急救治療,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針對心臟驟停及昏迷患者,實施心肺復蘇治療方案,在必要的時候,實施機械通氣抗休克治療,對患者嘔吐物及分泌物及時進行清理,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實施脫水、利尿劑治療方案,并對顱內壓進行控制。
對于低血壓患者,通過0.7%氯化鈉高滲液進行治療,對血容量進行補充。
針對創(chuàng)傷患者,及時實施止血處理,防止患者耳、鼻以及呼吸道等進入血液。
對于腦疝患者,需在靜脈注射呋塞米40mg和地塞米松10mg。與此同時,將20%甘露醇250ml快速進行靜脈滴注,但是應該對液體的出入量進行平衡。
對于頸椎骨折患者,對骨折位置進行簡單固定,在搬運的過程中不可幅度過大,防止患者出現(xiàn)二次損傷現(xiàn)象。在入院后,將患者立即送人急診室,對其病情進行準確評估,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手術治療措施。
1.3觀察指標
分析治療效果,根據(jù)不同的治療程度可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是指患者在治療后存在輕度缺陷,但對工作和生活無影響;有效是指患者在后存在殘疾現(xiàn)象;無效是指患者在治療后無生命體征,有效率=顯效+有效。
分析日常生活功能評分,利用ADL量表進行分析,密切觀察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詳細記錄并實施對比。
分析肢體功能恢復情況,主要分為四個等級,即:輕度障礙、中度障礙、明顯障礙以及重度障礙等,分值分別為:90~99分、85~95分、50~84分、0~49分,分數(shù)低即肢體功能障礙嚴重。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所有數(shù)據(jù)以SPSS20.0軟件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以x±s形式表述,x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述,P<0.05,即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1分析治療效果
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7.14%)明顯較對照組(82.86%)更高,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P<0.05。
2.2分析各項指標
結果顯示,觀察組日常生活功能評分和肢體功能障礙評分等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P<0.05。
在臨床中,顱腦外傷患者病情比較重,需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從而降低其病死率。現(xiàn)如今,醫(yī)療水平不斷提高,給予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院前急救處理措施,可降低其殘疾率。
本文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7.14%)明顯較對照組(82.86%)更高,觀察組日常生活功能評分和肢體功能障礙評分等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知,實施院前急救,可糾正患者繼發(fā)性損傷因素,能夠有效縮短就診時間,從而為患者后續(xù)治療夯實基礎。通過院前搶救處理措施,可提高整體搶救效果,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明顯提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預后。在實施院前急救的過程中,醫(yī)護人員到現(xiàn)場后,需先救命,后治傷,充分解決患者致命因素,實施有效的搶救方案,最大限度上穩(wěn)定患者生命體征,防止患者出現(xiàn)病情惡化現(xiàn)象。
綜上所述,針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院前急救處理,可提高患者搶救效果,改善肢體功能障礙,對患者康復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