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娥
摘要:那天上午第二節(jié)課上課鈴聲一響,我就大踏步向五年級教室走去。剛走到門邊,一眼就看見講臺邊圍著一些同學,他們都在七嘴八舌地爭論著:“乒乓球浮在水面上怎么排水?”“可以用手指接著它浸沒在水中。”“不行,不行……”見孩子們正爭得起勁,一個個都認為自己有理。我連忙走過去,原來裝著水的量杯中浮著一個乒乓球。孩子們正在為怎樣才能測出乒乓球的體積而爭得面紅耳赤呢!我思索片刻,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教學契機,何不順水推舟,讓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呢?它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鍛煉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策略的優(yōu)化能力。于是,我決定把本堂課作為上堂課的知識延伸、拓展。讓學生在操作、探討、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問題。
關鍵詞:課堂趣味:實例引導:教學
【課堂寫真】
師:上堂課里,我們學會了用排水法來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如:西紅柿、土豆、梨、石塊、橡皮泥等。它們都能夠沉入水中,乒乓球卻只能浮在水面上。那么,同學們剛才都在爭論:有沒有好的辦法能測出乒乓球的體積呢?我也沒有想好,想請教同學們。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進一步思考,我把這個問題推給了學生。見他們個個興致勃勃,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看誰的方法好,經過一番熱烈爭論之后……)
生1:用手指把球按下水里,用排水法就可以量出乒乓球的體積了。
生2:不行,用手指按下去,手指也會排開一些水,球的體積就不準確。
我對生2的說法加以肯定,并動手演示,果然手指頭濕了一部分。生1不好意思地用手拖住了自己微紅的小臉。我走過去拍了拍他的頭微笑著對他說:“再想想,你一定能想出更好的辦法?!?/p>
生3:那就用細鐵絲把球頂入水中。
生4:鐵絲雖然細,但是它也會排開一點水,球的體積還是不精確。
師:說得好,做數學就要力求精確。(鼓勵) (學生繼續(xù)活動,我注視著班上的小博士吳迪,快嘴巴吳杰等幾個孩子興趣盎然,他們一會兒托住下巴冥思苦想,一會兒又喜笑顏開,一會兒顯得十分安靜,一會兒大家又湊在一塊討論熱烈……)
生5:老師,我想到了。(快嘴巴吳杰舉起了手)
師:快說說看。
生5:把石塊和乒乓球綁在一起沉入水中,用排水法可以求出石塊繩子和水的總體積,然后取出乒乓球,水面下降,下降部分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和繩子的體積,以上兩種體積的差就是乒乓球的體積了。
師:你說的很清晰,能把剛才的方法再說一遍嗎?(生5繼續(xù)大聲說)大家聽明白了嗎?
(同學們大多數點頭稱贊,只有個別同學滿臉疑惑。)
那么,請吳杰同學來演示一下吧。
(吳杰同學大步走上講臺,一邊操作一邊向同學們解說。)
師:吳杰的辦法好嗎?
生:(齊)好?。ü钠鹆苏坡暎?/p>
生6:老師,我也有個辦法。
(智多星徐佩寒站了起來)
師:你說說吧?。c頭微笑)
生6:往量筒里裝入一些沙子,把乒乓球埋人沙子里,往里面倒足夠多的水,淹沒沙子。再從沙子里面掏出乒乓球,球浮出水面,水面就會下降。下降部分水的體積就是乒乓球的體積。
師:你真愛動腦筋,她說的有道理嗎?
生:(齊)有道理。
師: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生7:(慢吞吞地)老師,我有個辦法不知是不是可以。
師:你說。(鼓勵他)
生7:用鐵塊壓在乒乓球上一起沉入水中,球和鐵塊的體積就是水面上升部分水的體積,再從水中拿出球,水面又會下降,下降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球的體積。
生5:跟我的方法差不多。(快嘴巴吳杰迫不及待)
師:“差不多”的意思是“一樣”嗎?
生8:他比吳杰的方法要簡單,不需要綁繩。
生3:(撓撓耳朵,不好意思)是!
師:同學們的辦法可真多呀,雖然其中有些辦法相似,但至少說明同學們具有積極思考、善于傾聽、勇于借鑒和大膽嘗試的好習慣。來,讓我們一起將掌聲送給自己?。ü恼疲?/p>
生9:(沒等掌聲停下,一向調皮的王飛也搶著說)老師,我也有個辦法。
師:嗯,說說看。
生9:把乒乓球捅破一個小洞,往里面灌滿沙子,再把小洞用膠膠好,乒乓球就能沉入水中,球的體積就可以量出來了。
師:(驚異地)這個辦法怎么樣?
生10:(很惋惜地)好是好,可是球卻沒用了。
(見他這么一說,我也怔住了,雖然達到了目的,球卻破了。此時,教室里又一次安靜了下來。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感悟與反思】
一次不經意的實驗,能成就如此精彩的課堂是我始料未及的。原本我以為學生想不出更多更好的辦法來,沒想到學生在課堂上經過討論、交流與爭辯,思維火花間的激烈碰撞,竟然想出來這么多的辦法。此時,我已被孩子們求知的熱情、創(chuàng)新的思維所感動。我想:教師只要真心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給學生爭辯、發(fā)表意見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給學生敢想、敢說的時空
課堂上大家各抒所見,甚至爭得面紅耳赤,思維的火花激烈碰撞之后,一下子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雖然有些類似或非常稚嫩,但是都是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思考,或在老師的引導下,或受別人的啟發(fā)得出來的。這種良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他們一定會受益終生。
二、給學生爭辯、發(fā)現的舞臺
孩子們在集體交流中.也進行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優(yōu)化。他們在與同伴的討論、爭辯中想出了多種不同的方法,在收獲了別人的成果時,也分享了集體的快樂。案例中生1到生10的精彩表現,他們中也不乏有錯誤的出現。但他們在爭辯中逐步向正確的方向靠攏,從爭辯中發(fā)現了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逐步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一切也得益于教師創(chuàng)設的寬松、爭辯的舞臺,才有了許多精彩的發(fā)現,也因此成就了精彩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徐軍華.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優(yōu)點解析[J].新智慧,2020(17):103.
[2]薛明星,例談小學科學實驗的趣味導入設計[J].廣西教育,2013(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