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我國是一個茶葉種植大國,品茶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娛樂休閑活動,傳統(tǒng)文化與國學教育的興起使得茶文化這一富有魅力的文化重回大眾視野,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茶文化成了人們關心的話題,鑒于音樂藝術與茶文化在藝術美感與共情感知上的共同特點,以音樂為載體弘揚傳統(tǒng)茶文化成為了茶文化傳承的有效方式。
我國的飲茶文化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至神農年間,在長時間的傳承與發(fā)展中,茶文化衍變出了不同形式,其范圍與內涵不斷擴大,形成了現代熟知的傳統(tǒng)茶文化。廣義上來說,中國的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茶相遇,經過時間的醞釀和發(fā)展,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總和,與飲茶活動相關的一切活動都可稱之為傳統(tǒng)茶文化。飲茶作為常見的娛樂休閑方式,與其他文化不斷交流碰撞,與其他文化的融合發(fā)展奠定了茶文化兼容并包、多元發(fā)展的特性。
茶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是茶文化能夠與不同藝發(fā)生碰撞交流的根本原因,茶文化不是獨立形成的,茶文化與音樂自古便深有淵源,古時文人雅士飲茶期間便有伴之以絲竹樂器之愛好,典雅的絲竹管弦聲與清幽茶香大大舒緩了飲茶者內心的焦躁,起到了平定心緒,安神靜心的效果,音樂的加入也增強了茶葉品茗的趣味性,使品茗成為了音樂與味覺的雙重先享受,大大提升了品茗過程的審美愉悅性,因此,可以說茶文化與音樂在審美培養(yǎng)上具有高度的共通性,品茗與音樂都能間接地通過環(huán)境地改變,逐漸導致人心境的改變,間而潛移默化,潤雨細無聲地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品質。
樂曲是由旋律與節(jié)拍組成的,即使語言不同,聽者也能很快體會到歌曲所包含的情感含義,這也就是音樂被稱做是一們無國界語言的原因,因此,音樂與文字一樣具有傳遞信息的功能,激昂慷慨的旋律催人向前,低沉婉轉的音樂引人深思,不同旋律能夠引發(fā)聽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同理,茶文化也具備信息傳遞功能,以茶道表演為例,通過觀察沏茶者從煎茶、斟茶、敬茶到品茶等環(huán)節(jié)對節(jié)奏、技巧的把控,品茗者不難體會到茶道中對“靜”“雅”的要求,從而達到陶冶情操、消除浮躁的目的。
21世紀是信息技術的時代,只有與時俱進,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弘揚傳統(tǒng)茶文化,才能更有效地傳承與發(fā)展茶文化。利用新媒體技術,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到傳統(tǒng)茶文化與音樂藝術的動態(tài)資訊,網絡視聽結合的方式也大大提升了觀眾的觀看體驗,使觀眾更容易沉浸在茶藝表演的氛圍之中,不受時空限制地感受不同地區(qū)地不同茶文化,例如,通過觀看彝族普洱茶沖泡的茶藝表演,觀眾能近距離感受到彝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更好地來了解其他民族的不同茶文化,為茶文化的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大大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
要想加強音樂在茶文化傳播中的教育功能,就必須時刻強調音樂藝術與茶文化的協(xié)同發(fā)展,注意音樂藝術本身與茶文化間的特殊關聯,堅定以音樂為載體進行茶文化傳播的形式。在促進音樂藝術與茶文化的融會貫通時,特別注意音樂藝術與茶文化傳播的有效配合。在茶藝表演中融入音樂元素,在提高表演審美層次的同時,還能通過樂曲旋律的配合,引領品茗者走進表演背后的茶道文化,使之,理解茶文化對人生哲學思考的核心內涵,進一步加深對茶道文化價值的認同,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促進思維方式的轉變,通過領悟茶文化背后的哲學問題,更好地進行修身養(yǎng)性,在浮躁地社會尋得一塊心靈凈土,實現心態(tài)的平衡。
總的來說,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其背后蘊含的人生哲學、處世態(tài)度值得每一代人細細品味,傳統(tǒng)茶文化與音樂藝術之間高度的關聯性決定了音樂在茶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和音樂的教育功能,以音樂為載體,更好地傳承發(fā)展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