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舟
【摘 ?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文本細讀是課堂閱讀的前提。教師在引領學生文本細讀中,讓他們體悟人物形象,把握課文的中心,可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策略展開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9-0164-02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areful reading of text is a prerequisite for classroom reading. Teachers lead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let them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 image, grasp the center of the tex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careful reading of Chinese texts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文本細讀需要學生精讀文本內容,對文本內容進行細品,發(fā)現(xiàn)文章的出彩之處,由此,文本細讀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中心位置上,基于教材內容,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讓學生體會文章內容;以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依據(jù),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讓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提高其閱讀興趣的同時,提升其細讀能力,讓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增加文本體會過程
興趣是一個人完成某項活動所需的心理品質,學生對文本細讀感興趣了,自然愿意投入文本細讀活動中,從而能夠更好地抓住文章的結構,體會文章內容。
首先,教師可以多樣化的閱讀形式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容易對新穎的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此豐富的閱讀形式無疑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教師可以巧借多媒體技術、微課、云平臺、影視短片等手段讓學生展開文本細讀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還能夠提高文本閱讀效率。最后,采用能夠喚起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旦提高,就會在豐富多彩的課堂上感受到文本細讀的快樂,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學生在閱讀中會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體驗文章內容,這無疑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秋天的雨》為例,教師在教學時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借助多媒體先呈現(xiàn)一段下雨的音頻,并設置問題“聽,閉上眼睛用心聽,秋雨正在對我們說什么?”此時,學生會閉上眼睛并融入教學情境當中,此時學生的求知欲已被激發(fā)。基于三年級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需要借助具體的事物,教師可再呈現(xiàn)滴答、滴答下落的雨,讓學生在靜靜地聽、看中對秋雨產(chǎn)生興趣,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巧設疑問“既然你們也想知道秋雨到底都說了些什么,那請像秋雨一樣靜靜地閱讀課文?!币源艘龑W生走入文本閱讀中,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為學生深入閱讀打下基礎。
二、以學習現(xiàn)狀為依據(jù),巧創(chuàng)文本思考過程
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抓住文本每一處進行細讀對其而言存在一定難度。
首先,對文章通篇進行精讀的閱讀方式無疑不契合小學生學習現(xiàn)狀,所以,教師基于整體把握下,引領學生對文本精彩之處進行深入解讀,這樣不僅能夠減輕學生思維上的負擔,還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于創(chuàng)作思想以及文章內容的理解。其次,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決定了教師在教學時要采用分層次閱讀教學法,層層遞進,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對文本進行解析,從而實現(xiàn)對文章的理解。所以,教師的引導作用對于小學生閱讀而言十分重要,教師給予適當?shù)囊龑?,無疑是在引領學生逐步對文章內容進行了解,從而學會將文章內容內化,進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最后,為了讓小學生在文本閱讀當中能夠積極展開思考,而不只是停留在對文字的理解上,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學生布置不同類型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基于閱讀任務進行文本細讀,更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火燒云》時,在帶領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之后,可以指導學生分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去品讀火燒云的好看之處,然后談一談自己的閱讀感受。以明確的閱讀任務,讓學生抓住關鍵,細細品讀,無疑是在激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將閱讀內容內化,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整篇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三、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增添文本感悟過程
文章呈現(xiàn)的只有文字,但對于讀者而言,文章當中應該包含著許多空白和不確定性,而這些空白就是閱讀者的感受,也是閱讀者思想的表現(xiàn),更是作者與讀者的共同對話,這也就是文本細讀的精髓。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的情感以及意境,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語言、敘述方法的美感,從而讓學生對于課文的框架和表達方法都能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這無疑讓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還為學生日后寫作奠定了基礎。其次,教師應該基于文章內容帶領學生走進作者的世界,實現(xiàn)學生與作者的對話,讓學生在文章當中感受思想情感的起起落落,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最后,文本細讀需要教師基于文章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如天馬行空般基于文章中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內容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實現(xiàn)與課文人物的情感共鳴。如此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教學《盤古開天地》時,可以充分運用盤古身體的變化過程,如他的呼吸、他發(fā)出的聲音、他的雙眼、他的四肢、他的肌膚、他的血液等,讓學生去尋找盤古身體的變化,發(fā)揮想象,想象天地的形成。從而理解盤古的偉大之處,明白是盤古用身體凝結了美麗的世界,引領學生去了解盤古文化,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情感。這無疑是文本細讀的精髓,即讓學生在感悟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
總之,文本細讀是實現(xiàn)學生情感與想象力融合的過程,學生通過文本解讀,可以了解到閱讀的廣闊,發(fā)現(xiàn)閱讀的價值,更愿意扎根于文學的天地里,暢游于文學的海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柳軍聚.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5(17).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