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郁青
摘要:德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學生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提高德育工作實效,對于學生發(fā)展有重要意義。班主任要重視德育工作,切實落實德育措施,通過開設課程、加強實踐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引,給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帶來長遠、積極的影響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 ?德育 ?實效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思想品德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促使學校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重視學生德育工作,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加強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學校德育工作包括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政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大致可分為理論講解和社會實踐兩個方面。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重,精力旺盛,學習及模仿能力強。同時該階段學生較為懵懂,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極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予以積極、正確的培養(yǎng)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但目前,初中德育工作總體而言實效性并不理想,許多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過于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對于德育通?!白哌^場”,使德育流于形式,難以給學生帶來切實的指導和引導。同時,一些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缺乏技巧,仍主要以傳統(tǒng)的理論講解為主,使得德育工作變成了“講大道理”“說教”等。這不僅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還容易激起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因此,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的主要執(zhí)行者,必須積極調整德育工作方式,提升德育工作實效,充分發(fā)揮德育工作對學生的積極作用。
二、提升初中德育工作實效的策略
(一)發(fā)揮榜樣作用
德育是一項長期工作,難以在短期內獲得良好實效。初中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受到外界影響頗多,而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教師,是學生觀察和模仿的主要對象之一,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認可度與信服度。教師只有做好標桿,才能有效提升德育實效,潛移默化地提升班級整體思想道德水平。教師需明確自身的領導和榜樣作用,積極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質,提升自身修養(yǎng),以積極、正面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提供指引。
例如:班主任需重視自身修養(yǎng)和師德,教學時不接電話,衣著得體、行止有禮,平等、客觀地看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避免偏袒歧視、言行不一。日常生活中對學生言行有所要求時,班主任需先規(guī)范、審視自身言行,充分發(fā)揮標桿作用和帶頭作用,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指導和建議。同時,班主任需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外在表現(xiàn)的同時嘗試理解學生的想法、觀點,分析其心理特點,以恰當?shù)姆绞竭M行溝通交流,改善師生關系和師生交流氛圍,形成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由“親其師”而“信其道”,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改進德育方法
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過于空泛、乏味、流于形式,班主任通常通過講道理、嚴格的管束、嚴厲的斥責來束縛學生的言語和行為,難以為學生理解和接受。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班主任在提升自身品德修養(yǎng)的同時,還需及時改進工作方式。德育工作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班主任可不著痕跡地將德育融入學習、生活、社會實踐、師生交流等各個方面,并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豐富教育形式,使德育變得更新鮮、有趣、切實有用,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與興趣特點。
例如,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可與學生交流興趣愛好,為學生推薦適宜的電影、書籍,幫助學生增加課外知識儲備,為學生的思想、心理發(fā)展帶來正面影響。班主任也需充分利用每周的班會課開展德育工作,可與學生交流看電影、書籍后的心得體會,基于電影和書籍內容予以思想上的指引;也可通過網(wǎng)絡搜集新聞故事作為素材,采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圖片、文字、視頻,在班會課上與學生共同探討,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入現(xiàn)實例子中,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如泰國選美冠軍回家時跪拜拾荒母親;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許多人自發(fā)向警察、防疫人員贈送口罩;小朋友受到消防員的幫助后,在家人的陪同下給消防員送去蛋糕;等等。這些十分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件最能觸動人心,將德育理論知識融入其中,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感悟,使其學會感恩,懂得回報。
(三)營造良好環(huán)境
常言道,“環(huán)境造就人”,這說的是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的重要性。初中生處于極易受外界影響的年齡階段,缺乏良好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若環(huán)境不佳,則極易受到負面影響。因此,班主任需明白單憑自身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德育工作需要多方合作,才能營造良好環(huán)境,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實效。班主任需發(fā)揮橋梁和紐帶作用,聯(lián)系家長、學生、學校、各科教師乃至社會,多方互相配合,共同搭建良好的德育平臺,使德育工作充分落實至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學生營造健康向上的成長環(huán)境。
例如,班主任需了解全班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與家長保持溝通交流,利用電話、微信、家訪等方式反饋學生在校情況,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全面了解和評估學生身心發(fā)展情況,針對學生情況制定適宜的德育工作目標和方案。同時,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議,獲取家庭方面的支持與配合,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班主任也需與學校做好溝通工作,提供反饋和建議,建議學校積極引進社會資源,定期邀請德育專家進校開展講座,增長學生的德育知識,提升、增強其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進而規(guī)范其行為和思想。
(四)開展實踐活動
德育工作講究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單純的理論教學往往只能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個固定的印象,難以將其充分融合到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中。初中階段學生課業(yè)較重,學校這個“象牙塔”,給學生帶來保護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探索社會、了解社會,影響了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需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增加社會閱歷,提高道德水平。
班主任可不定期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如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為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幫助,陪老人聊天,培養(yǎng)學生的敬老、助老意識;參加志愿者活動,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參觀生態(tài)園,培養(yǎng)學生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可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獲取反饋,加深對德育知識的理解,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真正在思想、行為上做出改變,進而提升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初中德育工作對學生身心發(fā)育具有重要影響。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密切的人,班主任應改進德育工作方式,摒棄傳統(tǒng)刻板的理論講解和說教,充分發(fā)揮榜樣和紐帶作用,改善師生關系,加強社會實踐,為學生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成長環(huán)境,為學生后期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凱.以人為本,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8(04).
[2]張虎.淺談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5(31).
[3]賈登龍.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J].學周刊,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