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舞蹈教學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必備技能的認識,從提高教師素質、明確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重構評價體系五個層面論述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幼兒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學前教育 舞蹈教學 技能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2B-0160-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將幼兒教育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逼渲校囆g教育中的舞蹈教學在幼兒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教學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必備技能之一。幼兒舞蹈教學能力主要包括:舞蹈基礎理論知識、舞蹈基本技能、舞蹈教學及創(chuàng)編能力。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將來是以幼兒作為教育對象的,因此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的目標并不是培養(yǎng)舞蹈演員,而是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具備組織、創(chuàng)編和表演幼兒舞蹈教學的能力,使學生滿足學前教育工作需求。
一、提高教師素質,奠定教學基礎
(一)提升教師職業(yè)情感。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對象是幼師。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想提高學生舞蹈教學能力,首先需要專業(yè)教師以愛為核心、以責任為靈魂,在教學中清晰認識到舞蹈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堅持理論與實踐、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舞蹈教學方法,以飽滿的情感和堅定的信念投入工作中,全面推動舞蹈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深化專業(yè)認知。根據調查發(fā)現,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大部分舞蹈教師雖然具有較豐富的舞蹈知識和較強的技術技巧,但由于他們缺乏對幼師專業(yè)的深刻認識、幼師舞蹈教學經驗不足,以致他們往往采用專業(yè)的舞蹈訓練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然而幼師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幼兒舞蹈教師,并不是培養(yǎng)專業(yè)舞蹈家。舞蹈教師應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加強幼兒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積極改進課程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舞蹈情感體驗,鼓勵學生進行舞蹈自學和創(chuàng)編,促進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明確教學目標,重視技能培養(yǎng)
(一)重視技能培養(yǎng)。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是為社會輸送幼師人才的,其舞蹈課堂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結合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舞蹈基礎訓練,夯實學生舞蹈專業(yè)基礎;二是建立舞蹈理論應用知識體系,教授學生舞蹈基礎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舞蹈創(chuàng)編能力,使學生能滿足學前教育的職業(yè)需求。
(二)強化職業(yè)特性。舞蹈教學必須結合舞蹈專業(yè)特點和學前教育職業(yè)特點,使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符合學前教育職業(yè)需求。幼兒舞蹈教學的本質是鍛煉幼兒身體協(xié)調能力,使幼兒學會用身體語言表達情感。因此,在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要從幼兒熟悉的音樂曲目和動作素材出發(f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獲取相關美學知識并能創(chuàng)編出符合幼兒特性的舞蹈;同時,將舞蹈與幼兒啟蒙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學生舞蹈教學能力。
三、整合教學內容,建構綜合課程
(一)舞蹈基本功的訓練。舞蹈是幼師必須具備的專業(yè)基本功。由于中職學生大部分在入學前沒有經過專業(yè)的舞蹈訓練,普遍缺乏舞蹈基礎。在舞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擇一些難度適中的素材,如從基本的站立開始,可以采取“完整帶練”到“重點示范”、從“關注全體”到“個別指導”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了解幼兒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分解動作,引領學生從逐個動作開始到最后的幼兒律動、舞表演、歌表演、集體舞等,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舞蹈基本功。
(二)舞蹈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舞蹈審美能力不僅是幼兒舞蹈教學的實際需求,也是幼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教學能力之一。在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舞蹈欣賞課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在《摘葡萄》欣賞課教學中,這個舞蹈作品體現的是摘葡萄、嘗葡萄的樂趣。在舞蹈中,一位新疆小姑娘到葡萄園經歷了“先酸、后甜”兩次嘗葡萄的歡樂之后,更加沉醉于摘葡萄的樂趣中,通過一連串的旋轉,讓人感受到舞者內心的喜悅之情。教師根據舞蹈內涵積極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進行相關舞蹈動作的演示,加深學生對舞蹈語言內涵的理解。
(三)幼兒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如下:
1.幼兒舞蹈模仿能力的培養(yǎng)。幼師舞蹈教學的對象是 3 至 6 歲的幼兒,所以舞蹈表情、姿態(tài)及動作等方面都要易于幼兒學習和理解。幼兒學習舞蹈往往是從模仿開始的,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動漫人物、動物的典型動作進行模仿,強化學生的模仿能力。如模仿《小跳蛙》中的青蛙跳、模仿《黑貓警長》中黑貓警長的經典動作、根據《小海軍》中的音樂模仿海軍動作等都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舞蹈模仿訓練。
2.動作示范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幼師在做示范動作時,必須做到手、腳、身體及面部都要全面展示給幼兒,這樣才能讓幼兒對舞蹈動作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具備舞蹈動作示范能力也是幼師的基本能力之一。而民族舞蹈有著豐富的肢體語言,加強學生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能力,讓學生了解漢族、傣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五大民族民間舞的“律動”及典型風格特點,可以豐富學生的舞蹈語匯,提高學生的舞蹈動作示范能力。
3.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能力的培養(yǎng)。舞蹈創(chuàng)編是幼師舞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專業(yè)應在舞蹈教學中穿插舞蹈創(chuàng)編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舞蹈作為一種藝術,為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空間。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既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特點,也要遵循藝術創(chuàng)造的共性規(guī)律。比如,幼兒在照相時喜歡用手比畫“V”來表達自己開心的心情,與此同時,他們身體上的其他部位,比如胸部、腰部、胯部等也會有一定的表達。在進行動作創(chuàng)編時,可以引導學生拋開成人的身份,用雙手的變化來表達“開花掌”,即屈臂于胸前,出右胯,同時胸部往前挺、雙腳往上蹦,表達一種高興、開心的情感。長時間積累的個性化創(chuàng)作,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高層次的創(chuàng)作,也是學生幼兒舞蹈教學能力提升的體現。
4.與幼兒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在舞蹈教學中,幼師只有與幼兒達成良好的交流,才能創(chuàng)編出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審美能力的舞蹈,讓舞蹈真正融入幼兒的生活。比如,在進行《小小解放軍》舞蹈課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幼兒的視角和邏輯思維出發(fā),思考用什么樣的語言與幼兒進行溝通才能更加符合幼兒語言特點?如何讓幼兒對解放軍產生深刻的印象并使其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如何讓幼兒理解歌詞內涵并掌握“握槍”“走步”“敬禮”“跑步”等舞蹈動作?等等。通過交流能有效喚醒幼兒的求知欲望,讓幼兒更容易記住舞蹈動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到幼兒園,尋找時間和機會與幼兒進行溝通、交流,獲取更多的語言信息,提高自身的舞蹈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幼兒溝通的能力。
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發(fā)展綜合能力
(一)以“做”為基調,實現“做中學、學中做”。陶行知先生強調:“在做中學、學中做。”其中,所謂做即是讓學生通過多實踐獲取直接和間接經驗。這種教學模式改進了傳統(tǒng)教育中理論與實踐分離的弊端,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通過“寓教于舞”的方式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舞蹈綜合教學能力。如對《小雞啄米》一課教學時,基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首先利用“小雞啄米”的視頻引領學生認真觀察小雞吃米的動作特征,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動作創(chuàng)編。即學生扮演小雞,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編小雞尋找食物、發(fā)現食物的過程、動作及表情。接著,繼續(xù)播放《小雞啄米》音樂,教師給學生做示范,并向學生講解“旁按手”“雞冠手”“提肘旁按手”“雞走步”等一系列造型。最后結合小雞啄米的故事,以游戲的形式師生共同學跳完整個舞蹈。在此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舞蹈教學的基本技能。
(二)豐富課外實踐活動。藝術實踐是舞蹈能力形成的不竭源泉。豐富課外實踐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真正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達成學以致用。對此,學校一是組織學生舉行舞蹈匯報演出和全校舞蹈比賽、參加全國幼師舞蹈技能大賽,讓學生通過舞蹈會演、舞蹈比賽,提高舞蹈技能,發(fā)展舞蹈綜合素質;二是在第二學年或第三學年,安排學生進行為期三個月或一個學期的幼兒園教學實習,讓學生認真觀察與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舞蹈技能和編舞方法。
五、重構評價體系,促進全面發(fā)展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舞蹈教學都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總結性評價體系,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舞蹈教學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要想提升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幼兒舞蹈教學能力,必須重視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的結合,注重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綜合發(fā)展。一要從舞蹈鑒賞能力、舞蹈編創(chuàng)能力、舞蹈表現力、教學能力等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其中,將學生的教學能力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二要強調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旨在充分發(fā)揮評價體系的激勵和調控作用,讓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對自身的舞蹈教學能力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和體驗,進而端正舞蹈學習的態(tài)度,提升參與舞蹈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舞蹈教學能力提升。
總之,幼兒舞蹈教學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崗位基本技能之一。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依據學生實際需求及崗位要求來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舞蹈課程教學模式,將創(chuàng)新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滲透到舞蹈教學中,全面提升學生的幼兒舞蹈教學能力,使學生成為優(yōu)秀的幼師人才。
【參考文獻】
[1]李 鑫.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現狀以及應對措施[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7(20)
[2]楊夢思.論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能力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9(10)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重點研究目“‘1+X背景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建設融合英語技能培養(yǎng)模式與實踐”(GXZZJG2019A033 ) 。
【作者簡介】韋吉莎(1990— ),女,壯族,廣西融水人,本科,廣西右江民族商業(yè)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社會教育。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