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shù)?/p>
◆摘 ?要:小學語文學科當中蘊涵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學生未來成長的重要學科,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康成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心理問題一直以來是小學教育當中的重點內容,當前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各方面的壓力。隨著家長對學生要求的提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參加各類課外輔導班,家長也并沒有從學生的心理發(fā)育角度進行考慮,學生會產生心理問題,影響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學策略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科教學當中,教師應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于學科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意志品質,促進學生積累擴展自我,和諧全面發(fā)展。這也是小學高年級階段語文學科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
一、教師需集中自身素養(yǎng)做學生的榜樣
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未來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有好的態(tài)度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積極向上的情緒,讓整個課堂中充滿正能量,用真摯的微笑和溫柔的話語感染學生,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在語文教材當中有愛國主義相關內容時,要以正義愛國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微笑、眼神、動作、話語等都可以讓學生受到鼓舞,也讓課堂變得更加輕松活潑。課堂氛圍比較沉悶時,學生也很難學好,課堂會變得更加壓抑。教師的適當調節(jié)或將一些開心的元素融入課堂,學生就會擁有更好的心態(tài),這時學生開懷大笑,也會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歡快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壓力更小,增進師生情感,提高教學效率。在活躍學生思維的過程中,讓學生保持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并積極的參與學習。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習中尋找到快樂,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要作用,為以后的發(fā)展不斷努力。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通過語文教材傳遞健康思維
當前的教學改革環(huán)境下,更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與以往的應試教育相比較,當前的教育并不是將升學作為唯一目標。當前的教育更注重高年級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是一門基本學科通過有效教育,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考方法,當前的教育并不是讓學生掌握應試技能,而是為能讓學生發(fā)展成為有用人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心靈是在不斷的教育過程中逐漸塑造起來的,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在日常的語文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并參考課本當中的教學素材,將課文中的深層次內涵引申出來,并傳遞給學生。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進行探討,并將教學的重點知識傳遞給學生。
(二)在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學氛圍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時刻留意每個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引導學生擁有健康的品質和人格,并培養(yǎng)學生擁有健全意志,良好的適應能力。例如,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鼓勵,以增強學生自信心,避免敷衍了事。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傾注更多的情感內容,應對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正確引導學生,以良好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生活學習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減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心理障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營造出輕松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內容。培養(yǎng)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熱愛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學生之間也應互相幫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愛生活,讓學生更加積極自主的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例如,在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筆者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這篇文章主人公寫了一首詩母親說精彩極了,父親卻說糟糕透了,以此對學生進行提問“這種狀況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然后讓學生帶著疑問閱讀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當中的親情,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三)通過學生的課后學習生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要在短時間內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狀態(tài),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師需要有效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在學生課后作業(yè)和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對課文背誦理解,部分學生對于這樣的作業(yè)感覺到比較枯燥,學生缺乏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為了轉變學生的這一現(xiàn)狀,教師就應該通過課文中的古詩詞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內容簡潔豐富,具有抒情的特征。通過學生簡單的理解,加強學生的記憶,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主性有著積極的作用,從古詩文內容達到熏陶,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精髓和民族文化的作用。教師應從整體進行分析,考慮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需要聯(lián)系學生心理健康教學因素,引導學生積極練習。還需要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讓學生體會到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在學生完成課后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家庭背景,真正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讓學生在班級大家庭中要與其他同學和諧相處,避免學生出現(xiàn)嫉妒心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質。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個人品質,情感因素對學生人格發(fā)展心理素質至關重要。高年級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更好調整自己心理狀態(tài),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態(tài),為以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袁榮宏.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6(27):153.
[2]黃恒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7(10):246.
[3]楊亞文.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學周刊:上旬,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