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
摘要:在新教改以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社會和學校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教育水平的提高,社會對人的要求逐步提高,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并頒布文件,對現(xiàn)有的不適用當代的教學方式提出整改,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培育出全面型人才?,F(xiàn)如今,科技發(fā)展迅速,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在高中教學中也引進了學習信息技術的課程。但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許多學校和學生并不注重該課程的學習,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的影響,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并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課程安排不合理。本文以學生為本為出發(fā)點,探析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旨在提出以學生為本的高中技術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以學生為本;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是現(xiàn)如今最熱門的話題,信息技術所涉及的領域眾多,在人們?nèi)粘I钪?、國家軍事上以及許多高端科技產(chǎn)品的制作過程當中,都需要用到信息技術。因此,高中學習信息技術是極為必要的,學習它有利于高中生為大學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能夠以自己的能力解決較為簡單的信息技術問題。在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教師應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基礎有一定的把握,如此才能在備課過程中更好地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也應該提高自身能力,不斷學習新穎的教學模式以及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以便于為學生解答疑惑,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打造多樣化的課堂。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忽略學生主體作用
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科目,具有簡單和復雜不同程度的學習內(nèi)容。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學生適合學什么,能夠學什么,忽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只在意自身的教學情況,以教師的角度安排學習課程,導致學生覺得信息技術的知識生澀難懂,學習難度大,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這大多數(shù)是因為教師跟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不夠了解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習現(xiàn)狀。
(二)信息技術課授課方式單一
大多數(shù)高中教師受傳統(tǒng)觀念和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采用填鴨式教學,不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只是作為被動的傾聽者和接受者,教師則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并沒有自主思考的時間,不利于學生實際運用信息技術。在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新教改的推動的背景下,單一的授課方式應該被淘汰,因為此種教學方式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并不能培育出社會上所需要的人才。
(三)教師和學生不注重信息技術課堂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影響重大。而現(xiàn)如今中國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學和學生將重心向傳統(tǒng)考試科目傾斜,并不注重信息技術課堂。但如今的發(fā)展趨勢,信息技術占據(jù)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對高中學生來說,學習信息技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是今后發(fā)展的一大助力。教師和學生理應重視信息技術課堂,開展以學生為本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二、以學生為本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的了解,調整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案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式的前提是教師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所把握。在備課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情況安排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此才能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信息技術教學包括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兩個部分,在講授理論知識時可借助多媒體設施,以視頻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這很好地照顧到信息基礎薄弱的學生。大多數(shù)高中生喜歡上網(wǎng),教師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更順利地完成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在獲取網(wǎng)上信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學生熟悉的網(wǎng)站為教學示例,進行課堂教學,如何在該網(wǎng)站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網(wǎng)絡信息等。
(二)拓展多種教學方式,打造趣味性課堂
信息技術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一門科目,且理論性很強,如用單一的教學方式,教師一味地結合課本,采用傳統(tǒng)式教學,會導致課堂過于沉悶、無趣,學生的學習興致也會下降,造成學習效果低下等問題。因此應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以學生為本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是極為必要的。教師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示例:可采用學生小組合作模式的學習,在這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索信息技術的魅力,以自身能力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遇到難題時,小組可以討論如何解決,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例如:在圖文混排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將班上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自主學習該節(jié)的知識,教師可在旁指導,提出適當?shù)囊庖?,最后以小組作品評比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刺激學生產(chǎn)生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應該緊跟時代發(fā)展,符合當下人才需求,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開展以學生為本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在分析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教師應充分意識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何其重要,在信息技術的授課中,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調整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案,打破單一的教學方式,拓展多種教學方式,打造趣味性課堂。
參考文獻
[1]董燁.以學生為本,建構信息技術有效課堂[J].中學課程資源,2018(07):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