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賢芬
摘要:自人類活動以來群眾文化便是已經存在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這一社會文化現象在當前階段也是我國文化領域建設的重要內容,有著非同一般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群眾文化對社會群體來說有著群體認同、娛樂、交流和團結等功能,對文化建設而言可以圍繞群眾文化建立一個活躍的交流平臺,成為社會優(yōu)秀文化的載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文化產業(yè)市場的開辟都起著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對此,本文首先闡述了群眾文化的主要概念,然后從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這兩個方面展開對群眾文化的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
一、前言
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是我國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群眾文化正代表著我國社會群眾的主要價值觀,能夠展現出我國多彩的文化特色。我國群眾文化所帶來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對我國社會文化的建設能夠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隨著近些年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提升,而群眾文化代表著我國人民的實際生活,能夠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群眾對文化的需求,為了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就需要著力加強文化建設,凝聚多種社會群眾文化,在發(fā)展中不斷壯大群眾文化,充分發(fā)揮出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為社會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
二、群眾文化的概述
實際上,群眾文化這一概念一直以來并沒有十分準確的描述,這并不是說群眾文化沒有明確概念或者過于單一,主要是指群眾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貫穿了多年社會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也會出現在社會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多個領域,會以多種形式活躍在社會群眾的活動中。實際上,群眾文化主要針對的是社會群眾,能夠彰顯出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以下從文化現象和文化建設這兩個方面展開對群眾文化概念的闡述。
首先,從文化現象的角度上來說。群眾文化是被人們適應的。社會群眾長久以來除了日常從事自身的職業(yè)以外,會在業(yè)余時期參加其他種類的活動來達到娛樂的目的。社會包含了人和自然以及文化等復雜內容,可以將社會中出現的群眾文化看作許多人樂于參與的一種文化類型,由此可見群眾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群眾文化還會貫穿于社會群眾生活的多個方面,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群眾文化會出現在社會的多個領域和多個地區(qū)中,包含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在每個民族、每個地域和每個時代中群眾文化都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1]。
其次,從文化建設的角度上來說。我國的群眾文化代表著我國的民族特色,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類型,同樣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可以將群眾文化看作一份獨特的文化事業(yè),群眾文化有著屬于自己的工作隊伍,是一份可以推動我國文化建設發(fā)展的文化事業(yè),有著自身的文化管理內容與文化活動。在當前階段,群眾文化的發(fā)展與我國文化建設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的,群眾文化的進步與社會精英文化也是同步發(fā)展的,并且與民族文化和民間文化之間都有著很大的關系。
三、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一)交流與娛樂功能
對群眾文化來說,交流功能和娛樂功能作為最基礎的社會功能,所發(fā)揮出的交流功能和娛樂功能也是十分顯著的。對社會群眾的生活而言,交流和娛樂活動是最基礎的社交需求,而群眾文化活動是一種群體娛樂活動,對活動沒有過高的藝術要求,對參與活動的人群也沒有過高的要求與約束,是老少皆宜均可參加的娛樂活動。因此,群眾文化活動的參加人數比較多,有大部分是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同時參加,大部分人都是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那么這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便可以給人們帶來許多娛樂性。
當下,群眾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生活是現代人類生活的重要娛樂活動,能夠體現出現代人類的娛樂生活。當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之后,便渴望從豐富的文化生活中享受幸福感。隨著近些年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國勞動生產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這就使得社會群眾享受了更多的空余時間,但同時這一變化,也拉寬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群眾交流間的關系日益復雜起來。在城市中,人們會受到工作和學習的局限,日常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圈子里,與外界的交流會越來越少;在農村里,原先常規(guī)的田園生活受到近年市場經濟的影響,被當前的大環(huán)境瓦解,農村許多剩余勞動力開始向城市涌進,成為往返于城鄉(xiāng)間的流動人口。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發(fā)展背景下,城市經濟也朝著農村不斷擴展,隨著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原先傳統(tǒng)熟人社會的文化環(huán)境被逐漸瓦解,在這種情況下更能突顯出交流對群眾生活和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而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成為社會群眾生活娛樂和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可以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交流功能與娛樂功能[2]。
(二)團結與儀式功能
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儀式,不論是早期的宗教儀式和民俗儀式以及巫術儀式,還是國家組織和社會群體一直存在的政治儀式,這些儀式都離不開群體組織的文化活動,如群體舞蹈或音樂活動等。除了群體儀式,從個體的角度上來看,人的一生也會參與到多個社會活動當中,個人從出生到婚嫁再到喪葬等。并且我國各民族對儀式都有著很高的重視度,就拿婚嫁和壽辰等重要儀式來說,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習俗和規(guī)矩,而這些活動都是與群眾文化相結合的。在儀式活動中也需要滲透群眾文化活動,這樣能夠避免儀式活動太過單一,可以賦予儀式活動更多的娛樂性。二來群眾文化能夠使儀式更加嚴肅和正式。群眾文化活動能夠讓參與成員更具凝聚力,起到增強社會團結性的重要作用。在當前階段,我國有許多少數民族地區(qū),特別是民族村寨所組織的重要儀式活動是由整個民族或整個村寨共同組織,這樣就提供了一個增強團結的機會。實際上,在經濟發(fā)達的城市中,群眾文化活動也能夠起到增進感情和增強團結的作用。
(三)符號和象征功能
在現代社會中,有許多社區(qū)或民族都比較重視自身的文化形象,依賴于塑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現象來傳播社區(qū)或民族的形象,從而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帶來較好的文化利益和經濟利益。塑造文化形象,就需要建立獨特的名片,簡單來說,也就是推出具有代表性的符號。而群眾文化能夠真實地反映出當地民眾的風土人情,所以在塑造城市形象和尋找代表性符號時就自然離不開群眾文化,特別是能夠直接反映出群眾生活的群眾文化。由此可見,當地城市的群眾文化質量是城市最直接且生動的符號標志。想要塑造一個良好的地區(qū)形象和民族形象就需要將群眾文化發(fā)展好,尤其是具備獨特或歷史色彩的地域文化或民間文化,均是塑造文化形象的重要需求,同時還能夠體現出在傳統(tǒng)群眾文化的前提下必須對文化展開的創(chuàng)新,實際上群眾文化的創(chuàng)新是一種地域形象和民族形象的延續(xù),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群眾文化便具備象征和符號意義[3]。
四、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
(一)居民生活質量與自身素質的提高
實際上,社會群眾在關注文化的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地提升自身的生活質量和文化素養(yǎng),對基礎道德建設也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在群眾活動中能夠讓社會群眾在娛樂活動中進行溝通和交流,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便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可以自知和不自知地接受良好理論思想的引導,對提升整體文化素養(yǎng)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近些年我國的文化事業(yè)正在蓬勃發(fā)展,這就為我國國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提供了更多學習文化知識的機會。隨著我國對儒家文化理論的宣傳,對更多正能量知識和道德理論觀念的宣傳,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會更加友善,進一步營造了輕松和諧的社會氛圍。在當前階段,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生活中的文化,其中群眾文化以一種更自由、更輕松的形式,讓群眾能夠在緊張工作之余有機會參與到其他娛樂活動中,豐富群眾的業(yè)余生活,提升社會群眾對國家和社會的熱愛度。
(二)為主導文化提供重要平臺
我國的主導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核心,那么該如何發(fā)揮出主導文化的指導作用是文化建設的關鍵問題。主導文化可以為人類社會生活提供重要支撐,同樣也是推動文化發(fā)展的主要指導思想,在多元文化與多元價值觀念中,主導文化的存在是確保多元文化可以共同發(fā)展或和諧發(fā)展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見,便可以利用文化手段來廣泛傳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與體系,起到不斷維護社會思想基礎的作用。對此,主導文化必然可以充分利用群眾文化。由于積極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人數比較多,并且群眾文化活動所具備的形式和類型比較豐富,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保持輕松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這時將主導文化與群眾文化相結合,能夠用輕松愉悅的形式來武裝群眾,為主導文化提供一個重要的引導平臺。
五、結語
隨著近些年我國經濟文化事業(yè)的不斷進步,在推動社會經濟的同時需要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群眾文化的建設實際上是推動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在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為社會發(fā)現新的發(fā)展機遇。對此,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出群眾文化所具備的社會功能,正確認識群眾文化所涵有的文化價值,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有目的的推動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fā)展,為我國文化強國的建設提供堅定的基礎目標。
參考文獻:
[1]孔旭婷.淺析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1(2):138.
[2]李偉.世紀之交群眾文化現狀、難點及對策——齊齊哈爾市社會群眾文化調查[J].理論觀察,2016,3(10):56.
[3]李達軒.對我國農村傳統(tǒng)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本,2017,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