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蕙源 張瑞欣 謝源媛
[摘 要] 大學新生宿舍分配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也關系到校園安全穩(wěn)定。寢室是大學生休息、交往、學習、娛樂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在校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調查小組分別考察了部分典型高校,最終選取了三所擁有不同于傳統(tǒng)宿舍分配系統(tǒng)的高校,包括中國傳媒大學、上海大學和南京大學。通過廣泛深入了解當今宿舍分配解決方案,學習前人和他人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希望從中吸收、借鑒,并思考有待發(fā)展之處。
[關鍵詞] 高校教育管理;宿舍分配
[作者簡介] 楊蕙源(1997—),女,山西臨汾人,上海海洋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張瑞欣(1999—),女,山西太原人,上海海洋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謝源媛(1999—),女,廣東深圳人,上海海洋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 G647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43-0036-02 ? ?[收稿日期] 2020-03-25
一、引言
為了充分了解當代住宿學生關于宿舍分配的看法,調查小組對全國2016—2019年級高校住宿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隨機整群抽取并發(fā)放了一份關于全國高校學生對當前宿舍滿意度的無記名調查問卷,收回全國各地共3875份,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通過調查發(fā)現,14.86%的被調查者對目前宿舍不滿意,27.77%的被調查者對目前寢室感受一般,57.37%的被調查者對目前寢室滿意。即近一半的人對當前寢室感到不滿意;其主要原因依次是作息習慣、個人衛(wèi)生、內/外向性格、是否玩游戲、經濟條件、有無住校經歷等。
二、現有部分新生宿舍分配方式
有專家表示,為了塑造新生建立和諧的新型寢室關系,在宿舍分配上應當適應新生的群體性特點,在合理的范圍內滿足其對個性化的需求。同時,學生對宿舍的需求也成為日后在教學管理中學校和老師對學生了解的一個新參考。為了能讓所有的大學新生都擁有四年溫馨、和諧的大學宿舍時光,已經有許多大學有了完善宿舍分配的想法。這些實踐可以為宿舍分配方式的完善提供許多有利的經驗。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學及其新生宿舍分配方式:
1.中國傳媒大學:自選室友
經過前期一系列的新生數據整理、房源分配、模擬選房等準備工作,中國傳媒大學的新生可以中傳的公寓學生行為管理平臺上自主挑選房間和舍友[1]。這種方法引起了同學們很大的參與熱情,許多同學感謝學校給他們提供的這次自由選擇宿舍的機會,很多同學們感到很開心,因為不僅可以選到心儀的宿舍,而且還可以與一些關系良好的同學生活在一起[2]。
2.上海大學:按興趣愛好分配室友
從2018年開始,上海大學在按大類招生的新生中實行“按照興趣分配住宿”。新生被高校各自納入大類招生的理工、經管、人文等三個大類下,而后直接根據學生的需求安排寢室,最后才根據寢室組合為班級,并分配輔導員。學生可以登錄網絡系統(tǒng)中在線申請住宿,宿舍申請表中所涉及的作息習慣、學習意向、休閑興趣這三個需求指標在匹配室友的過程中權重各有不同,但根據學生需求,作息時間應當放首位去進行考慮,盡量做到完全匹配。上海大學按興趣愛好分配室友的理念體現了以學生為本,這種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受到了大批學生的認可[3]。
3.南京大學:利用大數據算法匹配室友
南京大學發(fā)放了“南京大學2018級本科新生宿舍分配意向調查”問卷,并保證調查信息只會在宿舍分配時被提供給校方參考使用,不會對外泄露學生的隱私。為實現新生宿舍智能化分配,在這份新問卷中,融入了更多元、更細化的問題,不僅包括了“作息時間”“空調使用情況”“個人衛(wèi)生習慣”“共用物品和消費傾向”“是否愿意幫忙室友拿快遞”“聽歌聲音大小”等調查選項,還包含了“興趣愛好”一欄[4]。
針對00后群體興趣愛好廣泛,分散度高的問題,南大采用‘隱語義模型算法量化評估新生之間的興趣愛好相似度?![語義模型是通過一些隱含特征聯(lián)系人和物,即使新生并沒有明確的提出有個別愛好,但可以通過挖掘與他已有的愛好的潛在關聯(lián),推算出他可能感興趣的方面。例如,喜愛戲劇的同學可能會通過《趙氏孤兒》與對歷史有興趣的同學產生共鳴。物理達人可能因為冷凍電鏡和生物愛好者有了話題[5]。實踐顯示,這為新生們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帶來了正向的積極因素。
三、寢室分配人性化帶來的優(yōu)勢
1.生活質量方面:減少宿舍矛盾,規(guī)避沖突風險
對于行為相近、步調一致的宿舍成員,可能相互磨合的難度較低,過程比較和諧;且在合理的范圍內,每個人都幾乎沒有必要為了遷就而在其原有的生活習慣與生活狀態(tài)上做出過多的讓步與妥協(xié)。這有利于減少宿舍矛盾的產生,在避免沖突風險出現的同時,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對于高校管理者,這種方案有助于降低日后宿舍的管理難度[6]。
2.素質方面:提高集體生活質量,發(fā)展成長良性循環(huán)
近年來報道中常常吸引人們注意的“學霸寢室”,就是成長良性循環(huán)的一個例子。學霸寢室之所以能吸引到人們的注意,不僅在于他們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更在于他們的難得。一間“學霸寢室”的形成,最關鍵的是寢室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進取的學習熱情。在靈活、科學、人性化的宿舍分配模式下,通過制度上的助力,集中效應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6]。
四、結語
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實行人性化宿舍分配的難度已經不再是那么艱難。目前,有很多高校已經嘗試在宿舍分配上主動地打破傳統(tǒng)方式,積極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選擇的權利,也有高校選擇開展相關調查,將大數據等高新技術應用其中,產生了有趣的“化學反應”。能夠和性情相投的人住一起固然很好,但有研究證明性格互補的人更容易長時間的相處,并能拓寬眼界。在多元化的環(huán)境中成長,可以幫助學生增強溝通、磨合的能力,并學習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如何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大數據算法,在實踐中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考驗著高校的管理智慧。
參考文獻
[1]李風菊.中傳2017級新生網上“開搶”宿舍[EB/OL].http://www.cuc.edu.cn/zhkx/8945.html.2019-08-24.
[2]宗媛媛.高校宿舍分配如今都用上“算法”了[N].解放日報,2018-09-05.
[3]翁江林.“定制”室友:上海大學首次按興趣愛好分配新生室友[N].解放日報,2019-08-30.
[4]南京大學用大數據給新生分宿舍,幫助尋找習慣、愛好相近室友[DB/OL].-www.thepaper.cn/n...-2018-8-28.
[5]范娜娜.用大數據分宿舍,彰顯高校人文關懷[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18(10):41-41.
[6]周裕東.人性化宿舍分配模式的實現路徑與價值審視[J].西藏教育,2019(8):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