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梁飛騰
(陽江市人民醫(yī)院, 廣東 陽江 5295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主要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沉積導致冠脈腔阻塞、 狹窄, 引起患者心臟缺血、 缺氧, 嚴重時可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 臨床治療冠心病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及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PCI), 其中PCI 可疏通狹窄、 阻塞冠脈, 恢復冠脈血流, 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在臨床治療冠心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 目前臨床對于PCI 治療冠心病的研究多在有效性及術后再狹窄等方面[3-4], 關于心率變異性改變方面的研究較少。 鑒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PCI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對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選擇2018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我院就診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80 例,隨機分為兩組, 各 40 例。 對照組男 23 例, 女 17 例; 年齡 42~ 72 歲, 平均 (59.23 ± 9.48) 歲; 病程 1 ~ 8 年, 平均 (3.57± 1.12) 年。 觀察組男 24 例, 女 16 例; 年齡 43 ~ 71 歲, 平均(59.46 ± 9.74) 歲; 病程 1 ~ 9 年, 平均 (3.84 ± 1.18) 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 ②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③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 ①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 ②合并肝腎功能障礙; ③合并心肌梗死; ④合并左心收縮功能不全。
1.3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 口服阿司匹林 (陜西新豐禾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61020146, 規(guī)格 0.3 g) 以及其他抗凝藥物、 血管緊張轉(zhuǎn)換酶抑制劑等進行治療。 ②觀察組采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 麻醉后, 對股動脈進行穿刺,置入鞘管, 導絲引導下將造影導管送入, 推注造影劑, 根據(jù)冠脈病變血管情況選擇支架、 球囊等, 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 血流達到TIMI 3 級, 靶血管殘余的狹窄不超過10%, 手術過程無嚴重心臟不良事件即為成功。
1.4 評價指標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3 個月的心率變異性 (HRV), 采用小波變換法檢測, 包括全部竇性心搏 RR 間期的標準差 (SDNN)、 RR 間期平均值標準差 (SDANN)、 平均心動周期的標準差 (SDNN Index)、 心臟總能量 (TP)、 高頻成分 (HF)。 ②比較兩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 包括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計量資料以 x ± s 表示, 組間用獨立樣本 t 檢驗, 組內(nèi)用配對樣本 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RV 指標治療前, 兩組的 SDNN、 SDANN、 SDNN Index、 TP、 HF 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治療后,兩組的 SDNN、 SDANN、 SDNN Index、 TP、 HF 水平均升高, 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 1。
表 1 兩組的 HRV 指標比較 ()
表 1 兩組的 HRV 指標比較 ()
注: 與同組治療前相比, aP <0.05。
指標 時間 觀察組(n=40)對照組(n=40) t P SDNN (ms) 治療前 95.68±21.35 94.38±20.06 0.281 0.780治療后 123.12±24.03a 107.87±22.42a 2.935 0.004 SDANN (ms) 治療前 84.54±20.38 83.53±21.42 0.216 0.830治療后 118.13±23.95a 97.85±23.12a 3.853 0.000 SDNN Index(ms)治療前 47.53±17.45 47.68±18.47 0.373 0.970治療后 66.24±19.64a 56.89±16.96a 2.279 0.025 TP (ms2) 治療前 825.54±230.38 831.53±222.42 0.118 0.906治療后 1391.13±253.95a 1092.85±320.12a 4.617 0.000 HF (ms2) 治療前 32.53±11.45 33.68±10.47 0.469 0.641治療后 47.24±11.64a 40.89±10.96a 2.769 0.007
2.2 不良心血管事件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較低,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 2。
表2 兩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較 [n (%)]
冠心病是臨床的常見病、 多發(fā)病, 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 冠心病發(fā)病率逐年增加[5]。 由于脂質(zhì)沉積在冠狀動脈血管內(nèi)膜上, 發(fā)生結(jié)締組織及內(nèi)皮細胞血小板聚集、 增生等, 導致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使管腔閉塞或狹窄, 對正常的心肌血供造成影響[6]。 PCI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情況, 使心肌血液灌流加強, 現(xiàn)已在臨床應用廣泛[7]。 因此, PCI 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供有改善效果, 提升HRV 是臨床廣大醫(yī)師所關注焦點。
HRV 是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定量分析指標, 在生理狀態(tài)下,交感神經(jīng)與副交感神經(jīng)維持心臟的正?;顒樱?保持迷走神經(jīng)緊張性, 具有主導調(diào)節(jié)作用, 迷走神經(jīng)功能正常時, HRV 保持增高或正常, 如迷走神經(jīng)損傷時, HRV 會有所下降[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治療后, 兩組的 SDNN、 SDANN、 SDNN Index、TP、 HF 水平均升高, 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P <0.05); 觀察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提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PCI 治療可有效提升心率變異性, 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PCI 操作簡單、 恢復快, 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可消除冠心病的軀體相關癥狀, 促進患者康復, 早日進行工作, 進而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以提升[9]。 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由于缺氧、 心肌缺血等刺激打破了心臟的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 發(fā)生心臟反射活動, 交感神經(jīng)張力增加, 抑制副交感神經(jīng)活動, 因此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HRV 降低。 HRV 的降低與冠脈狹窄程度、 心臟性猝死等不良事件密切相關。 PCI 較藥物治療對心肌血供有更為持久的改善作用, 可有效增強迷走神經(jīng)活力, 減弱交感神經(jīng)活力, 穩(wěn)定持久地提升HRV, 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但鑒于本研究樣本量有限, 術后隨訪時間較短, 后期應加大樣本量, 延長隨訪時間, 進一步分析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療效。
綜上所述, PCI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可有效提升HRV,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