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文, 馬錦海, 趙雅慧
(汕頭潮南民生醫(yī)院 耳鼻喉科, 廣東 汕頭 515041)
慢性鼻-鼻竇炎 (CRS) 是常見于耳鼻喉頭頸外科的疾病,發(fā)病率較高, 患者常伴有頭昏、 頭痛、 鼻腔出血、 視力下降等臨床表現(xiàn), 病情反復, 對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1]。 傳統(tǒng)藥物治療雖有一定療效, 但起效緩慢, 且不能有效根治, 極易反復。 傳統(tǒng)篩竇開放手術可清除病灶, 但其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 不利于患者遠期恢復[2]。 近年來, 隨著內窺鏡技術的發(fā)展, 鼻竇內窺鏡手術在臨床廣泛應用, 并取得一定療效[3]。本研究旨在探討高滲鹽水沖洗鼻腔聯(lián)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療效,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 ①符合相關診斷標準[4]; ②依從性較好; 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惡性腫瘤者; ②伴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 ③妊娠哺乳期婦女; ④有既往鼻部手術史者。 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兩組各30 例。 對照組男16 例, 女14例; 年齡 32 ~ 62 歲, 平均 (46.23 ± 4.48) 歲; 病程 1 ~ 5 年,平均 (3.37 ± 0.92) 年。 實驗組男 14 例, 女 16 例; 年齡 33 ~61 歲, 平均 (46.46 ± 3.74) 歲; 病程 1 ~ 5 年, 平均 (3.34 ±0.88) 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1.2 方法兩組均采用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 氣管插管麻醉后,在鼻竇內窺鏡顯示下, 將鉤突、 篩泡、 鼻竇口、 鼻竇腔等病變組織依次清除; 如合并鼻息肉, 應先清除鼻道肉芽、 息肉, 再進行鉤突手術治療; 對額竇、 上頜竇進行自然開口擴大; 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實施中鼻甲下緣的大部分切除或部分切除, 如合并鼻中隔偏曲則同期進行矯正術, 術后1 周后開始定期清理鼻腔, 直到術腔上皮化成功。 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沖洗鼻腔:0.9% NaCl 500 mL + 地塞米松 (江蘇朗歐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32026440, 規(guī)格 1 mL ∶5 mg) 10 mg + 慶大霉素 (江蘇朗歐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32021610, 規(guī)格 1 mL ∶2 萬單位) 16 U 沖洗鼻腔, 2 次/d; 實驗組給予高滲鹽水沖洗鼻腔:溫開水1 000 mL+25 g 食鹽配成2.5%高滲鹽水, 加地塞米松10 mg+ 慶大霉素 16 U 沖洗鼻腔, 2 次 /d。 兩組均連續(xù)沖洗 14 d。
1.3 評價指標①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具體療效標準[4]: 顯效: 鼻竇口開放良好, 癥狀評分降低>60%; 有效: 鼻竇口開放良好, 癥狀評分降低40%~60%; 無效: 癥狀評分降低<40%??傆行?=顯效率 + 有效率。 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個月的生活質量。 采用 SNOT-20 量表[5], 包括噴嚏、 流鼻涕、咳嗽等20 個項目, 每個項目0 ~5 分, 分數(shù)越高表明對生活的質量的影響越大。 ③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24 h 的疼痛程度。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6], 總分 0 ~ 10 分, 0 分表示無疼痛, 10 分為劇烈疼痛, 分數(shù)越高則患者疼痛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 96.67%, 高于對照組的73.3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 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2 生活質量術后, 兩組的 SNOT-20 評分均較術前降低, 且實驗組的 SNOT-20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 2。
表 2 兩組手術前后的 SNOT-20 評分比較 (, 分)
表 2 兩組手術前后的 SNOT-20 評分比較 (, 分)
組別 n 術前 術后 t P實驗組 30 42.15±13.40 10.83±6.76 11.430 0.000對照組 30 43.22±12.45 17.36±5.45 10.422 0.000 t 0.320 4.119 P 0.750 0.000
2.3 疼痛程度術后, 兩組的VAS 評分均較術前降低, 且實驗組的 VA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 3。
表 3 兩組手術前后的 VAS 評分比較 (, 分)
表 3 兩組手術前后的 VAS 評分比較 (, 分)
組別 n 術前 術后 t P實驗組 30 6.25±0.48 1.73±0.56 33.566 0.000對照組 30 6.22±0.55 3.15±0.85 16.609 0.000 t 0.225 7.641 P 0.823 0.000
慢性鼻-鼻竇炎 (CRS) 在各個年齡群體均有發(fā)生, 且發(fā)病率較高, 具有反復性, 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 臨床認為與環(huán)境及微生物感染有關[7]。 CRS 患者一般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減退、 頭痛等臨床癥狀, 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應給予有效的治療, 促進患者恢復。 采用藥物治療可避免手術創(chuàng)傷, 但藥效起效較為緩慢, 治療時間較長, 無法對竇腔及鼻竇功能進行有效保護, 臨床癥狀難以及時改善, 通常僅作為輔助治療。 因此, 對于CRS 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手術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兩組術后的SNOT-20 評分、 VAS 評分均降低, 且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表明CRS 患者采用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減輕術后疼痛, 提高生活質量。 鼻竇內窺鏡手術可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較為顯著的改善, 鼻竇內窺鏡手術有較為清晰的手術視野, 可多角度窺視鼻腔內的病灶組織, 進而將病灶徹底清除。 鼻竇內窺鏡手術可避免損傷患者鼻腔內的正常組織結構, 防止患者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 同時還可矯正鼻中隔, 減輕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生活質量。 對患者的鼻腔進行沖洗, 可促使纖毛擺動頻率加快, 提升纖毛傳輸速率, 提升鼻黏液纖毛的傳輸功能, 對炎性介質的分泌起到阻礙效果,從而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 在早期應用較多的是生理鹽水沖洗, 有助于增強局部血液循環(huán), 提高纖毛黏液清除功能; 高滲鹽水可減輕術后鼻腔黏膜水腫, 促進術腔愈合, 縮短上皮化時間,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在臨床使用鼻內窺鏡治療鼻竇炎時應由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進行主刀, 盡量減少術中出血量, 避免因出血過多導致鏡頭模糊, 降低手術效果; 對于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術中應對其采取積極的降糖、 降壓處理; 在手術過程中, 應注意擴大上頜竇口自然開口; 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應進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 此外, 處理竇口鼻道復合體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有研究 [8] 認為, 慢性鼻-鼻竇炎患者術后的恢復期較長, 通常長達數(shù)年。 但本研究的隨訪時間僅為1 個月, 且樣本量較少, 因此應延長隨訪時間, 增加樣本量, 進一步跟蹤研究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 高滲鹽水沖洗鼻腔聯(lián)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療效顯著, 利于改善臨床癥狀, 減輕術后疼痛, 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