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洪中學 蔣春艷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學校作為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高素養(yǎng)的最主要陣地,具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在學校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能充分影響學生。校園的文化氛圍、道德約束乃至價值取向等,都會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這一問題會導致學生無法獨立自主思考問題。目前家庭中獨生子女較多,家長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溺愛。更有甚者,將學生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導致隔代教育問題頻頻發(fā)生。
體罰學生,會造成父母與學生身心俱疲,傳統(tǒng)的家長觀念認為體罰學生是理所應當的,更有家長在學生一出生就已經為學生設計好人生計劃,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實際上現代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更加靈活、平等。優(yōu)秀的教師與家長都會給學生更加寬廣的學習與交流空間,積極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我國傳統(tǒng)文化羞于談性,也很少有家長告訴學生需要學會如何有效自我保護。目前家庭性教育問題十分嚴峻,甚至很多國內的家長自己的性教育意識與知識都十分貧乏,傳統(tǒng)文化的束縛讓他們羞于向學生談性別意識,還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自學獲取,而實際上我國青少年的性教育十分缺乏,需要學校教師與家長友好配合,共同教育學生,讓學生的心靈能更加健康。
欣賞鼓勵法是比較有利于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我們知道,被他人夸贊能增強自信心,對于學生來說,有人欣賞他們的能力與表現,會讓他們更加自信,并積極向上,擁有更加強大的學習動力。教師要多看學生的優(yōu)點,關注其進步,只要有一點進步,就要適當稱贊。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滑坡,也不要過于苛責,要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找到缺點后及時補救,進而幫助學生重拾自信心,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更加溫暖,情緒上也會更加穩(wěn)定,學習也會更加進步。
與學生交流時的幾點建議:第一,要改變對學生說話的語氣,比如說學生做錯了事,家長不能說:“不用想了,這肯定是你干的?!奔议L應該這樣說:“這是誰做的,能跟我講講嗎?”第二,要將命令式口氣轉化成商量的語氣。比如要求學生去做什么事,不能說:“你必須怎樣”,而要說:“我們這樣做可以嗎?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嗎?”第三,可以將諷刺的口吻改成期待的語態(tài)。比如說教師不能說:“你能做到嗎?簡直不可能吧!”教師可以改成:“你來試試,應該沒問題的!”
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種類型的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現代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與學生關系更加融洽,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未來棟梁。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教師與學生說話時,要用商量的口吻,遇到問題不要急躁粗魯,應該進行商討,找到最佳解決方法,讓相處氛圍更加融洽。此外,要營造更加輕松的交往氛圍,讓學生形成好的性格,要知道暴力只能帶來暴力,刻薄只能讓學生性格內向,而平等會讓學生性格健全,慈愛會讓學生形成共情,讓學生的性格、品德都得以形成。此外,良好的教育氛圍能讓學生擁有更好的人生,進而形成全面發(fā)展的態(tài)勢,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重視的一部分。
在教育中樹立榜樣,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教育的主體,有句老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苯處熢诮逃龑W生的同時,自己也要將要求學生的事情做到位,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出一番事業(yè),進而再要求學生好好學習,做出成績。要求學生要與同學友善接觸,就要首先與同學和諧相處,不會因為一些小事就與同學鬧得不可開交。良好的交友氛圍將讓學生受用終身。和諧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被愛的美好。為此,教師要善于與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溝通,讓學生的問題能及時有效得到解決。讓學生的心理能更加健康。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耐心、平等的溝通,讓學生擁有自信。
由上可知,理智施愛法、欣賞鼓勵法、心靈溝通法以及環(huán)境熏陶法等多種有效途徑及方法將會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進而擁有更加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