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勝
摘 要:多媒體技術走進語文課堂教學已經成為時代發(fā)展與科技進步的一種趨勢。文章結合小學低段語文課堂的新課預習、趣味導課、識字教學、精讀課文、總結延伸、積累內化六個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關注語用,加強教與學之間的互動與溝通,以提升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小學低段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3-26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4-0043-02
通過多媒體技術和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相結合,把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生動化,可以更好地為小學低段學生提供形象且生動的感性認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比運用單一感官參與學習效果好。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能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新課預習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自主探索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鳖A習是小學低段學生獲取知識不可或缺的一步,成就高效語文課堂的基礎就是有效預習。為了讓學生獲得全面、直觀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針對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年齡特點,通過班級網絡平臺創(chuàng)設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預習資源庫,選擇小學低段語文優(yōu)秀教學資源,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意愿與能力自主開展探究活動,拓展文本新知;另外,通過微課、翻轉課堂、QQ平臺、學習資源包等輔助資源,幫扶小學低段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儲備分析、整理、理解、感悟教材,更能促進小學低段學生開展探索活動。教師借助這種全方位、立體化的預習資源包,引導小學低段學生開展“頭腦風暴”,為聽課掃清障礙。
例如,在一年級上冊《動物兒歌》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建設學習資源包,在資源包中設置課文閱讀語音、基礎詞句解釋,生字的筆畫、讀音、偏旁結構、組詞,文本大意、鞏固練習、閱讀延伸、拓展資料等,通過線上操作平臺,讓學生根據預習進度自主查閱所需資料,既方便快捷,又可幫扶小學低段學生在初學時走出困境,更能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互動,并積極思考、討論,表達個人見解。新授時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師生、生生互動,學生對預習中疑惑問題的理解將更加深入,提高了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也提高了聽課效率。
二、趣味導課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激發(fā)興趣
“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刺激?!痹谛W低段語文教學中巧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充分挖掘教材中容易激發(fā)小學低段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與語文學科相結合,讓新知直觀而形象地展現,以其趣味性、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注意,把所要訓練的字、詞、句、段等,通過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形式,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由靜變動,化文為圖,從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化。
例如,教學《葡萄溝》時,在導課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吐魯番葡萄收獲季節(jié)的視頻,讓學生欣賞,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由此引出葡萄溝,并向學生展示新疆人民采摘葡萄的場景,使課堂氣氛異?;钴S。再通過認真閱讀課文,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再如,在教學《秋天的雨》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秋雨的理解,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讓學生看到優(yōu)美的秋雨圖,秋雨沙沙下著,仿佛告訴小動物冬天快要到了,大家趕緊忙著為了過冬做準備。當小學低段學生在直觀多彩的幻燈片中感悟秋雨時,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小雨沙沙沙》,讓學生陶醉在秋天的美麗畫面之中,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隨著直觀多彩的幻燈片和動聽的背景音樂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在整個導課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巧用多媒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索,發(fā)揮了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鞏固強化
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識字教學,學生對生字、詞語的掌握是理解語文課文的重要前提,而漢字本身較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紛繁復雜。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注意力比較差,對事物關注的時間較為短暫。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學生靠生字卡片識字的效率較低,同時遺忘的速度也比較快。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一時無法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如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整節(jié)課教學生字,往往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這時巧用多媒體,根據課文中生字的特點,制作一些音頻和視頻,學生便可以在課堂上看視頻的過程中識字,還能在平時走路、吃飯、睡前聽音頻過程中識字,從而使學生在積極回答問題的同時,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發(fā)揮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鍛煉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
如教學一年級上冊“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象形生字時,由于它們與低年級學生認識的實物很相近,都是實物的形象,便可以從直觀形象入手?!坝辍弊种兴狞c的方向學生易寫錯,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先出示雨點圖,讓學生觀察雨點方向,繼而展示一個古代的“雨”字,最后展示演變至今的“雨”字,引導學生從圖到字,觀察四點的方向,加深印象。再如,教學“山”字時,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討論這張圖片像什么,從形象上小學低段學生容易看出是“山”,從而引出“山”字,這樣學生對“山”字就容易掌握了?!安健弊謱W生總寫錯,就可以巧用多媒體:先出示兩個腳印,再出示“步”字,引導學生了解“止”表示左腳,下面的“少”表示右腳,合在一起就是“步”,直觀且形象。
識字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讓學生通過電腦屏幕認識生字、詞語,了解生字的讀音、字形、字義,通過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呈現內容,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字、識詞、學句,讓學生口、腦、手并用,既緊扣教學重點,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四、精讀課文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理解文本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之間都可以進行對話交流。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和理解,但對于篇幅較長且文字優(yōu)美的文章,整體把握難度較大。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導入新課時,通過收集和課文有關的音像材料,讓文本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使學生通過耳聽、眼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深刻含義,激發(fā)了學習興趣,這樣比單純的語言介紹要好得多。
如《大禹治水》一課中,“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經常泛濫”。在學習這個內容時,小學低段學生可能無法理解洪水泛濫的情形,這時候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洪水泛濫”的音像資料,同時讓學生邊看邊思考洪水泛濫的危害。學生邊看邊思考,理解當時洪水泛濫對生產生活產生的危害,理解當時人們的痛苦生活,渴望有一位能救人們于水火之中的大英雄誕生。在觀看視頻資料的同時,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和大禹一起疏通河道,拯救萬民。學生理解了文本的重點內容,大禹治水更深刻而鮮明地儲存在學生的記憶中。同時,學生還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所感染,小小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潛移默化的教育,既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成就了高效課堂。
五、總結延伸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突破難點
在閱讀教學的總結延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否合理地處理教材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教材中的有些詞句比較抽象,小學低段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遇到這部分內容,就需要教師靈活處理教材,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化抽象為直觀,把要學的抽象知識點變成具體形象的圖文材料,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可以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
如《黃山奇石》一課,由于小學低段學生對黃山的印象不深,不能深刻地理解“奇石”的含義,理解課文、展開想象、總結延伸都有難度。為了把黃山奇石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小學低段學生,教師將拍攝的黃山秀麗神奇的風景制作成了flash課件,通過動畫的方式將黃山的“仙桃石”“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薄敖痣u叫天都”等奇形怪狀的石頭呈現了出來,特別是將“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的形態(tài)一一展示,非常直觀、形象。通過這樣的多媒體動畫,既方便了學生記憶,總結了新課,又延伸了小學低段學生對黃山奇石的理解。
六、積累內化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自主建構
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需要閱讀和生活積累,小學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更需要積累,進而在積累的基礎上實現口頭語言表達到書面表達的轉化。巧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多種有用信息,通過反復變換圖文、音頻、動畫形式刺激學生感官,強化記憶,使學生將語言材料和語文基礎知識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進而內化,實現自主建構。
如《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講述了四種動物的腳印和青蛙冬眠的特點。如何讓小學低段學生了解四種動物的腳???如何通過多媒體與課文相結合,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首先,教師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美麗的雪景圖,以豐富的表情、動作為輔助,為學生創(chuàng)設美妙的情境,讓學生對四種動物的腳印有初步的認識。其次,在閱讀理解環(huán)節(jié),通過課件演示,呈現四種動物的腳印,讓學生深刻感知每一種腳印的形狀。再次,配合標準化朗讀視頻,讓學生邊聽、邊看、邊讀,在聽、看、讀的基礎上,獲得個性化的情感體驗,在讀中積累、內化語言,培養(yǎng)語感。最后,再次演示課件進行遷移練習,促進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知識的積累。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積極探索,把語文課堂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機整合,實質性地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為教師,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在低年級語文課堂的新課預習、趣味導課、識字教學、精讀課文、總結延伸、積累內化六個環(huán)節(jié)巧用多媒體,既滲透了“寓教于樂”的思想,遵循了小學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又培養(yǎng)了小學低段學生的語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優(yōu)化了語文教學的過程,整體且有效地提高了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成就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胡 琴.運用多媒體 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8):182.
[2]劉 蕾.多媒體技術對語文課堂教學生命力的激發(fā)[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8):128.
[3]魏小蘭.巧用多媒體技術 讓語文課堂更精彩[J].教育教學論壇,2017(33):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