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華
【摘要】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應用氣滯胃痛顆粒與莫沙必利進行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 方法:選取2017年9月-2019年11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應用莫沙必利治療,觀察組應用莫沙必利聯(lián)合氣滯胃痛顆粒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細胞-6水平。 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反流性食管炎應用氣滯胃痛顆粒與莫沙必利進行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促進胃功能恢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氣滯胃痛顆粒;莫沙必利;聯(lián)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98-01
反流性食管炎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具有發(fā)病率高、病程長等特點,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噯氣、胸痛、咳嗽和泛酸等,并發(fā)癥較多,如支氣管炎、咽炎等,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威脅患者健康安全[1]。目前,臨床用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手段是藥物治療,但藥物種類繁多,如莫沙必利、奧美拉唑、多潘立酮等,療效各有不同,需慎重選擇。本次研究反流性食管炎應用氣滯胃痛顆粒與莫沙必利進行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詳細報道見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9年11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9例。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27歲-64歲,平均年齡為(45.55±4.54)歲;病程1年-6年,平均病程為(3.44±2.08)年;內(nèi)鏡分級:A級13例,B級11例,C級9例,D級6例。觀察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23歲-65歲,平均年齡為(48.44±4.87)歲;病程1年-5年,平均病程為(3.01±1.45)年;內(nèi)鏡分級:A級15例,B級12例,C級7例,D級5例;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均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簽署同意書者;(2)已獲取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4)存在藥物禁忌癥者;(5)存在意識、認知障礙者。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莫沙必利治療,劑量為5mg/次,每日3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氣滯胃痛顆粒,莫沙必利的用藥劑量、用藥時間及用藥次數(shù)均與對照組一致,口服氣滯胃痛顆粒,劑量為5g/次,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接受為期1個月的治療。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細胞-6(IL-6)。
治療效果評定標準:(1)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水平;(2)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3)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4)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見好轉甚至惡化[2]。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19.0軟件分析,計量、計數(shù)資料分別經(jīng)t、χ2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9%,高于對照組的76.9%(P<0.05),見表1。
2.2兩組炎癥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TNF-α、IL-6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均發(fā)生了改變,反流性食管炎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威脅人們健康安全。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上腹疼痛、胸痛、胸骨后燒灼感及吞咽困難等,極易并發(fā)其他疾病,加重患者痛苦。目前,臨床多采取藥物方式對反流性食管炎進行治療,其中以莫沙必利最為常用,該藥物屬于受體激動劑的一種,可增強人體胃腸道的蠕動功能,達到改善胃功能的目的,且該藥物在消化道中可選擇性發(fā)揮作用,有效減輕腹痛,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單一治療并未取得理想療效,易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如頭暈、惡心嘔吐等,臨床多采取聯(lián)合用藥方案。
在中醫(yī)領域,認為反流性食管炎的發(fā)病機制是脾胃失和、氣血失調(diào),治療機制是和胃止痛、調(diào)和氣血,氣滯胃痛顆粒是一種中藥制劑,成分包括炙甘草、白芍、柴胡和延胡索等,其中炙甘草具有止痛功效,柴胡可疏肝解郁,白芍具有行氣提神的功效,將該藥物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可更好修復胃粘膜損傷。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與單一莫沙必利治療相比,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降低TNF-α、IL-6指標水平,促進患者胃功能恢復。究其原因,氣滯胃痛顆粒具有抑制炎癥介質(zhì)釋放的作用,從而對毛細血管通透性產(chǎn)生影響,同時具有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的作用,對胃酸分泌進行有效抑制,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將其與莫沙必利聯(lián)合應用于反流性食管炎臨床治療中,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氣滯胃痛顆粒與莫沙必利聯(lián)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疼痛,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亮,鐘興偉,倪忠根. 氣滯胃痛顆粒聯(lián)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及對病變黏膜細胞增殖/凋亡活性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8,26(05):457-460.
[2] 徐文俊,許建國,朱華,等. 雷貝拉唑或奧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藥學與臨床研究,2017,25(02):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