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宏慶
【摘要】目的:分析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通過碩通鏡手術圍手術期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危險因素。方法:查閱近年來使用碩通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相關文獻資料,并回顧性分析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接受碩通鏡手術碎石治療的患者312例,包含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28例,對其危險因素進行統(tǒng)計匯總。結果:統(tǒng)計結果顯示,年齡、導尿管、合并癥、結石大小及手術時間是造成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主要因素,另外根據產生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細菌進行分析發(fā)現大腸桿菌等革蘭陰性菌為主要感染病原菌。結論:對患者發(fā)生泌尿系統(tǒng)感染危險因素進行統(tǒng)計記錄,結果顯示年齡、導尿管、合并癥、結石大小及手術時間是造成該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臨床上需要針對該類患者進行相關控制,來減少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發(fā)生【1】。
【關鍵詞】輸尿管上段結石;碩通鏡碎石;泌尿系統(tǒng)感染
【中圖分類號】R69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60-01
現階段,在應對上尿路結石患者時一般采用內鏡碎石手術,該手術方式雖然較為安全、快速、可反復,特別是輸尿管上段結石,目前可主要內鏡治療有輸尿管鏡、輸尿管軟鏡、碩通鏡、經皮腎鏡等,碩通鏡為優(yōu)勢在于結石清除率增高并且腎盂壓力控制好【2】。但是由于疾病發(fā)生部位的特殊,可能會仍有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的可能。在碩通鏡手術后出現泌尿系統(tǒng)感染,是廣大醫(yī)務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難題,因此本文對于碩通鏡在圍手術期出現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查閱近年來使用碩通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相關文獻資料,并回顧性分析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接受碩通鏡手術碎石治療的患者312例,其中出現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31例,對其危險因素進行統(tǒng)計匯總。納入標準:其一、經過臨床診斷治療,均為輸尿管上段結石行碩通鏡碎石手術;其二、患者已成年(18周歲及以上);排除標準:其一:有著器官嚴重損傷者;其二:懷孕階段及哺乳期婦女;其三:未滿十八周歲兒童。所有患者在其他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3】。
1.2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患者年齡、術后是否留置尿管尿管、合并癥、結石大小及碎石時間的感染率。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中做分析,計量資料用中位數(Q1,Q3)表示。檢驗水準設定為a=0.05。并用方差檢驗對各因素進行檢驗。
2 結果
結果分析
①年齡。對所統(tǒng)計的患者年齡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其中有在50歲以上患者有161人,其中20人發(fā)生泌尿道感染,占比為12.4%。而50歲以下有151人,感染人數為3人,占比1.9%,兩者存在差異(P<0.05) ,感染率在年齡大的患者中較年輕患者高②術后留置導尿管。術后留置導尿人數200人,感染人數4人,感染率為2.0%;未留置導尿管人數為112人,感染人數19人,感染率17.0%,兩者存在差異(P<0.05),留置尿管的患者比未留置尿管患者術后感染率明顯低。③合并癥。出現合并糖尿病或其他合并癥患者人數為210人,感染人數21人,其中感染率為10.0%,而無合并癥人數為111人,感染人數2人,感染率為2.8%。兩者存在差異(P<0.05),有合并癥的患者比無合并癥患者術后感染率明顯高。④結石大小。結石大于5mm的患者有221人,術后感染人數為9.5%;結石小于5mm的患者有91人,感染人數為2人,感染率為2.2%,兩者存在差異(P<0.05),結石較大的患者術后感染率較結石較小的患者感染率要高;碎石時間。碎石時間大于45分鐘的有156人,術后21人感染,感染率13.5%;碎石時間小于45分鐘的有156人,術后2人感染,感染率1.3%,兩者存在差異(P<0.05),碎石時間長的患者術后感染率較碎石時間短的患者明顯要高。
3 討論
在應對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時,要根據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相關治療以及護理工作。根據研究,高齡、術后留置導尿管情況、合并癥、結石大小及碎石時間均可能造成碎石術后發(fā)生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因素【4】?;颊吣挲g較大身體器官代謝功能較差以及自身免疫力下降,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越小,更易出現泌尿系統(tǒng)感染。故導致感染幾率增高。術后留置導尿可保持膀胱空虛,膀胱壓力降低,尿液反流至腎盂的量減少以及保持腎盂低壓,從而使有感染物質的尿液反流至腎臟血液中的量明顯減少,導致降低感染風險。故碎石術后可留置尿管并保持尿管通暢可降低碎石術后發(fā)生感染的可能?;加泻喜Y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術后感染率增高,可能是由于使血管異常,發(fā)生使基礎代謝受到影響,影響機體的免疫能力,并且由于血糖的升高,導致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受到影響,血管出現異常,影響手術口的血液循環(huán),導致傷口愈合緩慢,增加感染機率。因此圍手術期在飲食要格外注意調整患者血糖的控制,其他合并癥在圍手術期也需要同時控制。結石越大結石中包含的細菌量越多并且無形中也可增加碎石時間【5】。雖然在手術過程中碩通鏡可適當控制腎盂壓力,但手術患者腎盂仍為持續(xù)高壓狀態(tài),可引起腎盂中的尿液通過周圍淋巴、腎小球等途徑反流至腎臟血液中,與此同時尿中細菌以及感染性物質仍可能反流入血引起患者術后感染加重,故結石越大因包含的細菌越多反流入血的細菌量就會增加,同理碎石時間越長患者尿液反流量越多感染機率越大,因此需要控制腎盂壓力適當,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手術時間【6】。
參考文獻
[1] 陳靜,孫怡.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護理方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0):17+51.
[2] 廖文成,李優(yōu)苼,祝家興,林峰,徐開鑫,吳檢發(fā),張國璽.軟性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180例報告[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9,39(10):1014-1017.
[3] 管智慧,安海泉.泌尿外科患者醫(y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與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09):40-41.
[4] 趙俊華,唐瀾南,劉淑瀅.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1):4938-4941.
[5] 慈勤海,張浩.上尿路結石患者內鏡碎石術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47):117-118.
[6] 俞慧琴,李瑞鵬,諸靖宇.輸尿管結石患者經輸尿管軟鏡取石術后發(fā)生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9,17(02):303-30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