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倩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心。任何理論都根源于實踐,數學也是如此,是在人類的發(fā)展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科目,其具有一定抽象性和理論性,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課堂教學和生活元素的充分融合,進而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元素;應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更多的教師將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將一些生活元素融合進來,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就當前的小學數學教材來說,其教學內容很多也與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但是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和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學缺少了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元素的有效結合,使得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有限,不能靈活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加強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一、將生活元素融合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的重要價值
1.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眾所周知,數學學科偏重理科,其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論性,而小學生的成長特點是,具有較高的形象化思維模式,這就使得小學生很難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當前,雖然全國都在推行素質教育,但是一些教師深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仍然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對數學知識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知識運用能力,很多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能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不能靈活的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在單一而枯燥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被嚴重挫傷,數學教學效果很難盡如人意。
2.能夠幫助學生更高效的解決數學問題。在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教學的重點。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理論知識和考試技巧的傳授,一切為了能取得好的考試成績而努力,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和應用知識的靈活性。將生活元素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拉近生活和課堂教學的距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理論知識,更全面的知曉各種原理的推導過程,提升了解題的效率和準確率。與此同時,將生活元素和課堂教學相融合,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了他們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并在數學解題時能夠把握住題目的關鍵,有助于順利的解答出題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們的解題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
二、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運用分析
1.將生活實例和課堂教學相融合。教師要想有效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就要注重生活元素的有效運用。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興趣愛好,并從學生的角度,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性格及興趣所在,找到他們感興趣的生活元素,并將這些元素引入課堂教學,提升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成不變的引用某一方面的生活事例,而要依據學生的狀態(tài)變化,適當的變化所引用的生活事例,最大程度的吸引他們的學習關注度。另外,生活事例的引用,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思維來選擇,而要依據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來做具體的選擇。如果教師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而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那么選取的生活元素必然與學生的興趣點有很大的差距,難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選取的生活元素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難易程度適宜,不能太過復雜和簡單,那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或者還可能嚴重挫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只有適當的生活元素和課堂教學相融合,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達到高效的教學目的。
2.立足教材,教學目標和生活相結合。小學教育中,學生的學習主要立足于教材,同樣的,教師的教學也要依據教材來開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元素,也要緊密聯(lián)系教材,不能失去和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要以教材為基礎,尋找契合的生活元素。與此同時,教師要牢牢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并且保證所引用的生活事例也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不能偏離教學目標。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引入課堂的生活事例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幫助。
3.教師要重視備課環(huán)節(jié),并做好生活元素應用的設計。要想實現(xiàn)生活元素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必須要重視備課環(huán)節(jié),并做好生活元素的應用設計。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才能最大化的發(fā)揮盛會元素在課堂教學中作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在課前的備課階段,教師要全面的了解課堂教學內容,尋找和選擇合適的生活元素,并注意生活元素選擇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思考。例如,在學習垂直和平行線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要尋找適當的生活元素,最好從學生身臨其境的教室中尋找,比如墻面和地面的垂直關系,黑板邊和地面的平行關系等,這樣的生活元素既簡單又比較直觀,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4.將生活元素融合到作業(yè)當中。小學階段,雖然學生的年齡偏小,但是他們具有良好的記憶力和強烈的好奇心,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強,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特點,適當的調整作業(yè)形式和內容。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的作業(yè),讓學生到超市或者菜市場,陪同家長購物,幫助家長計算各種貨物的總價等。
知識來源于生活,小學數學教學也離不開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教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并注重將生活元素融合到課堂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存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元素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6(28):155-156.
[2]馬林.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9(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