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又萍
摘 要:目前,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存在著如美育意識淡薄、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缺乏等問題。本文認為,在開發(fā)新的教學資源的同時,農村中小學教師應該最大化地利用好現(xiàn)有的資源,通過跨學科教學、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學道具等手段,制定出適合農村的美術教學對策,因地制宜地改善農村美術教育的現(xiàn)狀,發(fā)揮美術教育的真正作用。
關鍵詞:農村;初中教學;美術教學;現(xiàn)狀;對策
引言
美術是中小學重要的課程之一,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美術還能陶冶情操、抒發(fā)情感。但由于受到我國長期應試教育導向的影響,社會各界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而農村由于受限于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人們的主觀認知水平,對美術教育更加缺乏正確的理解和實踐。如何開發(fā)新的資源、利用好現(xiàn)有的資源,在農村中更好地開展美術教育,是我國美術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現(xiàn)狀
1、整體社會的美育意識淡薄
農村是我國義務教育推廣的最后一公里,而美術作為升學考試不進行考核的科目,在農村更加難以得到重視。許多家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對法律法規(guī)缺乏了解,對美育的作用理解不到位,往往認為美術是一門無用的學科。另外,即使有學生展現(xiàn)出了對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熱情,但由于培養(yǎng)美術人才花費較高,家長通常也不鼓勵學生走上美術道路。整體社會的美術教育意識比較淡薄。
2、福利待遇差,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由于生活環(huán)境較為一般,教師的福利待遇也不夠完善,很少有名校畢業(yè)的學生愿意來到農村發(fā)展。因此,農村的美術教師往往都由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很少有專職的美術教師。雖然在假期時也有一些支教的大學生前來執(zhí)教,但這些美術教師通常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訓練,受限于個人認知水平,對于美術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認知都不夠科學。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只是帶著學生進行繪畫,對美術理論、繪畫技巧都缺乏系統(tǒng)的教學。農村的總體師資力量十分薄弱。
3、教學設備缺乏,教學效果不佳
農村學校由于經費不足,教學設備較為落后,十分缺乏現(xiàn)代化的高科技設備,如電腦、投影儀、觸控屏等,也很缺乏其他文具,如油畫棒、水彩筆等。因此,農村的學生很少有機會見到課本以外的美術作品,缺少了許多感知美的機會和創(chuàng)造美的途徑。教學設備的缺乏直接導致了農村的美術教學效果不佳。
二、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策略
1、跨學科教學,體現(xiàn)美術教育的重要作用
增強社會各界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是一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一方面,學校應該努力通過各種方式,持續(xù)向家長和學生宣傳美術教育的意義;而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通過跨學科教學,在短時間內就讓家長和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美術教育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推動作用。以《絢麗的少數(shù)民族美術文化寶藏》一課為例。通過這堂課,學生可以掌握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名稱,了解他們各自的建筑、工藝美術、服飾等文化。在傳統(tǒng)的農村美術課堂中,教師通常會帶領學生欣賞作品、臨摹繪畫。但這堂課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果教師可以將其和語文科目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或進行寫作訓練,讓其對某一民族的某種藝術進行描寫,或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讓其寫寫少數(shù)民族文化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貢獻,或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增強現(xiàn)有教師培訓
師資力量是提高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質量的基礎。提高師資力量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學校應按照相關政策,按時按量制定發(fā)放農村教師的薪酬;在補貼和福利方面,對標城市,為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和生活環(huán)境,爭取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來到農村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事業(yè)。另一方面,學校應該意識到政策的完善和人才的吸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之相比,增強現(xiàn)有教師的培訓,更加能夠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學校應該鼓勵現(xiàn)有教師利用寒暑假進行自我學習,并組織系統(tǒng)的培訓,從城市邀請講師,或派教師前往城市學習。
3、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道具”,提高教學效果
農村雖然不能大規(guī)模配備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但農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植物動物、糧食谷物、紡織布料,只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萬物皆可化為“教學道具”。以《有創(chuàng)意的拼貼》一課為例。本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運用身邊的事物制作美術作品。在農村,教師可以因地制宜,讓學生帶來家中的廢棄物品,如多余的紐扣、衣服的邊角料、農作物的葉子、地上的碎石等等,并引導他們進行拼貼創(chuàng)作。《蛋殼藝術》也是如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意識的收集一些蛋殼,將其帶來課堂,作為教學道具。這一過程不僅能夠有效地利用身邊的事物提高教學效果,而且能夠提升農村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有能力、有條件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該避免讓學生將家中有用的物品作為教學道具,如可食用的糧食、可穿戴的衣物等等,避免給學生家庭帶來家庭負擔。
結語
提高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效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社會各界應該意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性,美術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而且還能陶冶情操、抒發(fā)情感。其次,農村學校應該提高教師的薪酬待遇和福利補貼,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同時增強現(xiàn)有教師的培訓。最后,教師的教學思維應該不要被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所禁錮,在開發(fā)新的教學資源的同時,利用好現(xiàn)有的資源,在農村中更好地開展美術教育。
參考文獻
[1]江振炬.農村中學美術興趣的培養(yǎng)——略談初中美術素質教育[J].中國西部,2017,000(003):256-257.
[2]呂品品.農村初中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012(0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