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國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進城打工,但是他們的孩子卻不得不留在農村生活成為留守兒童,這部分學生是中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人口流動的產物。因為教育條件的限制,留守兒童在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對于這部分留守兒童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我進行了一些思考和實踐。
關鍵詞:農村小學 留守兒童 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一、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小學,其中留守兒童 也不少,全鎮(zhèn)絕大多數家庭主要依靠父母外出務工掙錢來養(yǎng)家糊口,孩子則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親戚照管,這部分孩子我們通常稱之為留守兒童。
二、留守兒童呈現的主要問題
由于長時間缺乏家庭關愛和教育,孩子在學習方面受到了很大影響,據調查這部分學生中大多數孤獨感強,學習習慣較差。主要表現在:不能主動學習,沒有主動看書、預習、閱讀的習慣,常違反紀律,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不做家庭作業(yè),逆反心強,做事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為中心,書寫差,怕思考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弱化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留守兒童的教育成為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的棘手問題。因為它是史無前例的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的方法和手段加以解決,而它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而,我們作為農村教師,必須正視留守兒童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基本概念和益處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什么是良好學習習慣呢?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計劃地學習,善于預習又能及時復習,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yè),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的習慣;善于閱讀課外書籍,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查閱相關資料的一種高效地學習策略。良好地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養(yǎng)成主動學習,及時完成規(guī)定學習任務的習慣,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課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創(chuàng)造性思維習慣??梢?,一個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學習能力的人。而關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兒童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更為迫切。
四、留守兒童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方法
本學期我通過研究發(fā)現,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九年義務教育中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幫助留守兒童樹立學習信心的習慣。留守兒童大部分因遠離父母親人,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照顧,加之隔代親的弱愛無約束感,養(yǎng)成不按時完成作業(y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亂花零錢,打鬧嚴重等不良習慣。似乎有一種破罐破摔的心理,對學習失去信心。為了幫助這些留守兒童改掉這些不良習慣,樹立學習信心,我認真分析了他們的心理狀況,根據兒童喜歡表揚的心理特點,我平時觀察他們各自的長處,尋找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適時給予表揚。雖“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留守兒童也有他的閃光點,我們要學會欣賞他們的每個閃光點。
2.培養(yǎng)留守兒童主動學習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是別人不督促能主動學習,一學習就要求自己立刻進入狀態(tài)是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期望。為此,我們從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入手,以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①增強學習快感,培養(yǎng)直接興趣。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贊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么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為培養(yǎng)學生的直接興趣,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加強學校硬件建設,通過宣傳欄、干部選拔、樹立典型等校園文化建設,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舒適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如:在游園活動、野炊郊游活動、文藝表演活動、知識競賽等活動中積極融入留守兒童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因素,融趣味性于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和喜悅,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②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間接興趣。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lián)系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面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培養(yǎng)留守兒童預習與復習的習慣。目前教師沒有關注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后,留守兒童才知道學習了什么,這樣無準備的教學,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能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在哪里,帶著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后還會忘記,留守兒童回家因無人監(jiān)督,更不會復習,遺忘會更快。當然遺忘是大腦規(guī)律的表現,但是只要及時復習,就會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留守兒童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彌補知識的缺陷。
4.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一般來說,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是隔代親人或親朋好友他們往往對留守兒童監(jiān)督不嚴,或缺乏文化知識,無法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監(jiān)督。父母在家檢查作業(yè)、參加家長會等對孩子最基本的學習監(jiān)督職責都無人擔當。處于童年時期的留守兒童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自我控制能力本來就比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勵和督導,甚至失去監(jiān)督后,就沒有學習壓力和動力,學習處于放任自流狀態(tài),自然難以上進,有的不進則退。
①上課認真聽講習慣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如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可能學習好,課堂教學任務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時我們要認真分析區(qū)別對待。對于根本聽不懂的孩子,教師應給他們做個別輔導。對于自制力差,愛走神的孩子,教師應在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對于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教師應在課堂上給孩子表現并得到肯定性評價的機會,讓孩子充滿自信。指導孩子記好課堂筆記,大擔提問。②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岸嗨肌本褪前阎R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吧茊枴辈粌H要多問自己幾個為
什么,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有所創(chuàng)造,敢于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說法,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敢于挑戰(zhàn)權威,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
最后只要我們把農村留守兒童時時放在心上,處處關注他們的生活點滴和行為習慣,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把他們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好,就能讓他們健康向上、茁壯成長。從而構建和諧家庭,營造和諧校園,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