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年
摘要:論到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古典園林的地位不容忽視,此等藝術奇觀,在西方也掀起了一陣“中國園林熱”。古典園林是在自然資源與人文風情有機結合的基礎上,運用中國建筑的特點修建,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結合古典園林自身,講述植物景觀配置對園林意義等相關問題的探討。
關鍵詞:古典園林;植物景觀;傳統文化
1 中國古典園林概述
古典園林是指在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筑山疊石或者植樹種花等方式創(chuàng)作的園林式的自然環(huán)境。中國古典園林具有中國山水文化特色的園林形式,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其主要代表是江南私家園林。中國古典園林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目前,蘇州古典園林和頤和園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十大古典園林有蘇州拙政園和靜思園、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蘇州獅子林和留園、河北古蓮花池、廣東清暉園、揚州個園。
2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配置的特點
園林中的植物配置,是在遵從自然環(huán)境的條件下進行的。植物的種植要符合意境,更要因地制宜,什么氣候適宜什么植物、這種植物的生存條件又是怎樣、該如何與園林融為一體等等問題,都是值得建設者深入思考的問題,這里面無一不顯現了中國園林建設的智慧。
2.1 因地制宜
“宛若天成”是我國園林建設的最高境界。將人造的“自然景觀”與整個園林融為一體、將人造產物與大自然有機結合,并且抹去人為痕跡的境界,是將人的審美與自然的美相結合的表現。園林建設的植物配置中,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依賴于環(huán)境的植物來說,是頭等重要的事情。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土壤質量、不同的空氣濕度,會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根據園林的氣候條件,選擇因地制宜的植物進行建造,也是早期哲學思想的顯現,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哲學觀。
2.2 因時制宜
四季更替,萬物都有著自己的作息規(guī)律,農業(yè)社會的“春耕夏耘”與“秋收冬藏”的重要思想,在園林建設中也有著重要的體現。植物的屬性不同,生存的氣候、花期、生長期也不盡相同。古人在了解了這一點之后,根據植物的生長屬性,在不同的季節(jié)進行種植,才能在節(jié)約成本的基礎上,保證園林植物更好的存活,以此長盛不衰,寓意吉祥與繁榮興盛。
2.3 因材制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與自然的聯系與規(guī)律不過如此,遵循自然為依據建設的這一根本原則,并根據植物的生長周期與規(guī)律,達到物盡其用,并妥善安排與配置,在園林環(huán)境下形成一個小范圍的植物平衡生態(tài)系統,對園林的整體有著協調與發(fā)展的作用。
2.4 性天同氣
“性天同氣”這個思想最早產生于儒家,這是儒家思想之中探討人與自然相處的思想結晶,也是儒家思想人與自然最高境界的“與天地參”的主要寫照,大意是講究人和自然之間的相處模式關系,就是各司其職,扮演好自己在世界中的角色,從而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能夠更好的進行生產活動。其實,荀子也曾有過相似的論斷:“天有其時,地有其材,人有其治”,這一思想表達的就是人與天的發(fā)展之路,也是要達到各司其職,和諧共處的境界??偨Y來說,兩者的觀點都是說要將自然與人聯系共生,以達到性天同氣的效果。
2.5 景境和一
園林的建設,除了在外觀上追求的美麗之外,還要打造出一種意境。在園林建設時,講究植物與周圍景色的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舉個例子,王安石的詩句中有道:“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竹子與水相互對比,園林建設中,一般將水邊種上竹子,竹子打破水面的平靜又可倒映在水中,讓水池顯得不再單調,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動靜結合的美。
2.6 因勢利導
因勢利導強調的是影響園林建設的地形因素,即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地形的影響,并合理利用地形特點加以建設。比如,在根據堤岸走向來安排植物的配置時,在追求錯落有致(既體現橫向感,又要體現縱向感)時,又不忘記表現園林的意境;在尊重植物自身的生存基礎上,不忘考慮地形和地勢的影響,這樣才能在景色的搭配上有立體感,進行強烈的視覺沖擊,達到生動的效果。
3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景觀配置的方式
古典園林的建設特別注重植物景觀的配置,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意境,植物景觀的配置也是有考究的。對此,雖然中國古典園林植物景觀配置的結果不盡相同,但配置方式卻如出一轍,一般按照的是面理、楹聯和匾額以及色彩進行配置:
3.1 按照面理進行植物景觀配置
按照面理,即按照植物所表達的意境來表現園林的氛圍。古時的人們,特別是高雅的文人志士,愛好借助詩詞的力量描述周圍場景和自己的內心情感,以營造當時的意境。這種方式在園林建造中也有體現,按照面理進行植物景觀配置是園林建造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方式。舉個例子,借用陸游《卜算子》中詩句“零落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來描寫梅花,借梅花來表現自己飽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懷,是詩人借助植物的特性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又《離騷》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用“芰荷”和“芙蓉”來暗指詩人潔身自好的操守以及詩人特立獨行的性格。這種用植物本身所代表的意境來展現自己的情懷,既體現在詩詞中,有體現在古典園林的建設理念上。
3.2 按照楹聯和匾額進行植物景觀配置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僅上文的詩詞能夠表達意境,在楹聯和匾額上來傳遞感情,也能達到園林寄情的作用。楹聯即對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不僅在現代也甚是流行,在古典園林建設中,應用也較為廣。比如在揚州古典園林中的應用里,就闡述了寫景聯、抒情聯、寫景抒情聯三種楹聯文化,可謂運用得十分全面了。接下來講匾額,匾額是懸掛在建筑室內外檐下正中間的牌匾。匾額在中國建筑中的作用大都反映建筑的名稱和性質,分為點景、立意、記史三個方面的作用,用美妙的文辭和書法加以修飾,能夠更加突出主要意境。通過古典園林中的楹聯或匾額,能夠相對直觀的表現園林的內涵,因此,這種楹聯和匾額的配置方式也深深影響著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根據楹聯匾額書寫的內容分:有的"書景"、有的"書情"、有的"書趣"、有的"書志"、有的"書境"、有的"書德"等等。
3.3 按照色彩進行植物景觀配置
色彩能夠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在我國古典園林建設中,色彩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比如花朵爭奇斗艷的多姿多彩,樹所表現的郁郁蔥蔥等等,這種視覺上的直觀效果,能夠把文化的意蘊表現得更淋漓盡致和生動。比如當你看到園內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就像是在表現出園林繁茂,希望國家或者家庭幸福昌盛,這在私家園林中的表現十分重要,寓意著家族興旺。同時,它也能反映園內的四季輪換、時間流轉。色彩作為植物景觀配置,是園林建設及設計的重要依據之一。
4 結語:
隨著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園林藝術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重視。中國古典園林,是自然資源與人文風情有機結合的歷史見證,是中華文化的體現,更是人類智慧下文明的產物。在古典園林的設計中,植物景觀配置對整個園林的意境表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更能體現中華文化的一種途徑。
參考文獻:
[1]? 毛祎月 劉曉明 . 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時空觀[J].中國園林,2016(11)
[2]? 廖荍 .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景觀文化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7(18)
[3]? 陳意 .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配置的文化意蘊探討[J].植物探析,2017(8)
[4]? 張萍 . 園林藝術植物景觀的典型分析[J].園林藝術,2016(9)
[5] 王涵新 . 古典園林植物配置特點及賞析[J].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