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敏
【摘 要】目的:探究綜合護理干預應用至產婦護理中,對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所產生的價值。方法:對本院收治的疑似存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風險的產婦106例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53例實施傳統(tǒng)護理,觀察組53例選擇傳統(tǒng)護理加綜合護理干預的方案,比較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及護理滿意度等相關指標。結果:在產后2h及1d的出血量方面,觀察組少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達94.34%,顯然高于對照組,差異P<0.05。結論:在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方面,價值明顯,值得探討使用。
【關鍵詞】綜合護理;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25-01
在經歷漫長的孕期后,產婦在生產期間也會面臨眾多的難題,一個細微的細節(jié)均可導致產婦生產不順。即使是分娩結束后,產婦在短時間內也會合并眾多并發(fā)癥,影響產婦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1]。為有效控制產婦發(fā)生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風險,本文選擇106例存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風險的產婦為分析對象,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實驗的分析對象為存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風險的產婦,共計106例。回顧性分析所有產婦的臨床資料,其入院時間集中分布在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間。在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以自主抽簽法的模式將所有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有人數53例。對照組中,年齡分布的區(qū)間為21-37歲之間,以(28.11±2.82)歲為平均年齡;最長孕周為40周,最短僅為37周,平均孕周為(38.93±0.77)周。觀察組中,年齡分布的區(qū)間為20-38歲之間,以(28.23±2.79)歲為平均年齡;最長孕周為41周,最短僅為38周,平均孕周為(38.85±0.76)周。納入標準:所有產婦均由宮縮乏力而導致的產后出血,在同意且自愿的情況下參與本次研究,并已知曉本次研究相關的所有事項,如目的、意義、護理措施及預后等。將兩組產婦基線資料中涵蓋的數據指標,如年齡、孕周等,其統(tǒng)計學結果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價值較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所選擇的護理方案為傳統(tǒng)護理,在密切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的同時,提醒其遵醫(yī)囑合理用藥,對產婦進行健康知識的口頭宣教等。觀察組產婦實施的護理計劃建立在對照組傳統(tǒng)護理的基礎之上,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如下:第一,產前護理:產婦入院待產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將與分娩有關的事項和知識仔細告知產婦,增強產婦認知水平的同時提升產婦的配合度,保證分娩的正常進行;針對情緒過于緊張的產婦,護理人員可結合產婦的性格特征和興趣愛好,對產婦進行不良情緒的舒緩,如按摩腹部、聽音樂轉移注意力等;提醒產婦注意飲食,合理攝入葡萄糖酸鈣,提升產婦的機體抵抗力。第二,產中干預:在分娩的過程中,可盡可能的減少縮宮素的使用,借助球囊擴張等措施幫助產婦分娩[2];與產婦進行主動的溝通,通過語言的交流幫助產婦樹立順利分娩的信心。第三,產后護理:分娩結束后,密切關注產婦的狀態(tài),發(fā)現異常時及時處理;針對體力較差的產婦,可為其留置靜脈通道,幫助體力的恢復;結合產婦的實際情況,為產婦制定合理的康復鍛煉計劃,鼓勵產婦適度的下床進行機體活動;定期檢查產婦的會陰情況,并提醒產婦注意個人衛(wèi)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的情況,統(tǒng)計其產后2h及1d的出血量[3];對比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該項指標,總分100分;分值在90分以上的患者為非常滿意,80-90分的為基本滿意,80分以下的為不滿意??倽M意度為非常滿意產婦占比與基本滿意產婦占比之和。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對數據分析的模式與軟件采納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所涉及的計量資料選擇X±S表示,組間比較的方式應用T檢驗;計量資料選擇%表示,組間對比的方式施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結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分析
在產后2h內,對照組產婦的出血量指標為(255.57±1.29)ml,明顯多于觀察組的(188.34±1.12)m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產后1d的出血量方面,觀察組依舊少于對照組,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中,經滿意度評定為不滿意的產婦人數僅有3例,與對照組相比,共少11例,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產后出血作為產后分娩后的常見并發(fā)癥,是我國產婦生命安全遭受威脅的主要因素。專家表示,宮縮乏力是導致產婦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因產婦情緒過于緊張、產程過長或機體較弱等因素,均可誘發(fā)宮縮乏力[4]。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涵蓋范圍較廣、關注角度較全的護理模式,通過對產婦進行產前、產中及產后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預、飲食護理、陰道護理等系列綜合性措施,能幫助產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應對整個分娩過程,在降低產后大出血發(fā)生幾率及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方面,也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4]。本文結果顯示,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其產后2h及1d的出血量分別為(188.34±1.12)ml、(275.78±1.29)ml,護理滿意度高達94.34%,所有指標均優(yōu)于實施傳統(tǒng)護理的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因宮縮乏力而導致的產后出血,臨床中給予產婦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對提升產婦滿意度及減少產后出血量方面,均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分析與研究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紅巖.評價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33):285-286.
[2] 江海玲.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8,34(18):124,126.
[3] 趙海鳳.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18):263-264.
[4] 拉措.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