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竹笛社會考級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竹笛學習者檢驗學習成果、積累竹笛演奏經(jīng)驗的常規(guī)方式之一。本論文試將中國三大考級機構(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竹笛考級教材的內容方面進行思考與分析,并結合音樂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整體分析后對教材的缺點和不足提出改進意見,以期讓竹笛考級教材更加科學化,人性化,繼而進一步推動竹笛藝術的普及和發(fā)展。
關鍵詞:竹笛;考級教材;改善建議
中圖分類號:J632.11-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252-02
一、三大竹笛考級機構及教材介紹
竹笛的演奏需要氣、指、唇、舌等整體配合,一首樂曲中會包括許多不同的演奏技巧,為了能更快更準確的演奏出樂曲,我們需要對樂曲中的演奏技巧進行單獨練習。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樂曲滿足不了我們針對性訓練的要求,這時我們就需要借助練習曲來幫助我們在竹笛的學習過程中針對不同技巧進行重點強化訓練,而一個好的練習曲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更有趣味性的完成訓練目的。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最初從音樂學科興起實行考級制度,最后擴展到藝術諸多門類,短短幾十年,我國藝術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竹笛是我國廣為流傳的吹管樂器之一,它的低音醇厚圓潤,高音清脆明亮,表現(xiàn)力豐富,受到廣大人民喜愛,也成為了社會考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將簡要介紹竹笛考級的三大音樂考級機構及其教材。
(一)中國音樂學院
1997年7月經(jīng)文化部批準,中國音樂學院成立,是經(jīng)文化部批準在國內最早的考級機構之一。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由院領導及學院各專業(yè)的國家級權威專家組成。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竹笛)的考生所用教材是《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全國通用教材——竹笛》(第二套)(下文簡稱中國音樂學院教材)??技壱螅簠⒓又袊魳穼W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竹笛)的考生。(1)自選一首背譜演奏參加考試。(2)在低音笛(G調、A調)或曲笛(B調、C調、D調)樂曲中,自選一首背譜演奏參加考試。(3)在梆笛(E調、F調、C調、A調)樂曲中,自選一首背譜演奏參加考試。(如圖l所示)
(二)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于1993年成立了校外音樂水平考級委員會,開始在北京等地區(qū)對校外學習音樂的少年兒童進行分級考試。一年以后開始在全國各地設點,推行中央音樂學院的考級制度。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竹笛)的考生所用的教材是《中央音樂學院海內外考級曲目——笛子》(下文簡稱中央音樂學院教材)??技壱螅撼跫壙忌催x定的級別演奏本級中的:(1)練習曲兩首(其中至少有一首帶*標記的);(2)樂曲兩首(其中至少有一首帶*標記的)考生應按照樂譜上標明的速度、力度、表情記號背譜演奏演奏,并注意樂曲的演奏風格。(如圖2所示)
(三)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
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音樂考級委員會成立于1990年,開創(chuàng)了全國音樂考級之先河,是全國音樂考級最權威機構之一。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竹笛)的考生所用的教材是《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社會音樂水平考級教材——全國笛子演奏考級作品集》(下文簡稱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教材)??技壱螅海?)練習曲一首;(2)樂曲兩首背譜演奏。(如圖3所示)
二、對考級教材的改善建議
(一)加強練習曲與樂曲之間的聯(lián)系
通過這次對三本教材l-3級的樂曲與練習曲的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這三本教材中的樂曲與對應級別的練習曲缺乏聯(lián)系。比如在中國音樂學院教材中一級樂曲《嘎達梅林》是運用全按作2的指法進行演奏的,《繡金匾》是全按作6進行演奏的,但是在一級的練習曲中沒有這兩種指法的練習曲,對于一個一級的考生而言直接運用這些指法吹奏樂曲相對較難;在中央音樂學院教材三級練習曲中著重對四三拍的節(jié)拍進行練習,但是后面的樂曲中沒有一首是四三拍的;在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教材中二級練習曲第六首是對降7和還原7音準的練習,但是在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教材中二級樂曲沒有相應的樂曲表現(xiàn)這個練習,考生無法通過樂曲來判斷自己的練習效果。所以我認為這些教材應該加強練習曲與樂曲之間的練習,可以通過樂曲的重難點來編排練習曲或者根據(jù)練習曲來選取能夠展示所練習技巧的樂曲,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練習更加具有針對性,有助于學生技巧方面的提高。
(二)提高音樂鑒賞的比重
在這些考級的人群中大部分還是中小學生,拓展教學范圍,提高竹笛欣賞能力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素質教育重要的核心內容。這項重要的內容對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諸多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技壗滩目梢砸龑W生學會主動傾聽與欣賞竹笛音樂藝術,從而增長對竹笛音樂的欣賞水平和能力。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竹笛欣賞中去??梢孕蕾p一些竹笛名家演奏的名曲及通過現(xiàn)代傳媒手段觀看一些民樂節(jié)目。像欣賞竹笛南派曲笛曲江先渭的《姑蘇行》和北派梆笛曲馮子存的《喜相逢》等,南派笛曲《姑蘇行》是江南絲竹的音調來改編的一首具有典型江南地區(qū)音樂風格的笛子獨奏曲。樂曲優(yōu)美典雅,婉轉悠揚,表現(xiàn)了我國歷史古城蘇州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喜悅心情。在演奏技術方面,南派以顫、疊、打、贈為主。北派笛曲《喜相逢》原是內蒙的一首民間樂曲,后被戲曲“山西梆子”及“二人臺”作為過場牌子吹奏,表現(xiàn)出親人們惜別后團聚是的歡樂心情。在演奏技術方面,北派以吐、滑、垛、花舌為主。通過欣賞這些樂曲,南北派笛曲的音樂背景、特點及所用技巧,感受竹笛樂曲創(chuàng)作的特點及音樂魅力,提高學生們對竹笛樂曲的欣賞水平。在這方面只有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材會在每一級的樂曲之后對樂曲進行簡要的分析,所以建議這些教材增加對竹笛歷史淵源,竹笛流派,樂曲特點,樂曲分析等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學習竹笛藝術并去了解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三)樂曲選擇多樣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有越來越多的音樂風格展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但是這些教材中所選擇的樂曲內容比較單一,且模式比較陳舊,教材的版本更新速度極慢,和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距離越來越大,必須加大對教材的研究力度,及時更新教材的內容。此外,中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具有民族性、悠久性的特點,融合各個民族的音樂精華,這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樂感和提升學生音樂技巧方面提供很大幫助,但是西方文化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帶來了許多發(fā)展機遇,所以在教材中可以融入更多的西方音樂作品,進一步開發(fā)優(yōu)秀的西方音樂作品資源,讓學生欣賞與感受世界音樂,充分領略世界上不同地方音樂的魅力,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加入流行歌曲,相比與古典音樂、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而言,流行歌曲最為接近考生的生活,也最容易被考生所接受。所以這些教材可以不斷更新豐富樂曲,讓考生了解跟多音樂知識,從而更加喜愛竹笛藝術。
三、結語
在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中國音樂考級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并迅速發(fā)展,中國音樂教育能夠發(fā)展的如此迅速,離不開眾多音樂家們孜孜不倦的辛勤探索與研究。雖然古今教材發(fā)展至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該正視發(fā)展過程中的不足,如何能夠讓竹笛考級教材的發(fā)展軌跡更加全面更加系統(tǒng),還是需要廣大音樂工作者進行長期不懈的努為。
參考文獻:
[1]張維良,張建.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全國通用教材竹笛(第二套) [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2]戴亞.中央音樂學院海內外考級曲目 笛子[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
[3]戴亞.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社會音樂水平考級教材 全國笛子演奏考級作品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4]王皓.中國民間音樂對竹笛藝術發(fā)展的影響分析[J].黃河之聲,2019.
[5]張科威.竹笛表演藝術規(guī)范化道路的形成及適應性教學[J].樂府新聲,2 015.
[6]舒澤池.音樂考級的定位和特點[J].藝術教育,1999.
[7]張力元.中國社會音樂考級20余年發(fā)展之路(上)[J].樂器,2010.
[8]唐建軍.中國大陸音樂考級的歷史回顧[N].安慶師范音樂學院報,2012.
[9]李亞鴿.竹笛演奏中的表演技巧與情感表現(xiàn)[J].北方音樂,2016.
[10]劉子陽.淺談竹笛演奏技巧與情感表達之間的關系[J].北方音樂,2017.
作者簡介:周建飛(1990-),男,江西湖口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竹笛。